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医师

导航

2016年公共卫生助理医师考试《环境卫生学》讲义:第三章第二节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6-05-15

  (3)与污染源的距离

  着陆点 烟气自烟囱排出后,向下风侧逐渐扩散、稀释,接触到地面的接触点。

  2)气象因素

  (1)风和湍流 风和湍流对污染物在大气中的扩散和稀释起着决定性作用。

  (2)气温

  正常情况下,大气温度垂直递减率(γ)的平均值为0.65℃/100m。其含义是:正常大气的高度每增加 100m,其温度降低0.65℃。这种大气温度递减的特性,有利于地面热空气的垂直流动,也就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

  大气稳定度表示大气垂直运动的程度。

  逆温

  大气温度随高度升高而上升,形成上层气温高于下层气温,此现象称为。

  (3)气压

  在稳定气压(高压持续几天)的控制下,大气污染加重。

  (4)气湿

  以上4个气象因素,是影响大气中污染物扩散的主要因素。

  3)地形

  局部地形可影响局部地区的气象条件,影响该地区大气污染物的扩散和稀释。

  山地和谷地

  海滨与陆地

  城市热岛

  4.大气污染物的转归

  1)自净

  大气的自净作用主要是物理作用(扩散、沉降),其次是化学作用(氧化、中和等)和生物学作用(植物吸收等)。

  2)转移

  污染物的转移去向主要有以下几处。

  向下风侧更远的方向转移

  向地面水体和土壤转移

  向平流层转移

  3)形成二次污染

  4)污染物转化成二次污染物

  各种从污染源直接排出的一次污染物,在大气中受到化学作用或光化学作用,本身产生了化学变化,转变成毒性比一次污染物更大的化学物质,即为二次污染物。例如 SO2转变成硫酸雾,NO2 转变成硝酸雾,以及烃类和NO2 转化成光化学烟雾等,后者均比前者的毒性大。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