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医师

导航

2017年公卫助理医师《流行病学》章节考点:第四章第二五节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6-11-02

  第三节 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一、基本整理模式

  二、人时的计算:

  1、人时的计算方法:常用的是人年(person year)

  ★有三种方式:

  (1)以个人为单位计算暴露人年(精确法):即每个人的年数加起来;

  (2)用近似法计算暴露年龄

  (3)用寿命表法计算人年:

  ★公式:Lx=Ix+ 1/2(Nx-Dx-Wx)

  Ix+1=Ix+Nx-Dx-Wx

  式中Lx为X时间内的暴露人年数,Ix为X时间开始时的观察人数,Nx为X时间内进入队列的人数,Dx为X时间内出现重点结局的人数,Wx为X时间内失访的人数。

  三、率的计算:

  (一)常用指标:累积发病率(CI)、发病密度(ID)、标化率、标化死亡比、标化比例、死亡比

  ★★1、累积发病率 (cumulative incidence)

  变化范围:0~1

  适用条件:样本大 人口稳定 整齐的资料 报告时必须注明时间长短

  ★★2、发病密度(incidence density)

  变化范围:0~∞

  适用条件:观察时间长 人口不稳定 存在失访 资料很整齐

  ★★3、标准化:

  标化死亡比 (standardized mortality ratio SMR)

  变化范围:0~∞

  适用条件:结局事件的发生率低 不宜直接计算率时

  SMR的意义:被研究人群发生(死于)某病的危险性是标准人群的多少倍

  SMR=1 研究人群某病发病(死亡)危险=标准人群

  SMR>1 研究人群某病发病(死亡)危险>标准人 群,是标准人群的SMR倍

  SMR<1 研究人群某病发病(死亡)危险<标准人群

  (二)显著性检验:

  由于队列研究多为抽样研究,当发现两组率有差别时,首先要考虑抽样误差的可能性,需要进行统计学显著性检验。

  U检验、直接概率法、二项分布检验、泊松分布检验、C2检验、计分检验

  四、效应的估计:

  流行病学的主要效应测量指标是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RR)与归因危险度(attributable risk,AR),即暴露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危险度比和危险度差。

  1、 ★相对危险度(RR):

  ★★★★意义:

  表明暴露组发病或死亡的危险是对照组的多少倍。

  RR值↑,暴露的效应↑,暴露与结局关联强度↑;

  RR=1时,说明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无联系;

  RR>1时,说明存在“正”的暴露与疾病联系,暴露因素是一种危险因素,或有害因素;

  RR<1时,说明存在“负”的暴露与疾病联系,暴露因素是一种保护性因素,或有益因素。

  2、 ★归因危险度(AR):

  意义:

  AR值↑,暴露因素消除后所减少的疾病数量↑。

  3、 ★归因危险度百分比(AR%):

  是指暴露人群中的发病或死亡归因于暴露的部分占全部或死亡的百分比。

  2、 ★人群归因危险度(PAR)

  PAR = It-I0

  It:总人群率 Io:非暴露组率

  意义:总人群发病率中归因于暴露的部分。

  PAR值↑,暴露因素消除后所减少的疾病数量↑。

  5、剂量反应关系分析:

  以最低暴露水平组为对照,计算各暴露水平的RR和危险度差(RD)

  必要时,应对率的变化作率的趋势性检验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