执业医师

导航

2017公卫助理医师卫生统计学考点:定性资料的统计描述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7-03-15

第三节疾病统计常用指标

  疾病统计是从数量方面研究疾病在人群中的发生、发展和流行分布的特点与规律,为病因学研究、防治疾病和评价防治工作效果提供科学依据。

  一、疾病统计资料的来源

  疾病报告和报表资料:包括国家规定的疾病报告和报表以及某些部门规定的一些重要慢性病报告。这些表格规范,内容标准统一。

  医疗卫生工作记录:包括各种医疗记录(门诊病历、住院病历等)。

  疾病专题调查资料:包括健康检查、疾病普查和疾病抽样调查等获得的资料。

  二、疾病和死因分类

  疾病命名是要对每一种法定疾病情况给以确切的名称,即标准化的术语,并使其对另外的疾病具有不可混淆的、明确的位置,以便于全世界的医务工作者具有共同的医学语言。

  疾病分类是在疾病命名法的基础上,考虑到对疾病的认识及防治需要,将一些具有共同特性的疾病归纳在一起,加以分类。

  1853年国际统计学会着手编制了统一的疾病名称和死因分类,先是在欧洲使用。1893年开始建立国际疾病和死因分类(ICD),以后每10年修订一次。现在国际上使用的是ICD的第十次修订本(简称ICD-10)(共三卷),自1993年1月1日起生效。

  三、疾病统计指标

  疾病统计的单位可以用病人,也可以用病例。前者反映在观察期内一个人是否转变为病人;后者,一个人每发生一次疾病就算一个病例。一个病人可以先后患数次同一种疾病或同时患数种不同的疾病。疾病统计常用指标见教材表3-8。

  发病率与患病率:发病率表示一定时期内,在可能发生某病的一定人群中新发生某病的强度。分子中的新发病例数是指新发生某种疾病,以第一次就诊为准。由于该病.未愈继续就诊者称为“旧病例”,不再算作新病例。患病率是指某时点上受检人数中现患某种疾病的频率,其分子包括新、旧病例。通常用于描述病程较长或发病时间不易明确的疾病的患病情况,如慢性病在某一时问横断面的患病情况。因此患病率与发病率要注意分子的区别。在一定的人群和时问内,发病率(IR)、患病率(PR)和病程(D)的关系是:PR= IR×D。

  第四节粗率的标准化法

  一、标准化法的意义和基本思想

  标准化法只适用于两组粗率进行比较时,由于某因素在两组的内部构成不同并有可能影响到粗率的情况。标准化法的基本思想是:采用统一标准构成以消除某因素的内部构成不同对粗率的影响,使通过标准化后的标准化率具有可比性。

  二、标准化率的计算

  主要有直接法和间接法两种,现以死亡率的年龄构成标准化为例说明标准化率的计算,见表3—6。

  表3-6直接标准化率与间接标准化率的计算

 

直接法

间接法

计算公式

  或  

 

算法特点

实际上是的加权均数,权重是标准人口年龄的频率分布

实际上是对原粗死亡率的校正,校正系数为标准化死亡比SMR

选择标准

年龄别人口数,或年龄别人口构成比作标准

 

年龄别死亡率作标准

适用资料

已知:各年龄组死亡率

已知:总死亡数和年龄别人口数(r及);或各年龄组人口数较小,年龄别死亡率不稳定时

  三、应用标准化的注意事项

  1.标准化法的应用范围很广。标准化法适用于“某事件的发生率”可以是治愈率,也可以是患病率,还可以是发病率、病死率等。当某个分类变量在两组中分布不同时,这个分类变量就成为两组频率比较的混杂因素,标准化法的目的就是消除这个混杂因素的影响。

  2.标准化后的标准化率,已经不再反映当时当地的实际水平,它只是表示相互比较的资料间的相对水平。

  3.由于选择的标准人口不同,算出的标准化率也不同,比较的结果也未必相同,因此报告比较结果时必须说明所选用的“标准”和理由。

  4.两样本标准化率是样本值,存在抽样误差。比较两样本的标准化率,当样本含量较小时,还应作假设检验。

  第五节 动态数列及其分析指标

  动态数列(dynamic series)是一系列按时间顺序排列起来的统计指标(可以是绝对数、相对数或平均数),用以说明事物在时间上的变化和发展趋势。动态数列分析建立在相对比基础上,采用定基比和环比两种方式;不仅可分析过去某事物的发生规律,而且可以为预测将来的发生情况提供参考。

  一、绝对增长量

  绝对增长量是说明事物在一定时期增长的绝对值。其中累积增长量是指报告年的指标与某一固定年(基期水平)指标之差;逐年增长量是指报告年的指标与前一年指标之差。

  二、发展速度与增长速度

  意义:发展速度与增长速度均可按照定基比和环比的方式进行计算。定基比发展速度是用报告期的指标与某一时期(固定为基期)指标之比;环比发展速度是用报告期的指标与其上一期指标之比。

  计算公式:定基比发展速度=

  式中为报告期指标,为基期指标。

  环比发展速度=

  式中为报告期指标,,为报告期的上一期的指标。

  定基比(环比)增长速度=定基比(环比)发展速度% -100%

  =定基比(环比)发展速度-1

  应用:发展速度表示报告期指标的水平相当于基期水平的百分之多少或若干倍;增长速度表示的是净增加量。

  三、平均发展速度和平均增长速度

  意义:平均发展速度是各环比发展速度的几何平均数,说明某事物在一个较长时期中逐年平均发展变化的程度。平均增长速度是各环比增长速度的几何均数,说明某事物在一个较长的时期中逐年平均增长的程度。

  计算公式:平均发展速度=

  式中:为基期指标;为第n年指标。

  平均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1

  【思考与练习参考答案】

  1.名词解释与简答题

  (1)频率型指标与强度型指标的主要区别:指标的解释不同,频率型指标是表示事物内部某个组成部分所占的+比重或分布,或指某现象发生的频率。.强度型指标是指单位时间内某现象发生的频率。两种指标计算式的分子和分母的含义不同。

  (2)人口金字塔:是将人口的性别和年龄资料结合起来,以图形的方式表达人口的性别和年龄构成。它以年龄为纵轴,人口数构成为横轴,左侧为男,右侧为女而绘制的两个相对应的直方图,可以分析过去人口的出生死亡情况以及今后人口的发展趋势。 ,

  (3)婴儿死亡率是何种类型的相对数指标:是频率型的指标。

  (4)总和生育率:假定同时出生的一代妇女,按照某年的年龄别生育水平度过其一生的生育历程,各年龄别生育率之和乘以年龄组组距,就是这一代妇支平均每人可能生育的子女数。

  (5)比较发病率与患病率,死亡率与病死率:发病率表示一定时期内,在可能发生某病的一定人群活过的总人年中,新发生的某病病例数,其分子是新病例数,分母是总人年数;患病率,又称现患率,指某时点上受检人数中现患某种疾病的人数,通常用于描述病程较长或发病时间不易明确的疾病的患病情况,其分子包括新旧病例数,分母是受检总人数6在一定的人群和时间内,发病率和患病率有密切关系,两者与病程(D)的关系是:PR=IR×D,粗死亡率与发病率及粗病死率的关系是:CDR=IR×CFR。

  死亡率与病死率的分子是一样的,均表示因某病死亡的人数,但死亡率的分母是总人年数,侧重反映死亡发生的强度,或单位时间内死亡的概率;病死率的分母是患某病的人数,反映疾病死亡的概率。

  (6)标准化法的基本思想:采用统一标准构成以消除某因素的内部构成不同对总率的影响,使通过标准化后的标准化率具有可比性。

  (7)动态数列:按时间顺序将一系列统计指标(可以为绝对效,相对数或平均数)排列起来,用以观察和比较该事物在时间上的变化和发展趋势。

  2.计算思考题

  表3-8某地人口构成情况

年龄组(岁)

男(%)

女(%)

性别比

年龄组(岁)

男(%)

女(%)

性别比

0~

4.2

4.0

1.05

45~

2.4

2.7

0.89

5~

3.2

3.1

1.03

50~

2.1

2.4

0.78

10~

4.4

4.2

1.05

55~

1.2

2.2

0.55

15~

5.5

5.3

1.04

60~

1.3

2.4

0.54

20~

5.1

5.2

0.98

65~

1.1

1.4

0.79

25~

6.0

6.1

0.98

70~

0.8

1.2

0.67

30~

4.3

4.5

0.96

75~

0.5

0.9

0.56

35~

3.2

3.3

1.00

80~

0.2

0.5

0.40

40~

2.3

2.5

0.92

85~

0.1

0.2

0.50

  (1)各年龄组性别比见表3-8,该地19岁以前男性多于女性,但从20岁以后则女性比男性多。

  (2)育龄妇女(15~49岁)占总人口的百分比:29. 6%。

  (3)总负担系数:42. 86%。

  (4)老年人口系数:6.9%。

  【补充练习题】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