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医师

导航

2016公共卫生助理医师考试《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考点纵览:第六章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6-08-14

  (二)社会营养监测的分类

  1.长期营养监测 对社会人群现状及制约因素如自然条件、经济条件、文化科技条件等进行动态观察、分析和预测,用于制订社会人群营养发展的各项政策和规划。

  2.规划效果评价性监测 对已制定的政策和规划,监测人群营养指标的变化。

  3.及时报警和干预监测 本项监测的目的在于发现、预防和减轻重点人群的短期恶化。例如控制和缓解区域性、季节性和易发人群性某种营养失调的出现等。

  (三)资料的来源与监测指标

  包括监测地区社会经济、医疗保健与人群营养三个方面的资料和指标。

  第三节 保证居民营养的政策与措施

  一、中国营养改善行动计划

  尽快改善我国居民的营养状况,特制定了“中国营养改善行动计划”,国务院批准于1997年12月5日由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该计划的总目标是通过保障食物供给,落实适宜的干预措施,减少饥饿和食物不足,降低热能-蛋白质营养不良的发生率,预防、控制和消除微量营养素缺乏症;通过正确引导食物消费,优化膳食模式,促进健康的生活方式,全面改善居民的营养状况,预防与营养有关的慢性病。并同时规定了具体目标和实现目标的具体策略和措施。

  二、我国居民膳食指南及平衡膳食宝塔

  (一)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中国营养学会与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研究所组成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专家委员会,对中国营养学会1989年建议的《我国的膳食指南》进行了修改,制定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及其说明,并于1997年4月由中国营养学会常务理事会通过,正式公布。这一《指南》是以科学研究的成果为根据,针对我国居民的营养需要及膳食中存在的主要缺陷而制定的,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专家委员会鉴于特定人群对膳食营养的特殊需要,又提出了《特定人群膳食指南》,作为《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补充。

  (二)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

  平衡膳食宝塔提出了一个营养上比较理想的膳食模式。它所建议的食物量,特别是奶类和豆类食物的量可能与大多数当前的实际膳食还有一定距离,对某些贫困地区来讲可能距离还很远,但为了改善中国居民的膳食营养状况,这是不可缺少的。应把它看作是一个奋斗目标,努力争取,逐步达到。

  在应用平衡膳食宝塔时要注意几个要点:①确定你自己的食物需要;②同类互换,调配丰富多彩的膳食;③要合理分配三餐食量;④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资源;⑤要养成习惯长期坚持。

  三、 食品强化与食物新资源的开发

  (一)食品强化

  食品强化是人类在饮食生活上摆脱靠天吃饭,积极干预自然的一种社会进步,也是文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必然,是食物资源开发利用的一个重要方面。通常强化的目的有四个:①弥补某些食品天然营养成分的缺陷,如向粮食制品强化必需氨基酸;②补充加工损失的营养素,如向精白米面中添加维生素 B族③使某种食品达到特定目的营养需要,如母乳化奶粉;④强调维生素强化,如寒带人群的C等。

  (二)我国对食品强化的现行规定

  我国GB14880-94国家标准规定在我国可以使用的强化剂可分为含氮化合物、维生素类、矿物质与微量元素等三大类,35个品种。并要求加强对食品强化的监督管理。

  (三)食品新资源与新食品的开发

  新食品包括各种用新原料、新配方、新工艺生产出来的,不同于市场已有的任何食品及其半成品。具有新食品开发和生产经营潜力的方向有:

  1.运用现代科学技术调整食用农产品生产布局和开发新品种。

  2.利废性质的开发。

  3.野生植物、野菜、野果的开发。

  4.有特殊生物学效应的物质,如魔芋、蜂花粉、蜂王浆、麦饭石等。

  5.食用油源,如核桃油、松籽油、葡萄籽油等。

  6.优质微量元素食物来源,如通过饲料和动物体生产的高锌奶、高锌蛋等。

  四、营养教育

  1.有计划地对从事农业、商业、粮食、轻工、计划等部门的有关人员进行营养知识培训。

  2.将营养知识纳入中小学的教育内容。

  3.将营养工作内容纳入到初级卫生保健服务中,提高初级卫生保健人员的营养知识水平,并通过他们知道居民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当地食物资源改善营养状况。

  4.利用各种宣传媒介,广泛开展群众性营养宣传教育活动,推荐合理的膳食模式和健康的生活方式,纠正不良饮食习惯。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