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医师

导航

2017公共卫生执业医师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考点:第四章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7-03-23

  第四章 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识别、评价和控制

  1.判定职业性有害因素的依据

  判定某一因素是否为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方法原理来自于流行病学研究的因果关系判定法则,职业性有害因素是因,健康损害是果,主要依据3个方面:①临床病例观察 ②实验研究 ③职业流行病学研究

  2. 职业性有害因素识别(identification of occupational hazards):是根据人群证据和实验数据,通过科学方法辨别和认定职业活动中可能对职业人群健康、安全和作业能力造成不良影响的因素或条件。

  3.三同时: 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必须把消除和控制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措施纳入计划,与建设项目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

  4.职业环境监测(occupational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是对作业者工作环境进行有计划、系统的检测,分析工作环境中有害因素的性质、强度及其在时间和空间的分布及消长规律

  5.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监测

  ①采样方式:常用采样方式:个体采样和定点区域采样

  ②测定方式:a.全天连续一个样品测量b.全天连续多个样品测量 c.部分时间连续多个样品测量 d.瞬时多个样品测量③样品采集

  6.对工作环境进行监测的频度

  ①经常性卫生监督,最少每年监测一次

  ②对不符合卫生标准要求的监测点,每3个月要复查一次,直至工作场所空气中浓度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

  ③对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工矿企业进行验收或对劳动卫生防护的效果进行卫生学评价时,要连续采样测定3次

  7.接触(exposure): 职业人群接触某种或某几种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过程

  8.接触评估及内容和方法

  接触评估(exposure assessment): 通过询问调查、环境监测、生物监测等方法,定性或定量估算通过各种方式接触一种或多种职业性有害因素的程度或强度。

  接触评估内容:①接触人群特征分析 ②接触途径、方式等接触条件评估 ③接触水平的估测

  接触评估的方法: ①询问调查 ②环境监测 ③生物监测

  9.职业性有害因素存在特点: ①多样性:种类多,同时存在多种因素

  ②变动性:强度及存在的时间空间不断变动

  ③工人接触的间断性

  10.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危险度评价

  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危险度评价(risk assessment): 是通过对毒理学研究、工作环境监测、生物监测、健康监护和职业流行病学调查的研究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定性定量的认定和评价职业性有害因素潜在不良作用,并对其管理的方法和过程

  危险度评价的作用:①估测职业性有害因素可能引起健康损害的类型和特征

  ②估计健康损害发生的概率

  ③估算和推断职业性有害因素在多大剂量和何种条件下可能造成损害

  ④提出可接受浓度的建议

  ⑤有针对性的提出预防的重点

  危险度评价的要素:研究资料、危险度评价和危险度管理

  危险度评价的步骤:①危害性鉴定

  ②剂量反应关系评价

  ③接触评估

  ④危险度特征分析

  11.生物监测及其特点

  生物监测(biological monitoring): 指定期、系统和连续的检测有毒有害因素作业者的生物材料中毒物和/或代谢产物含量或由其所致的生物易感或效应水平,并与参比值进行比较,以评价一组作业者或个别作业者解除毒物的程度及可能潜在的健康影响

  特点:①反映机体总的接触量和负荷

  ②可直接检测内剂量和机体负荷的生物有效剂量

  ③综合了个体差异因素和毒物动力学过程的变异性

  ④可用于筛检易感

  常见生物监测类别:①生物材料中化学物及其代谢产物或呼出气中毒物含量的测定

  ②生物效应指标测定

  ③活性化学物与靶分子相互作用所得产物量的测定

  12.生物标志物(biomarker): 能够作为生物监测的指标,它是机体与环境因子相互作用所引起的任何可测定的改变,包括环境因子在体内的变化,以及整个机体在整体、器官、细胞和亚细胞和分子水平上各种生理生化改变,这些改变必须有明确的生物学意义

  选择生物标志物需考虑:①关联性:该项指标与研究的生物学现象之间的联系

  ②灵敏度和特异度:能反应早期和低水平接触所引起的轻微改变,以及多次重复低水平接触累加所引起的远期效应

  ③实用性和准确性:受检对象可接受程度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