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医师

导航

2016年公共卫生执业医师考试《卫生毒理学》考点总结:第六章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6-08-08

  第六章 外源化合物致突变作用

  1)【定义】变异:在亲子之间或子代个体之间出现不同程度的差异,称为变异(variation)

  2)【定义】突变:遗传结构本身的变化及其引起的变异

  3)自发突变

  4)诱发突变

  5)致突变作用:(mutagenesis)外来因素引起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的能力,且此种改变可随同细胞分裂过程而传递

  6)外源化合物致突变类型、定义、机制、后果

  【类型】1.基因突变:基因中DNA序列的变化。因基因突变限制在一特定的部位,故称为点突变(point mutation),包括碱基置换和移码突变。

  2.染色体畸变:(chromosome aberration)染色体的结构改变,可用光学显微镜检查适当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来发现。

  【机制】

  一、引起突变的DNA变化

  (一) 碱基损伤

  1.碱基错配 2.平面大分子嵌入DNA链 3.碱基类似物取代

  4.碱基的化学结构改变或破坏

  (二)DNA链受损

  1.二聚体的形成 2.DNA加合物形成 3.DNA-蛋白质交联物形成

  二、引起突变的细胞分裂过程的改变

  三、其他的改变

  【后果】分成生殖细胞突变和体细胞突变

  生殖细胞突变:致死性突变影响后代数量

  显性:使精子不能受精,或合子在着床前死亡或着床后早期胚胎死亡

  隐性:需纯合子或半合子才能出现死亡。如果是杂合子则不出现死亡

  非致死性突变影响后代质量

  显性遗传:造成下一代遗传病发生率增加或新病种出现;

  隐性遗传:增加下一代基因库的遗传负荷

  体细胞突变: 肿瘤 衰老 动脉粥样硬化 致畸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