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助理医师中药学考点讲义:祛风湿药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9-11-02
中祛风湿药
概述
祛风湿药味多辛苦,其性或温或凉。
能祛除留着于肌肉、经络、筋骨的风湿之邪,有的还兼有散寒、舒筋、通络、止痛、活血或补肝肾、强筋骨等作用。
主要用于风湿痹证之肢体疼痛,关节不利、肿大,筋脉拘挛等症。部分药物还适用于腰膝酸软、下肢痿弱等。
使用注意事项:
1.痹证多属慢性疾患,需较长时间治疗,为服用方便,本类药可制成酒剂或丸剂常服。
2.本类药中部分药物辛温性燥,易耗伤阴血,故阴亏血虚者应慎用。
祛风寒湿药
本类药多为辛苦温之品,入肝、脾、肾经。
有较好的祛风、除湿、散寒、止痛、通经络等作用,尤以止痛为其特点。
主要适用于风寒湿痹、肢体关节疼痛、痛有定处,遇寒加重、筋脉拘挛、屈伸不利等。
独活
性能:辛、苦,微温。归肾、膀胱经。
功效:
祛风湿,止痛,解表。
应用:
1.风寒湿痹。为治风湿痹痛主药,凡风寒湿邪所致之痹证,无论新久均可应用。尤以腰膝、腿足关节疼痛属下部寒湿者为宜。
2.表证风寒夹湿。
3.少阴头痛。善入肾经而搜伏风,可治风扰肾经,伏而不出之少阴头痛。
4.皮肤瘙痒。
鉴别用药:
独活与羌活
二药共同功效:均能祛风湿,止痛,解表,以治风寒湿痹,风寒挟湿表证,头痛。
不同功效:独活性较缓和,发散力较羌活为弱,多用于风寒湿痹在下半身者,治头痛属少阴者。羌活性较燥烈,发散力强,常用于风寒湿痹,痛在上半身者,治头痛因于风寒者。
威灵仙
性能:辛、咸,温。归膀胱经。
功效:
祛风湿,通络止痛,消骨鲠。
应用:
1.风寒湿痹证。为治风湿痹痛要药。凡风湿痹痛,肢体麻木,筋脉拘挛,屈伸不利,无论上下皆可应用,尤宜于风邪偏盛,拘挛掣痛者。
2.骨鲠咽喉。
3.跌打伤痛、头痛、牙痛、胃脘痛。
4.痰饮、噎膈、痞积。
川乌
功效:祛风湿,温经止痛。
应用:
1.风寒湿痹。为治风寒湿痹之佳品,尤宜于寒邪偏胜之风湿痹痛。
2.心腹冷痛,寒疝疼痛。
3.跌打损伤,麻醉止痛。多外用。
用法:煎服;宜先煎、久煎。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孕妇忌用;不宜与贝母类、半夏、白及、白蔹、天花粉、瓜蒌类同用;内服一般应炮制用,生品内服宜慎;酒浸、酒煎服易致中毒,应慎用。
蕲蛇
性能:甘、咸,温。有毒。归肝经。
功效:祛风,通络,止痉。
应用:
1.风湿顽痹,中风半身不遂。为截风要药。尤善治病深日久之风湿顽痹。
2.小儿惊风,破伤风。为治抽搐痉挛常用药。
3.麻风,疥癣。
4.瘰疬、梅毒、恶疮。
用法:煎服;研末吞服。或酒浸、熬膏、入丸散服。
乌梢蛇
功效:祛风,通络,止痉。
应用:
1.风湿顽痹,中风半身不遂。尤宜于风湿顽痹,日久不愈者。
2.小儿惊风,破伤风。
3.麻风,疥癣。
4.瘰疬、恶疮。
木瓜
性能:酸,温。归肝、脾经。
功效:舒筋活络,和胃化湿。
应用:
风湿痹证。尤为治湿痹、筋脉拘挛要药。
脚气水肿。
吐泻转筋。
消化不良,津伤口渴。
使用注意:内有郁热,小便短赤者忌服。
青风藤
功效:袪风湿,通经络,利小便。
应用:
1.风寒湿痹。
2.水肿,脚气。
祛风湿热药
本类药多为辛苦寒之品,入肝、脾、肾经。
具有祛风除湿、通络止痛、清热消肿等作用。
主要适用于风湿热痹、关节红肿热痛等症。
秦艽
性能:辛、苦,平。归胃、肝、胆经。
功效:
祛风湿,通络止痛,退虚热,清湿热。
应用:
1.风湿痹证。为风药中之润剂。风湿痹痛,筋脉拘挛,骨节酸痛,无问寒热新久均可配伍应用。
2.中风不遂。又善“活血荣筋”,可用于中风半身不遂,口眼歪斜,四肢拘急,舌强不语等。
3.骨蒸潮热,疳积发热。为治虚热要药。
4.湿热黄疸。能清肝胆湿热而退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