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医师

导航

2016年口腔助理医师考试《医学微生物学》考点解析:第三单元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6-08-22

  2.合成代谢产物及其医学上的意义 细菌利用分解代谢中的产物和能量不断合成菌体自身成分,如细胞壁、多糖、蛋白质、脂肪酸、核酸等,同时还合成一些在医学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代谢产物(2000)。

  (1)热原质或称致热原:是细菌合成的一种注入人体或动物体内能引起发热反应的物质,称为热原质,热原质即其细胞壁的脂多糖。

  (2)毒素与侵袭性酶:细菌产生外毒素和内毒素两类毒素,在细菌致病作用中甚为重要。

  (3)色素:某些细菌能产生不同颜色的色素,有助于鉴别细菌。

  (4)抗生素:某些微生物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一类能抑制或杀死某些其他微生物或肿瘤细胞的物质,称为抗生素。

  (5)细菌素:某些菌株产生的一类具有抗菌作用的蛋白质称为细菌素。

  (6)维生素:细菌能合成某些维生素,除供自身需要外,还能分泌至周围环境中。

  三、细菌的人工培养

  (一)培养细菌的方法

  1.人工培养细菌,除需要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外,尚要有适宜的环境条件。

  2.根据不同标本及不同培养目的,可选用不同的接种和培养方法。常用的有细菌的分离培养和纯培养两种方法。

  3.病原菌的人工培养一般采用35~37℃,培养时间多数为l8~24h,但有时需根据菌种及培养目的作最佳选择。

  (二)培养基

  培养基是由人工方法配制而成的,专供微生物生长繁殖使用的混合营养物制品。培养基按其营养组成和用途不同,分为以下几类:①基础培养基;②增菌培养基;③选择培养基;④鉴别培养基;⑤厌氧培养基。

  根据培养基的物理状态的不同分为液体、固体和半固体三大类。

  (三)细菌在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

  1.在液体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 大多数细菌在液体培养基中生长繁殖后呈现均匀浑浊状态;少数链状的细菌则呈沉淀生长;枯草芽胞杆菌、结核分枝杆菌等专性需氧菌呈表面生长,常形成菌膜。

  2.在固体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 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一般以菌落形式生长,细菌的菌落一般分为三型:①光滑型菌落;②粗糙型菌落;③黏液型菌落。

  (四)人工培养细菌的用途

  1.在医学中的应用

  (1)感染性疾病的病原学诊断:明确感染性疾病的病原菌必须取病人有关标本进行细菌分离培养、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其结果可指导临床用药。

  (2)细菌学的研究:有关细菌生理、遗传变异、致病性和耐药性等研究都离不开细菌的培养和菌种的保存等。

  (3)生物制品的制备:供防治用的疫苗、类毒素、抗毒素,以免疫血清及供诊断用的军液、抗血清等均来自培养的细菌或其代谢产物。

  2.在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细菌培养和发酵过程中多种代谢产物在工农业生产中有广泛用途,可制成抗生素、维生素、氨基酸、有机溶剂、酒、酱油、味精等产品。细菌培养物还可生产酶制剂,处理废水和垃圾,制造菌肥和农药等。

  3.在基因工程中的应用 将带有外源性基因的重组DNA转化给受体菌,使其在菌体内能获得表达。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