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口腔助理医师口腔黏膜病学精讲复习:第三章第一节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6-04-18
中②第II型超敏反应(细胞溶解型或细胞毒型)
【定义】由IgG或IgM类抗体与靶细胞表面相应抗原结合后,在补体、吞噬细胞和NK细胞参与作用下,引起的以细胞溶解或组织损伤为主的病理性免疫反应。
【主要特点】
1、抗体参与(IgG、IgM),补体参与
2、血清中的抗体IgG、IgM与组织细胞上的抗原结合
3、细胞膜上的抗原抗体复合物活化补体、巨噬细胞、NK细胞引起细胞溶解(细胞毒型)。
【临床常见的II 型超敏反应性疾病】
1、输血反应:ABO血型不符造成的溶血反应; 2、新生动物溶血病:母畜、仔畜间血型不符
3、药物性血细胞减少症:药物抗原表位与血细胞膜蛋白或血浆蛋白结合而获得免疫原性
③第III型超敏反应(免疫复合物型)
【定义】中等大小可溶性免疫复合物沉积于全身或局部毛细血管基底膜后,通过激活补体和在血小板、嗜碱性、嗜中性细胞参与下,引起的以充血水肿、局部坏死和中性粒侵润为主的主要特征的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 抗体多为IgG,也有IgM 或IgA。抗原抗体形成复合物可被网状内皮系统清除;由于抗原轻度或中度过剩时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可引起第III型变态反应。
【主要特点】1)可溶性抗原与血清中的抗体(IgG、IgM)形成免疫复合物(循环IC);
2)循环IC在一定条件下 沉积于全身或局部血管壁间隙;
3)沉积的IC激活补体与白细胞,引起的组织损伤(血管炎)或临床疾病
【临床常见的III 型超敏反应性疾病】
一、局部免疫复合物病:Arthurs反应:经抗原反复免疫之后,注射抗原的皮下出现局部红肿、出血和坏死等剧烈炎症反应。
二、全身性免疫复合物病:1、血清病:初次大量注射抗毒素;2、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3、类风湿性关节炎:抗自身变性IgG的抗体(IgM);4、自身免疫复合物病:全身性红斑狼疮,由抗自身红细胞抗体所致。
④第IV型超敏反应(迟发型或结核素菌型)
【抗原物质】细菌、真菌、病毒、原虫等
由效应T细胞再次接触相同的抗原后,于24小时后出现的以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浸润为主的病理性损伤。
【主要特点】
1、 T细胞参与反应,抗体补体不参与
2、 迟发型超敏反应:致敏T细胞再次接触 同一抗原24小时后出现反应,48~72小时达高峰。
3、 主要病变为慢性炎症反应,以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浸润为主的慢性炎症反应
【常见迟发型超敏反应疾病】
1、胞内微生物感染:传染性变态反应(结核杆菌等胞内寄生的微生物在传染过程中引起迟发型变态反应,称为传染性变态反应)
2、小分子物质与皮肤细胞蛋白结合:接触性皮炎
3、同种异型抗原:移植物排斥反应;
4、自身抗原: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
【超敏反应的共同临床特征】
1、 具有突发性
2、 具有复发性
3、 具有可逆性
4、 具有发作的间歇期
5、 患者具有特异性
同一超敏反应具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同一病症可能具有不同的超敏反应,超敏反应的分型常有交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