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医师

导航

2016公卫执业医师考试《生物化学》冲刺讲义:第七章第七节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6-07-21

  3.合成基本过程

  (1)甘油二酯合成途径:磷脂酰胆碱及磷脂酰乙醇胺主要通过此途径合成。这两类磷脂在体内含量最多,占组织及血液中磷脂的75%以上。甘油二酯是合成的重要中间物。胆碱及乙醇胺由活化的CDP-胆碱及CDP-乙醇胺提供。

  磷脂酰胆碱亦可由磷脂酰乙醇胺从S-腺苷甲硫氨酸获得甲基生成,通过这种方式合成占人肝的10%~15%。磷脂酰丝氨酸可由磷脂酰乙醇胺羧化或其乙醇胺与丝氨酸交换生成。

  甘油磷脂的合成在内质网膜外侧面进行。最近发现,在胞液中存在一类能促进磷脂在细胞内膜之间进行交换的蛋白质,称磷脂交换蛋白(phospholipid exchange proteins),分子量在16 000~30 000之间,等电点大多在pH5.0左右。不同的磷脂交换蛋白催化不同种类磷脂在膜之间进行交换。合成的磷脂即可通过这类蛋白的作用转移至不同细胞器膜上,从而更新其磷脂。例如在内质网合成的心磷脂可通过这种方式转至线粒体内膜,而构成内膜特征性磷脂。

  II型肺泡上皮细胞可合成由2分子软脂酸构成的特殊磷脂酰胆碱,其1,2位均为软脂酰基,称为二软脂酰胆碱,是较强的乳化剂,能降低肺泡的表面张力,有利于肺泡的伸张,如新生儿肺泡上皮细胞合成障碍,则引起肺不张。

  (三)甘油磷脂的降解

  生物体内存在能使甘油磷脂水解的多种磷脂酶类(phospholipase),分别作用于甘油磷脂分子中不同的酯键。作用于1,2位酯键的酶分别称为磷脂酶A1及A2,作用于溶血磷脂1位酯键的酶称为磷脂酶B1,作用于3位磷酸酯健的酶称为磷脂酶C,作用磷酸取代基间酯键的酶称为磷脂酶D。

  磷脂酶A2存在于动物各组织的细胞膜及线粒体膜上,Ca2+为其激活剂,使甘油磷脂分子中2位酯键水解,产物为溶血磷脂及多不饱和脂酸(大多为花生四烯酸)。溶血磷脂1为2位脱去脂酰基的磷脂,是一类具较强表面活性的物质,能使红细胞膜或其他细胞膜破坏引起溶血或细胞坏死。有人认为,急性胰腺炎的发病机制与胰腺磷脂酶A2对胰腺细胞膜的损伤密切相关。

  溶血磷脂在细胞内溶血磷脂酶1即磷脂酶B1的作用下,使1位酯键水解,另一脂酸脱下生成不含脂酸的甘油磷酸胆碱即失去溶解细胞膜的作用,后者能进一步被磷脂酶D水解为磷酸甘油及含氮碱。磷脂酶A1存在于动物组织溶酶体中(蛇毒及某些微生物亦含有),能水解磷脂的1位酯键,产生脂酸及溶血磷脂2。磷脂酶C存在于细胞膜及某些细菌中,能特异水解3位磷酸酯键,产物为甘油二酯及磷酸胆碱或磷酸乙醇胺等。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