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公卫执业助理医师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复习资料:第一章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7-03-08
中代谢:
生理功能:1.维持正常视觉:促进视觉细胞内感光物质的合成与再生。
2.维持上皮的正常生长与分化:促进上皮细胞糖蛋白的合成。
3.促进生长发育:参与皮质激素、性激素合成及骨组织形成。
4.维持机体正常免疫功能:刺激体液及细胞免疫。
5.抑癌作用: 具有上皮细胞保护和抑癌作用,胡萝卜素具有抗氧化作用。
缺乏症临表:暗适应能力下降:Vit A缺乏的早期表现,严重可致夜盲;
干眼病:角膜干燥、发炎、软化、溃疡、角质化,球结膜Bitot斑,严重可致失明
上皮、粘膜变化:上皮组织分化不良,皮肤角化(粗糙、干燥、鳞化);
粘膜干燥,失去柔软性,易被细菌侵入
生长发育受阻:影响骨骼发育;齿龈增生与角化,牙釉质细胞发育受阻,牙齿停止生长
其他表现:味觉、嗅觉减弱,食欲下降等
按进展过程可分为:夜盲、结膜干燥、毕脱氏斑、角膜干燥、角膜溃疡或角膜软化、
角膜疤痕和眼底干燥。
供给量:总视黄醇当量(mg)=视黄醇(mg)+0.167×b胡萝卜素(mg)+0.084×其它维生素A原(mg)
1 IU 维生素A = 0.3 mg 视黄醇当量
RNI: 成年男性:800mgRE 女性700mgRE;UL:成年:3000 mg RE
食物来源:动物性食物:动物肝脏、蛋黄、乳制品和鱼肝油
植物性食物:胡萝卜、绿叶蔬菜和某些红黄色水果
l VD
理化性质: 1)在中性和碱性溶液中耐热,不易被氧化;但在酸性溶液中则逐渐分解。
2)过量辐射线照射,可形成具有毒性的化合物。
吸收与代谢:膳食中VD主要在小肠吸收,脂肪促进吸收
皮肤VD原(7-脱氢胆固醇)在紫外线作用下发生光化学反应,生成VD
25-(OH)Vit D3 是VD在血液中的主要存在形式,在肝脏合成
1,25-(OH)2Vit D3 是VD的活性形式,在肾脏合成
VD存在于脂肪组织、骨骼肌、肝、大脑、肺、脾、骨、皮肤
无活性的维生素D需经肝、肾二次羟化才能发挥其生理功能
生理功能: 1.促进钙磷吸收(小肠);2.促进骨质钙化和骨质溶解;3.促使钙磷的重吸收(肾脏)
缺乏症的临床表现:(1)儿童:佝偻病(“X”或“O”形腿、“鸡胸”、 “肋骨串珠”)
(2) 成人:骨质软化症、骨质疏松症。
供给量:1 IU 维生素D3 = 0.025mg 维生素D3;RNI: 成年5mg;UL:20mg
食物来源:海水鱼(如沙丁鱼等)、肝、蛋黄等动物性食品及鱼肝油制剂中。
经常晒太阳是人体廉价获得充足有效维生素D3的最好来源。
l VE
理化性质:对热及酸稳定,对碱不稳定,对氧十分敏感,高温油炸、油脂酸败加速维生素E的破坏。
吸收:
代谢:
生理功能:1. 抗氧化作用:保护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维持生物膜的正常功能;
防止VA、VC、含硫酶和ATP的氧化;VE和硒都是抗氧化剂,可协同作用
2. 与动物的生殖有关
3. 抗衰老、增强免疫及防癌作用:①减少脂褐素沉着、增加皮肤弹性、延迟性腺萎缩;
②维持T淋巴细胞正常功能; ③阻止致癌物亚硝胺的生成
缺乏症的临床表现:1)溶血性贫血
2)动物:不孕、死胎、肌肉营养障碍,组织发生退行性病变、心血管系统损害、中枢神经系统变性
3)流行病学研究:可能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癌症(如肺癌,乳腺癌)、白内障以及其它退行性疾病的危险
供给量:一般每摄入1g多不饱和脂肪酸,应摄入0.4mgVitE。AI: 成人 14mg/d; UL:800 mg/d
食物来源:含量丰富:植物油;麦胚、硬果、种子类、豆类及 其它谷类;蛋类、鸡(鸭)肫、绿叶蔬菜中含有一定量。肉、鱼类动物性食品、水果及其它蔬菜含量很少。
l VB1
理化性质:白色结晶,极易溶于水;易因受热和氧化而遭到破坏,尤其在碱性环境中;
酸性环境中比较稳定。二氧化硫、亚硫酸盐加速氧化
吸收&代谢:主要在小肠吸收;在肝脏经磷酸化成硫胺素磷酸盐
TPP:硫胺素焦磷酸酯 79%;TMP:硫胺素单磷酸酯 11%;TTP:硫胺素三磷酸酯 5%
抗硫胺素因子:硫胺素酶(鱼类、蕨类植物);多羟基酚类物质(红色甘蔗、茶、咖啡、黑加仑)
生理功能:硫胺素焦磷酸酯(TPP)是维生素B1主要的辅酶形式,在能量代谢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主要维护神经、消化、循环等系统的正常功能。
缺乏症的临床表现:脚气病,主要表现为神经血管系统的损害。
1)湿型脚气病:主要表现为心界扩大、心动过速、呼吸窘迫和下肢水肿。
2)干型脚气病:表现为腱反射异常、上行性多发性神经炎、肌肉乏力和疼痛、腓肠肌压痛等。
3)混合型脚气病:同时出现神经和心血管系统症状,见于严重缺乏者。
婴儿脚气病:多发生于2~5月龄,由缺乏VitB1的母乳喂养婴儿。主要表现为紫绀、失声症、水肿、
心界扩大和心动过速。婴儿脚气病病情凶险而且病程进展迅速,常于症状出现后1~2
天内突然死于心力衰竭。
供给量:RNI成人(18~):男1.4mg/d,女1.3 mg/d;UL:50 mg/d
食物来源:良好来源是动物内脏(肝、肾、心)和瘦肉,全谷、豆类和坚果。
(过度碾磨的精白米、精白面会造成硫胺素大量丢失)
l VB2
理化性质: 耐酸,碱性条件 + 光照,易破坏;一般烹调损失15%~20%
吸收&代谢:主要在小肠吸收。
磷酸化形式:黄素单核苷酸(FMN);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FAD)
生理功能:黄素酶辅酶:FMN和FAD是黄素酶类的辅酶;参与氨基酸、脂肪酸、碳水化物的代谢
铁的利用:与铁的吸收、储存、动员有关
激活色氨酸:色氨酸 → 尼克酸
其他:抗氧化活性
缺乏症的临床表现:主要表现在唇、舌、口腔粘膜和会阴皮肤处,称为“口腔生殖综合征”。
口部症状:口角炎、口腔粘膜溃疡及地图舌。
皮肤症状:丘疹或湿疹性阴囊炎(女性阴唇炎),鼻唇沟、眉间、眼睑和耳后脂溢性皮炎。
眼部症状:睑缘炎、角膜毛细血管增生和羞明等。
长期缺乏核黄素还可导致儿童生长迟缓,轻中度缺铁性贫血。
供给量:RNI:成人:男1.4mg/d,女1.2 mg/d
食物来源:动物性食物,以肝、肾、心、蛋黄、乳类尤为丰富。
植物性食物中则以绿叶蔬菜类如菠菜、韭菜、油菜及豆类含量较多。而粮谷类含量较低,
尤其研磨过精的粮谷
l VC
理化性质: 酸性条件下稳定;水溶液极不稳定,易被热及氧化破坏(较强的抗氧化剂)
吸收与代谢:由肠道吸收,在血液中循环
血清VC水平可反映通常的摄入量;人体维C总量1500~4000mg,可供90天使用
主要从尿排出,变成草酸、苏氨酸等;过大剂量会使肾脏积累草酸形成结石
生理功能:1.抗氧化,清除自由基: Fe3+ ® Fe2+ ;胱氨酸®半胱氨酸;叶酸®四氢叶酸
2.促进胶原形成:脯氨酸、赖氨酸 ® 羟脯氨酸、羟赖氨酸
3.参与神经介质和类固醇的羟化反应:神经递质5-羟色氨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合成;
胆固醇®胆酸缺乏:(动物)血胆固醇 动脉粥样硬化病变
4.解毒作用
5.促进生血机能
6.防癌作用
缺乏症的临床表现:坏血病:毛细血管脆性增加,牙龈肿胀出血,球结膜出血,机体抵抗力下降,
伤口愈合迟缓,关节疼痛及关节腔积液等。
供给量: 成人RNI:100mg/d;UL:1000 mg/d
食物来源:新鲜水果和蔬菜。
蔬菜:深色蔬菜,如辣椒、番茄、菜花、苦瓜等。水果:猕猴桃、柑橘、柠檬、山楂、酸枣等。
l 尼克酸(VPP、烟酸、抗癞皮病因子)
理化性质: 对酸、碱、光、热稳定;一般烹调损失极小 ,会随水流失
吸收&代谢:主要在小肠吸收
活性形式:辅酶Ⅰ(NAD);辅酶Ⅱ(NADP)
代谢产物为N-甲基尼克酰胺和N-甲基吡啶,随尿液排出
生理功能:1. 以NAD和NADP为辅基的脱氢酶的必要成分。作为氢的受体或供体,参与细胞内生
物氧化还原的全过程。对维持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和皮肤的正常功能起着重要作用。
2.降胆固醇
3.烟酸还是葡萄糖耐量因子的重要成分,具有增强胰岛素效能的作用。
缺乏症的临床表现:癞皮病,主要损害皮肤,口、舌、胃肠道粘膜以及神经系统。其典型病例可有皮炎(dermatitis)、腹泻(diarrhea)和痴呆(depression)等,即三“D”症状。表现有皮肤症状、胃肠道症状、神经症状。
供给量:RNI:成人:男 14mgNE/d,女 13 mgNE/d;UL:35 mgNE/d
注:平均约60mg色氨酸转化为1mg烟酸
食物来源:广泛存在与动植物性食物中。良好来源为:肝、肾、瘦肉、全谷、豆类等。乳类、绿叶蔬菜也含有相当数量。注:玉米中的烟酸含量并不低,但玉米中的烟酸主要为结合型不能被人体吸收,以玉米为主食的人群,易于发生癞皮病。
l 叶酸
理化性质: 光、酸、热不稳定,中性或碱性稳定
吸收&代谢:膳食叶酸还原为THFA后在小肠吸收;
促进吸收因素:葡萄糖、抗坏血酸;阻碍吸收因素:酒精、药物
食物叶酸生物利用率50%,叶酸补充剂85%;以N5-甲基THFA 的形式存在于组织、血液中
生理功能:生化反应中的一碳单位传递体;参与嘌呤、胸腺嘧啶、DNA、RNA和血红蛋白等蛋白质的合成;参与氨基酸代谢;参与甲基化合物的合成(如脑磷脂的甲基化);参与细胞分化和增殖;其它:降低血中HCY的浓度等
缺乏症的临床表现:见于摄入不足、酗酒、服用抗惊厥和避孕药物等
影响核酸代谢,红细胞成熟受阻;影响粒细胞、巨核细胞、胃肠道粘膜细胞等
巨幼红细胞贫血;出生缺陷(神经管畸形);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CY);心脑血管疾病(中风、AS等);某些肿瘤(胃肠道、呼吸道、宫颈)
供给量:RNI:成人(18~): 400μgDFE/d;孕妇、乳母: 600μgDFE/d
UL:1000μgDFE/d
食物来源:广泛存在于动植物中
富含叶酸的食物为动物肝、肾、鸡蛋、豆类、酵母、绿叶蔬菜、水果及坚果类
水溶性维生素负荷试验方法、及结果评价。
基本原理:维生素在体内有一定的肾阈值,口服负荷量的水溶性维生素后,一部分进入组织细胞,当组织细胞中达到饱和后,其余的从尿排出,尿中的排出量与体内营养水平成正比,因而用于评价机体水溶性维生素的营养状况。
注意事项:只适用于水溶性维生素;负荷量为RDA的10倍左右;清晨空腹口服后,受集4小时尿量;
取尿样测定维生素排出量,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