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医师

导航

2016年公共卫生执业医师《医学微生物学》章节考点:第六章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6-08-05

  第二节 基因的转移与重组

  基因转移(gene transfer):外源性的遗传物质由供体菌进入某受体菌细胞内的过程。

  基因重组(recombination):转移的基因与受体菌DNA整合在一起,使受体菌获得供体菌某些特性。

  细菌的基因转移和重组方式:转化、转导、接合、溶原性转换、原生质体融合。

  1、转化(transformation):受体菌直接摄取供体菌游离的DNA片段获得新的遗传性状的过程称为转化。

  2、接合(conjugation):是细菌通过性菌毛相互连接沟通,将遗传物质(主要是质粒DNA)从供体菌转移给受体菌。能通过结合方式转移的质粒称为接合性质粒,不能通过性菌毛在细菌间转移的质粒为非接合性质粒。

  F质粒的接合

  F+ 即F质粒,编码性菌毛,称雄性菌

  HfrF质粒整合到细菌染色体上,使细菌能高效地转移染色体上的基因,故称高频重组菌

  F’Hfr菌中的F质粒可从染色体上脱离下来,并带染色体上几个邻近的基因,故称F’

  三者均有性菌毛,均可发生接合

  R质粒的接合

  细菌的耐药性与耐药性的基因突变及R质粒的接合转移等有关。

  R质粒有耐药传递因子和耐药决定因子两部分组成。耐药传递因子的功能与F质粒相似,可编码性菌毛的产生和通过接合转移;R决定子能编码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

  3、转导(transduction):是以温和噬菌体为载体,将供体菌的一段DNA转移到受体菌内,使受体菌获得新的性状。

  根据转导基因片段的范围,可将转导分为两类:普遍性转导(转导的DNA可是供菌染色体上的任何部分)、局限性转导(转导的DNA只限供菌染色体上的特定基因)。

  4、溶原性转换(lysogenic conversion):溶原性细菌因染色体上整合有前噬菌体而获得新的遗传性状称为溶原性转换。

  5、原生质体融合(protoplast fusion):G +菌形成原生质体后,在聚乙二醇(PEG)作用下,可使两种不同的细菌细胞发生融合的过程。

  融合后形成双倍体细胞,可短期生存,染色体重组,获得多种不同表型的重组融合体。

  人为实验基因转移与重组。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