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公共卫生执业医师医学免疫学精讲复习:第十章第三节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6-05-12
中1、B活化信号上的产生是由抗原决定簇结合于B细胞抗原受体后产生,B活化信号2由B细胞的协同刺激因子受体CD40与T细胞的协同刺激因子SP39 相互作用产生。
2、B具有呈递抗原作用,经抗原加工,处理后与MHCⅡ类分子形成复合 后,被ICR/CD3复合物识别,产生TH的活化信号IBT/CD28产生活化信号2,使TH活化。随之产生细胞因子,作用于B细胞,使增殖与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细胞因子作用于增殖分化环节。
3、再次免疫应答中主要由B记忆细胞起作用,不经Mφ的抗原呈递作用。 类别转换发生在再次应答。
1、 Tn细胞的辅助作用体现在两方面。一是通过TH与B的相关作用。二是通过TH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作用于B细胞。
(二)B细胞对TLAg的应答
TI抗原多为多糖类抗原,所以B细胞对TIAg(蛋白质)的应答与对TDAg的应答完全不同。
TI抗原为分为两类:一是脂多糖,另一是多糖(线性排列)。
1、脂多糖活化B细胞
B细胞有两个受体识别它,一是抗原识别受体(smig)二是丝裂源受体,所以它是多克隆活化剂。B细胞的活化是在这两部与结构的溶合作用下活化B细胞。
2、多糖活化B细胞,如肺炎球菌等多糖抗原。因它的抗原决定簇是线性重复排列的,所以活化B细胞是通过受体的交联方式。
TI抗原与可被APC摄取,但不能被加工处理,所以不能与MHCI分子结合,故B细胞对TIAg的应答无TH细胞参与,只表现初次应答的特性,无再次应答。
四、体液免疫的效应
抗体分子只具有结合Ag的特性(即具有识别作用)并不具有杀伤或排除Ag性异物的作用。因此,体液免疫的最终效应必须借助机体的其它免疫细胞 或分子的协同作用才能达到排除异物的效果。
(一)中和作用
中和病毒或毒素
(二)调理作用
与单核吞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协同作用。
(三)溶细胞作用
与补体共同作用。
(四)ADCC作用
与Mφ,中性粒细胞,K细胞等共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