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医师

导航

2016口腔执业医师基础知识:医学微生物学第三十二章第一节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6-04-19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1.传染性:HIV感染者(不能转阴,终身带毒)及AIDS患者(血液、精液及阴道分泌物中)。

  2.传播途径:①性传播(同性、异性 STD )②血液传播(输血、吸毒、其它)③垂直传播。

  3.致病机制:CD4T细胞(TH)为靶细胞,其减少及功能丧失导致免疫功能全面缺损。

  4.临床表现:

  ①急性感染期:感染2-4W开始,持续2W左右,自行消退,上感症状(发热、咽痛),腹泻、皮疹、淋巴结肿大。

  ②临床潜伏期:6-10年(0.5-13年),一般无症状或AIDS相关综合征(疲劳、体重下降、发热等)。③免疫缺损期:机会感染及恶性肿瘤,不治疗,2年内死亡。

  三、微生物学检查

  (一)检测抗体:1.感染细胞涂片或提取物抗原,检查抗体(ELISA,IFA);2.Western Blot WB 确证实验(抗p24, gp120的抗体)。

  (二)检测病毒及其组分:1.病毒分离,淋巴细胞或细胞株CPE融合细胞;2.病毒抗原,ELISA法检测核衣壳蛋白p24;3.病毒核酸,RT-PCR,敏感度 20~50 copy/ml。

  四、防治原则:

  1.措施:①宣传教育:同性恋,异性恋,吸毒,血友病②输血,血液制品③国境检疫④监测系统。

  2.疫苗:①基因工程疫苗 gp120 gp41②合成寡肽和重组疫苗。3.治疗:①核苷类 AZT,ddc,ddI,拉米夫定 (3TC)②非核苷类③蛋白酶抑制剂。

  五、全球艾滋病流行情况

  1.2003年有500万人感染HIV病毒(比以往任何一年都高),使全球感染艾滋病的总人数达到3800万的历史最高纪录。

  2.2003年有300万人死于艾滋病。

  3.每天约有14000名新增HIV感染者,其中:近一半发生在妇女,一半是1524岁的年轻人。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