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口腔执业医师妇产科学精讲复习:第三十三章第一节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6-06-29
中第三十三章 女性生殖器肿瘤
第一节 子宫内膜癌
子宫内膜癌,是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为女性生殖器三大恶性肿瘤之一。
病因学
子宫内膜癌的真正发病原因迄今不明,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一、长期持续的 雌激素刺激 :子宫内膜在雌激素的长期持续刺激、又无孕激素拮抗,可发生子宫内膜增生及癌变。
(1)内源性雌激素:临床上常见的无排卵性疾病(无排卵性功血及多囊卵巢综合征)表现为不排卵,而使子宫内膜处于高水平的、持续的雌激素作用之下,缺乏孕激素的调节和周期性的子宫内膜剥脱,而发生增生改变。分泌雌激素的卵巢肿瘤:颗粒细胞瘤、卵泡膜细胞瘤等,可致月经不调,绝经后出血及子宫内膜增生和内膜癌。
(2)外源性雌激素:服用雌激素的妇女具有高度发生子宫内膜癌的危险,其危险与剂量大小、服用时间长短,及是否合用孕激素、中间是否停药,以及病人特点等有关。
二、体质因素:肥胖、高血压、糖尿病、未婚、少产是内膜癌的高危因素,为 子宫内膜癌综合征 。
• 肥胖:由于脂肪过多将增加雌激素的储存,以及增加血浆中雄烯二酮转化为雌酮。
• 糖尿病:糖尿病病人或耐糖量不正常者,其患子宫内膜癌的危险比正常人增加2.8倍。
• 高血压:内膜癌伴高血压者较多。
• 不孕或不育以及绝经迟的妇女。
三、遗传因素:约20%内膜癌患者有家族史。
根据临床资料与流行病学研究结果,子宫内膜癌的发生机制可以分为两类:雌激素依赖型和非雌激素依赖型。前者分化较好,预后良好,多发生于年轻女性;后者分化差,常见于年老、体瘦妇女。
病理改变
一、巨检:病变多见 于宫底内膜,以子宫两角附近居多。可分为弥漫型与局限型。
(一)弥漫型:病变可累及全部或大部内膜。癌状常呈菜花样,从内膜表层长出并凸向宫腔内,充满宫腔申出并托出与宫口外,癌组织成灰白或淡黄色,表现有出血、坏死甚至还可以溃疡的形成。
(二)局限型:较少见。癌肿的范围局限,仅累及一部分子宫内膜,外观则与弥漫型相同。
二、显微镜检 介绍5种类型: kao120.com
(1)腺癌:约占80%。镜下见内膜腺体增多,大小不一,排列紊乱,呈明显背靠背现象。
根据分化程度癌组织分3级:I级(高分化腺癌),II级(中分化腺癌),III级(低分化腺癌)。
(2)腺角化癌(腺棘皮癌):镜下特点是腺癌中含成团成熟分化好的良性鳞状上皮。
(3)浆液性腺癌:恶性程度很高,易广泛累及肌层、脉管及淋巴转移。常见于年老的晚期患者。
(4)透明细胞癌:肿瘤呈管状结构,镜下见多量大小不等的背靠背排列的小管,内衬透明的 鞋钉状细胞, 表现为胞浆稀少,核大并突入腔内,间质中有胶原纤维。恶性程度较高,易早期转移。
(5)腺鳞癌:含有腺癌和鳞癌两种成分。
转移途径:
1.直接蔓延:癌灶沿子宫内膜蔓延生长上至输卵管,下至宫颈管及阴道。经肌层浸润至浆膜面而延至输卵管、卵巢。广泛种植在盆腔腹膜、直肠子宫凹陷及大网膜。
2.淋巴转移:为内膜癌的主要转移途径,按淋巴管的途径转移。转移途径与癌灶生长部位有关,向上至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子宫颈受累时与宫颈癌的淋巴转移途径相同(宫旁、髂内、髂外、髂总淋巴结)。子宫后壁癌灶可沿宫骶韧带扩散到直肠淋巴结。
3.血行转移:见于晚期癌。晚期经血行转移至肺、肝、骨等处。
临床分期
目前一直用的是1971年FLGO分期,以及现在2000年FLGO的子宫内膜手术病理分期。
临床表现
一、症状 极早期患者可无明显症状,仅在普查或其他原因作妇科检查时偶然发现。一旦出现症状,则多表现为:
(一)子宫出血: 绝经期前后的不规则阴道出血 是子宫内膜癌的主要症状,常为少量至中等量出血,很少为大量出血。
(二)阴道排液:因腺癌生长于宫腔内,感染机会较宫颈癌少,故在初期可能仅有少量血性白带,但后期发生感染、坏死,则有大量恶臭的脓血样液体排出。有时排液可夹杂癌组织的小碎片。
(三)疼痛:通常不引起疼痛。这种症状多半发生在晚期。晚期癌瘤浸润周围组织或压迫神经可以引起下腹及腰骶部疼痛,并向下肢及足部放射。
(四)其他:晚期患者自己可触及下腹部增大的子宫或/及邻近组织器官可致该侧下肢肿痛,或压迫输尿管引起该侧肾盂输尿管积水或致肾脏萎缩;或出现贫血、消瘦、发热、恶液质等全身衰竭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