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医师

导航

2016公卫执业医师考试《生物化学》冲刺讲义:第四章第六节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6-07-08

  第七节 酶在医学上的应用

  酶活力测定及酶单位

  一般在规定的温度、pH和底物浓度的条件下,测定单位时间内底物消耗量或产物的生成量作为酶活性单位。通常又以测定产物的生成量较多,因产物从无到有较灵敏。

  酶的测定条件由各个实验室自己决定,故由于酶在不同的实验室因为规定的条件不同,酶单位值不同。为此国际生化学会推荐的国际单位,即在特定条件下,1min内能使1umol底物转变的酶量作为一个酶国际单位。1979年国际生化学会为将酶的活力单位与国际单位制的反应速率(mol/s)相一致,推荐用催量(Katal简称Kat)来表示酶活力。1催量定义为:在特定的测定系统中,催化底物每秒钟转变1mol的酶量。催量与国际单位的换算为:1国际单位为1μmol/min=1umol/60s即16.67nKat.

  二、酶与某些疾病的关系

  既然体内各种物质代谢过程多为酶促反应,则不论是遗传缺陷或外界因素造成的对酶活性的抑制或破坏均可引起疾病甚至危及生命。

  (一)酶缺陷所致的疾病

  酶缺陷引起的疾病多为先天性或遗传性疾病,如缺乏葡萄糖-6-磷酸脱氢梅(G6PDH)引起的蚕豆黄,酪氨酸羟化酶缺乏导致的白化症等

  (二)重金属与有机磷农药中毒与酶活性的抑制

  很多中毒现象都与酶有关,如常用的有机磷农药敌百虫,敌敌畏和1059等,能与胆碱酯酶活性中心的丝氨酸羟基结合而失活,重金属As2+,、Hg2+,Ag2+等可与某些酶的巯基结合而使酶活性丧失,此外氰化物(CN-)能与细胞色素氧化酶的结合,可使生物氧化中断,严重威胁生命。

  三、酶与疾病的诊断

  许多遗传性疾患是由于先天性缺乏某种有活性的酶所致,故在出生前,从羊水或绒毛中检出该酶的缺陷或其基因表达的缺陷,从而可采取早期流产,防患于末然。

  当某些器官组织发生病变,由于细胞的坏死或破坏,或细胞通透性增加,可使原来在细胞内的某些酶逸入体液中,使体液中该酶的含量升高。通过对血、尿等体液和分泌液中某些酹活性的测定,可以反映某些组织器官的病变情况,而有助疾病的诊断。

  四、酶与疾病的治疗

  替代治疗因消化腺分泌不足所致的消化不良可补充胃蛋白酶、胰蛋白酶等以助消化。

  抗菌治疗凡能抑制或阻断细菌重要代谢途径中的酶活性,即可达到杀菌或抑菌的目的。如磺胺药即是通过竞争性抑制细菌中的二氢叶酸合成酶活性而使细菌的核酸代谢障碍而阻遏其生长、繁殖。

  抗癌治疗肿瘤细胞有其独特的代谢方式,若能阻断相应酶的活性,就能达到遏止肿瘤生长的目的。L-天冬酰胺是某些肿瘤细胞的必需氨基酸,如给予能水解L-天冬酰胺的L- 天冬酰胺酶,则肿瘤细胞因其必需的营养素缺乏而死亡。

  对症治疗如链激酶、尿激酶可用于溶解血栓,多用于心、脑血管的栓塞。

  调整代谢如精神抑郁症是由于脑中兴奋性神经介质(如儿茶酚胺)与抑制性神经介质的不平衡所致,给予单胺氧化酶,可减少儿茶酚胺类的代谢灭活,提高突触中的儿茶酚胺含量而抗抑郁,

  但由于酶是蛋白质,具有很强的抗原性,故体内用酶治疗疾病还受到一定的限制。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