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医师

导航

2017年口腔助理医师考试《口腔粘膜病学》解析:第二章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6-11-03

  第三节 口腔结核

  口腔软组织的结核病损包括:口腔粘膜结核初疮、口腔粘膜结核性溃疡、口腔寻常狼疮。

  病原体结核杆菌。但一般认为口腔粘膜对结核杆菌的攻击是有较强的抵抗力的 。

  1.结核初疮(原发性综合征) :经23周的潜伏期后,在入侵处可出现一小结,并可发展成顽固性溃疡,周围有硬结 。病人一般无痛感,局部发生淋巴结痛。

  2.结核性溃疡: 口腔中最常见的继发性结核损害是结核性溃疡。病变可在粘膜任何部位发生,但常见于舌部。通常溃疡边界清楚,表现为浅表、微凹而平坦的溃疡,基底有少许脓性渗出物,除去渗出物后,可见暗红色的桑椹样肉芽肿。溃疡边缘微隆,呈鼠啮状,并向中央卷曲,形成潜掘状边缘。

  3.寻常狼疮(lupus vulgaris):一般发生于无结核病灶且免疫功能较好的青少年或儿童。早期损害表现为一个或数个绿豆大小的结节,质稍软而略高出皮肤表面,边界清楚,常无明显自觉症状。

  诊断根据临床特点,特别是无复发史而又长期不愈的浅表溃疡,应怀疑为此种损害。

  口腔结核损害的确诊,主要取决于组织病理学检查,但活检应在控制继发感染后进行。

  鉴别诊断:

  1. 创伤性溃疡 : 形态与损伤因子基本符合,除去创伤因子后损害逐渐好转。

  2. 恶性肿瘤 : 基底有硬结,边缘部位比结核损害更硬,相应的淋巴结坚硬、粘连。

  3.梅毒:有溃疡或穿孔的梅毒瘤性浸润,常类似结核性病变。鉴别诊断应通过梅毒血清试验、结核菌素试验。

  4.深部真菌感染 :可以真菌培养或活检。

  第四节 球菌性口炎

  球菌性口炎(coccigenic stomatitis)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等为主的球菌感染所引起,临床上以形成假膜损害为特征,故又称为膜性口炎。

  临床表现本病可发生于口腔粘膜的任何部位,表面显著充血水肿、灼痛,假膜特点是较厚而微突出粘膜表面,致密而光滑,较易拭去,遗留渗出糜烂面。周围有明显炎症,唾液增多,疼痛。有非特异性口臭。区域淋巴结肿大压痛。全身症状较轻微。

  诊断原发性球菌性口炎是少见病,在诊断时首先要仔细询问病史及进行检查。

  第五节 坏疽性口炎

  坏疽是某局部组织发生急性坏死后,合并腐败菌感染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病理过程,即组织的腐败性坏死。目前,国内仅偶有个别病例发生。

  病因 樊尚螺旋体和梭形杆菌为主要致病菌,还合并产气荚膜杆菌与化脓性细菌的感染。

  临床表现疾病初起时常在单侧颊粘膜上出现紫红色硬结,迅速变黑脱落遗留边缘微突起的溃疡面,向深层扩展,并有大量坏死组织脱离,同时,颊部皮肤肿胀发亮,腐烂脱落,终致内外贯通,有特异性腐败恶臭,但疼痛轻微。痊愈后常遗留严重缺损。

  治疗仔细除去坏死组织,3%双氧水、氯己定清洗患部。青链霉素肌注,甲硝唑应用,补液、输血、补充维生素B、C。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