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公共卫生执业医师考试社会医学考点:第十章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7-07-13
中第十章 社区卫生服务
一、社区、社区的构成要素?
1、社区是若干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聚集在某一地域里所形成的一个生活上相互关联的大集体。
2、构成要素:
人群
地域
生活服务设施
生活制度和管理机构
特有文化背景和生活方式的认同
二、社区卫生服务的概念、对象、任务及特点?
1、社区卫生服务是社区建设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政府领导、社区参与、上级卫生机构指导下,以基层卫生机构为主体,全科医师为骨干,合理使用社区资源和适宜技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需求为导向,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贫困居民等为服务重点,以解决社区主要卫生问题、满足基本卫生服务需求为目的,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为一体的,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的基层卫生服务。
2、对象
(1)健康人群
(2)亚健康人群
(3)高危人群。高危家庭的成员和具有明显的危险因素的人群
(4)重点保健人群。儿童、妇女、老年人、疾病康复期人群、残疾人等。
(5)病人。患有各种疾病的病人等。
3、任务
(1)提高人群健康水平、延长健康寿命、改善生活质量。采取系统保健、健康管理及疾病管理。
(2)创建健康社区。通过健康促进,使个人、家庭具备良好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在社区创建良好的自然环境、社会心理环境和精神文明环境。
(3)提供健康保障。促进区域卫生规划的实施、保障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城镇职工和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实施。
4、特点
1)以健康为中心。社区卫生服务走进社区和家庭,动员每个人主动地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预防疾病和残疾,促进健康。
2)以人群为对象。以社区所有人群的利益和健康为出发点。改善社区卫生环境、居住条件、消除不安全因素和不健康生活方式等。
3)以家庭为单位。家庭是社区组成基本单元。家庭成员有相似的行为、生活方式、居住环境、卫生习惯等。
4)提供综合服务。健康内涵是多维,社区卫生服务提供“六位一体”的服务。
三、全科医学的特点?
全科医生是一门整合生物医学、行为科学和社会科学,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提供综合性的医疗保健服务的新型临床医学二级学科。
特点:
1、人格化服务:全科医生重视人胜于重视病,把病人看做是有个性有感情的人;从生理、心理、社会和环境中各种影响健康的因素来考虑和解决他们的问题;熟悉他们的生活、工作、社会背景和个性类型,提供人格化、个性化服务。
2、综合性服务:(1)服务对象:不分年龄、性别及疾病类型(2)服务内容: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和健康促进等(3)服务层面:个人、家庭和社区(4)服务项目:诊疗方面:内、儿、妇产科、门诊外科、皮肤科、眼科、五官科、骨科、精神科常见问题以及老年病、慢性病、环境及职业病的防治;预防保健方面:婚前检查、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和优生优育咨询、妇幼保健、计划免疫、职业体检、周期性健康检查(5)其他方面:心理咨询、健康教育、家庭医疗护理(6)服务手段:据病人需要提供现代和传统医学的各种方式,如中医药、针灸和气功等
3、连续性服务:
(1)对人生各个阶段。围生期保健-分娩-婴幼儿生长发育-青年保健-中老年的慢性病管理-濒死病人临终关怀。
(2)对健康-疾病发展各个阶段。从健康危险因素的监测-机体出现功能失调-疾病发生、发展-康复等各个阶段,包括病人住院、出院或请专科医生会诊、转诊等不同时期。
(3)对健康责任的连续性。全科医生不仅自己对居民健康负责,还帮助居民了解其健康需求和相应健康责任,从而在社区形成医生-居民-社区共同维护健康的网络。
(4)对健康问题的连续性。无论新或旧问题、急性或慢性问题,全科医生都能照顾到,以维护居民的整体健康。
4、协调性服务:全科医生就像医疗保健网络中的枢纽,掌握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和专家的信息,以及家庭和社区服务系统的信息,如家庭服务系统的保健访视员、公共卫生护士、社区管理者、亲戚、邻居等可利用资源,并与之保持着经常性的良好关系。一旦病人需要,全科医生将调动医疗保健体系和社会力量,为病人提供医疗、护理、精神等方面的援助。
5、可及性服务:全科医生永远向社区居民敞开大门,居民需要医疗照顾时,就能及时得到服务。包括:
基本医疗设施
固定医疗关系
有效的预约系统
下班后和节假日的服务
地理位置上的接近
病情上的熟悉
心理上的信任
经济上的可接受性
四、简述社区卫生服务的主要服务内容及方式?
1、主要服务内容
主要承担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具备六位一体的功能
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
社区预防
社区保健
社区康复
计划生育技术指导
常见病和慢性病治疗
2、方式
1.门诊服务 |
2.出诊服务 |
3.急诊服务 |
4.家庭护理、家庭 照顾和家庭访视 |
5.家庭病床 服务 |
6.日间住院/ 日照顾服务 |
7.长期照顾 |
8.临终关怀服务 |
9.电话/网络 咨询服务 |
10.转诊服务 |
11.医疗器具 租赁服务与 便民服务 |
12.契约制服务 |
五、如何构建我国的全科医生培养基地?(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