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医师

导航

2017公共卫生执业医师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考点:第三章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7-03-22

  第三章 职业性有害因素与健康损害(第一部分)

  1.毒物(poison):在一定条件下,较小剂量即可引起机体暂时或永久性病理改变,甚至危及生命的化学物质。

  2.中毒(poisoning):机体受到毒物作用后引起一定程度的损害而出现的疾病状态

  3.生产性毒物(productive toxicant):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存在于工作环境空气中的毒物

  4.职业中毒(occupational poisoning):劳动者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由于接触生产性毒物而引起的中毒

  5.雾:悬浮于空气中的液体微滴

  烟:悬浮于空气中直径小于0.1μm的固体微粒

  粉尘:能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其粒子直径为0.1-10μm的固体微粒

  气溶胶(aerosol):漂浮在空气中的粉尘、烟、雾统称为气溶胶

  6.毒物的体内过程:①分布:取决于毒物进入细胞的能力及与组织的亲和力

  ②生物转化:主要包括氧化、还原、水解和结合(或合成)四类反应

  ③排出:肾脏、呼吸道、消化道、其它途径

  ④蓄积:蓄积作用是引起慢性中毒的物质基础

  蓄积(accumulation):进入机体的毒物或其代谢产物在接触间隔期内,如不能完全排出而逐渐在体内蓄积的现象称为毒物的蓄积

  7.影响毒物对机体毒作用的因素:①毒物的化学结构

  ②剂量、浓度和接触时间

  ③联合作用

  ④个体易感性

  8.职业中毒的临床

  ①急性中毒(acute poisoning):指毒物一次或短时间(几分钟或数小时)内大量进入人体引起的中毒

  ②慢性中毒(chronic poisoning):指毒物少量长期进入人体而引起的中毒

  ③亚急性中毒(subacute poisoning):发病介于急性和慢性之间

  ④迟发性中毒(delayed poisoning):脱离接触毒物一段时间之后,才呈现的中毒临床病变

  ⑤中毒观察对象(observation subject):毒物或其代谢产物在体内超过正常范围,但尚未出现该毒物所致临床表现,处于亚临床状态

  9.职业中毒的急救和治疗原则

  治疗原则:①病因治疗:尽可能消除或减少致病的物质基础,并针对毒物致病机理进行处理

  ②对症治疗:缓解毒物引起的主要症状,促进机体功能恢复

  ③支持疗法:改善患者的全是状况,促进康复

  急性职业中毒:①现场急救 ②阻止毒物继续吸收 ③解毒和排毒 ④对症治疗

  慢性职业中毒:① 脱离毒物接触 ②尽早使用特效解毒剂 ③对症治疗

  10.生产性毒物危害的控制原则

  综合治理:根除、控制或尽可能减少毒物危害;“三级预防”原则

  ①根除毒物 ②降低作业场所环境中毒物的浓度 ③工艺、建筑布局卫生 ④个体防护 ⑤职业卫生服务

  ⑥安全卫生管理

  11.铅的毒作用机理、铅中毒临床表现、诊断处理原则和预防

  毒作用机理:①当体内酸碱平衡改变及骨疾病时,可导致体内储存的磷酸铅转化成磷酸氢铅从而进入血液,引起铅中毒症状发作或使其症状加重

  ②铅对骨髓中幼稚红细胞具有较强的毒作用,可使点彩红细胞增加,细胞成熟障碍

  ③铅抑制ALA脱水酶和血红素合成酶,导致卟啉代谢紊乱

  ④损害肾脏近曲小管

  ⑤使大脑皮层出现兴奋抑制功能紊乱

  临床表现:①神经系统:主要表现为类神经症和周围神经病,严重者出现中毒性脑病。类神经症表现为头昏头痛等症状,是功能性症状,周围神经病分为感觉型、运动型和混合型。感觉型表现为四肢手套袜套样改变,运动型表现为腕下垂和足下垂

  ②消化系统:食欲不振、恶心等,严重者可出现腹绞痛

  ③血液及造血系统:可有轻度贫血,卟啉代谢障碍,点彩红细胞网织红细胞等增多

  ④其他:a.铅线(Burton’s blue line):口腔卫生不好者,在齿龈与牙齿交界边缘上可出现由硫化铅颗粒沉淀形成的暗蓝色线b.部分患者肾脏受到损害 c.男性精子数目减少,女性月经失调

  诊断:慢性铅中毒可分为轻度中毒、中度中毒和重度中毒三级

  处理原则:①观察对象:可继续原工作,3-6个月复查一次或进行驱铅试验明确是否为轻度铅中毒

  ②轻度、中度中毒:治愈后可恢复原工作

  ③重度中毒:必须调离铅作业,并根据病情给予治疗和休息

  治疗方法:①驱铅疗法:首选依地酸二钠钙,二巯基丁二酸钠

  ②对症疗法:根据病情给予支持疗法,腹绞痛发作时给予葡萄糖酸钙或皮下注射阿托品

  预防:①降低铅浓度:a.用无毒或低毒物代替铅 b.加强工艺改革 c.控制溶铅温度,减少铅蒸汽溢出

  ②加强个人防护和卫生操作制度

  职业禁忌症:贫血、神经系统器质性疾患、肝肾疾患、心血管器质性疾患

  12.汞的毒作用机理、汞中毒临床表现、诊断处理原则和预防

  毒作用机理:①汞与体内大分子共价结合,Hg2+ 与蛋白质巯基(-SH)具有特殊亲和力

  ②引起细胞钙超载,是细胞损伤的重要机制

  ③免疫损伤作用:汞与体内蛋白结合后可由半抗原成为抗原,引起变态反应,出现肾病综合征;高浓度汞还可直接引起肾小球免疫损伤。汞能抑制T细胞,导致自身免疫性损害

  临床表现:①急性中毒: a.呼吸道表现:咳嗽、胸闷、呼吸困难等,继之可发生化学性肺炎

  b.消化道表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

  c.肾脏表现:多尿,继之可出现蛋白尿、少尿及肾衰

  d.皮肤表现:红色斑丘疹,严重者可有剥脱性皮炎。

  ②慢性中毒:主要引起神经精神系统症状,初期表现为类神经症,病情进一步发展会出现易兴奋症、震颤和口腔炎

  a.易兴奋症:早期表现为类神经症,如头痛头晕等,进一步发展为性格改变,如急躁易怒等 b.震颤:开始为细微震颤,发展为意向性粗大震颤

  c.口腔炎:口腔卫生不良者出现蓝黑色汞线

  d.少数有肾脏损害

  诊断原则:接触金属汞的职业史,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参考劳动卫生学调查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排除其他病因所致类似疾病后,方可诊断。急性汞中毒和慢性汞中毒分为轻度中毒、中度中毒和重度中毒

  处理原则:观察对象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驱汞治疗,轻度中毒仍可从事原工作,中度及重度中毒治愈后不宜再从事原工作

  治疗:①驱汞治疗:主要应用巯基络合剂,常用二巯基丙磺酸钠和二巯基丁二酸钠

  ②对症治疗:治疗原则与内科相同,特别要注意的是口服汞盐患者不应该洗胃,需尽快服用蛋清、牛奶等以使汞与蛋白质结合,保护被腐蚀的胃壁

  预防:①改革工艺及生产设备,控制工作场所汞浓度

  ②加强个人防护,建立卫生操作制度

  ③定期健康体检

  职业禁忌症:口腔疾病、胃肠道和肝肾疾患、精神神经性疾病。妊娠期及哺乳期女工应暂时脱离汞接触。

  13.砷的毒作用机理、砷中毒临床表现、诊断处理原则和预防

  毒作用机制:①砷是亲巯基元素,三价砷极易与巯基(-SH)结合,抑制酶的活性

  ②砷进入血液循环后,可直接损害毛细血管,引起通透性改变

  ③砷化氢是强烈溶血性毒物,毒性作用主要表现为大量溶血引起一系列变化

  临床表现:①急性中毒:主要表现为呼吸道症状及头痛、头晕、痉挛和昏迷,消化道症状出现较晚。严重者多因呼吸困难和血管中枢麻痹而死亡。急性砷化氢中毒引起急性溶血典型表现是:腹痛、黄疸、少尿三联症

  ②慢性中毒:主要由呼吸道吸入所致,除一般类神经症外,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病变和多发性神经炎。

  处理原则:①急性中毒:尽快脱离现场,经口中毒者应迅速洗胃,催吐等。一经确诊,首选二巯基丙磺酸钠。砷化氢中毒需严密监视血细胞变化和肾功能

  ②慢性中毒:暂时脱离接触砷工作,皮肤改变和多发性神经炎一般对症处理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