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口腔执业医师基础知识:医学微生物学第二章第一二节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6-03-04
中二. 特殊结构
(一)荚膜 (capsule)
荚膜:某些细菌在其细胞壁外包绕一层粘液性物质,当其厚度>=0.2µm,边界明显,光镜下可见时,称为荚膜。厚度< 0.2µm者称为微荚膜。其成分为疏水性多糖或蛋白质的多聚体,用理化方法去除后并不影响细胞的生命活动。
1. 荚膜的化学组成
1)成分是多糖或多肽。
2)具有抗原性,用荚膜肿胀试验将细菌定型。
3)荚膜的形成与环境条件有密切关系。一般在动物体内或含营养丰富的培养基中易形成荚膜,在普通培养基上或连续传代则易消失。
4)荚膜对一般碱性染料亲和力低,不易着色。
普通染色菌体周围未着色的透明圈
特殊染色染上与菌体不同的颜色。
2. 荚膜的功能与细菌的致病性有关
1)抗吞噬作用 2)粘附作用 3)抗有害物质的损伤作用
微荚膜与荚膜具有相同的功能
(二)鞭毛 (flagellum)
许多细菌在菌体上附有细长并呈波状弯曲的丝状物,称为鞭毛,是细菌的运动器官。 鞭毛需用电子显微镜观察,或经特殊染色法使鞭毛增粗后才能在光镜下看到。
1. 鞭毛的结构
2. 鞭毛的功能
鞭毛是运动器官。有鞭毛的细菌能主动运动,可通过动力试验进行细菌鉴定;
鞭毛有抗原性。鞭毛的成分为鞭毛蛋白,并且具有高度的特异性,称为鞭毛抗原(H抗原),可作为细菌分类、分型的依据;
有的细菌其鞭毛与致病性有关。
(三)菌毛 (filus/fimbriae)
菌毛:许多革兰阴性菌和少数革兰阳性菌菌体表面存在着一种比鞭毛更细、更短而直硬的丝状物,与细菌的运动无关。
菌毛蛋白具有抗原性。
根据功能不同,菌毛可分为普通菌毛和性菌毛两类。
菌毛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看不到,必须用电子显微镜观察。
1. 普通菌毛(ordinary pilus)
普通菌毛遍布菌细胞表面,每菌可达数百根。
这类菌毛是细菌的粘附结构,能与宿主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结合,是细菌感染的第一步。
菌毛的受体常为糖蛋白或糖脂,与菌毛结合的特异性决定的宿主的易感部位。
2. 性菌毛(sex pilus)
1)仅见于少数革兰阴性菌。 2)数量少,1-4根。 3)比普通菌毛长而粗,中空呈管状。 4)性菌毛由致育因子F质粒编码,故又称F菌毛。带有性菌毛的为雄性菌(F+),无性菌毛为雌性菌(F-)二者可发生接合。
(四)芽胞 (spore)
芽胞:某些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能在菌体内部形成一个圆形或卵圆形小体,是细菌的休眠形式。芽胞形成后细菌即失去繁殖能力。
产生芽胞的都是革兰阳性菌。
芽孢折光性强、壁厚、不易着色,经特殊染色光镜下可见
1. 芽胞的形成与发芽
当营养物质缺乏时易形成芽孢,即为细菌维持生命的特殊形式;
芽孢由多层膜结构组成,带有完整的核质、酶系统和合成菌体组分的结构,能保存细菌的全部生命活动的物质。
芽孢形成后,细菌即失去繁殖能力,菌体崩解,芽孢游离;
环境适宜时,芽孢则以发芽的形式发育成细菌的繁殖体;
一个细菌只形成一个芽胞,一个芽胞发芽也只生成一个菌体,细菌数量并未增加,因而芽胞不是细菌的繁殖方式。与芽胞相比,未形成芽胞而具有繁殖能力的菌体可称为繁殖体(vegetative form)。
2. 芽胞的功能
芽胞的抵抗力强,可在自然界中存在多年,是重要的传染源。但芽胞并不直接引起疾病,只有发芽成为繁殖体后,才能迅速大量繁殖而致病。
芽胞抵抗力强,故应以杀灭芽胞作为可靠的灭菌指标。高压蒸汽灭菌法是杀灭芽孢最有效的方法。
芽胞抵抗力强的原因: (1)芽胞含水量少,蛋白质受热后不易变性。 (2)芽胞具有多层致密的厚膜,理化因素不易透入。 (3)含有的DAP与钙结合的盐能提高芽胞中各种酶的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