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助理医师内科学考点串讲:缺铁性贫血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9-10-22
中缺铁性贫血
病因与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
诊断及鉴别诊断
治疗
病因与发病机制
铁的丢失过多:
慢性失血是成年人引起缺铁性贫血的最常见原因。见于溃疡病、胃肠道恶性肿瘤、溃疡性结肠炎、痔等引起的消化道出血;女性可见于月经过多。
铁需求增加而摄入量不足:
婴幼儿、儿童,尤其是早产儿、孪生儿或母亲原有贫血者;妊娠和哺乳期妇女需铁量增加等,长期食物含铁不足。
铁吸收不良:胃大部切除术或胃空肠吻合;萎缩性胃炎;长期腹泻。
临床表现
症状:
常出现行为异常、乏力、心悸、耳鸣、烦躁易激动、注意力不集中等,儿童尤其显著。
部分患者(尤其儿童)可有嗜食泥土、生米等异食癖。严重者,出现口炎、舌炎、萎缩性胃炎、皮肤干燥、毛发干枯脱落、指甲扁平、脆薄易裂和反甲,甚至出现吞咽困难及感染等。
体征:皮肤黏膜苍白,睑结膜、口唇黏膜、甲床呈苍白;心脏体征有心动过速,心尖区收缩期杂音等。
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
血象: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MCV<80fl,MCHC<32%。成熟红细胞苍白区扩大,大小不一。
骨髓象:
骨髓增生活跃,幼红细胞增生,中幼红细胞及晚幼红细胞比例增高。幼红细胞核染色质致密,胞质较少,血红蛋白形成不良,边缘不整齐。
骨髓铁染色显示骨髓小粒可染铁消失,铁粒幼红细胞消失或显著减少。
铁代谢检查:
血清铁浓度常<8.9μmol/L,
总铁结合力>64.4μmol/L,
转铁蛋白饱和度常降至15%以下;
血清铁蛋白<12μg/L可作为缺铁依据。
红细胞游离原卟啉(FEP)测定:
FEP/Hb>4.5μg/gHb有诊断意义。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男性Hb<120g/L
女性Hb<110g/L
孕妇Hb<100g/L
MCV<80fl
MCHC<32%。
有缺铁的证据
贮铁耗尽:
血清铁蛋白<12μg/L;
骨髓铁染色阴性;
铁粒幼红细胞<15%。具备其中一条即可
缺铁性红细胞生成:
血清铁<8.95μmol/L
总铁结合力>64.4μmol/L
转铁蛋白饱和度<15%
FEP/Hb>4.5μg/gHb。
有明确的缺铁病因和临床表现;铁剂治疗有效。
鉴别诊断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有家族史,周围血片可见多量靶形细胞,血清铁蛋白及骨髓可染铁均增多,血红蛋白电泳常有异常。
慢性病性贫血:血清铁降低,但总铁结合力正常或降低,血清铁蛋白正常或增高。常伴有肿瘤或感染性疾病。
铁粒幼细胞性贫血:罕见,多见于中年和老年人。血清铁增高,而总铁结合力降低,骨髓铁染色可见典型的环状铁粒幼细胞。
治疗
病因治疗
铁剂治疗
口服铁剂:首选方法。最常用硫酸亚铁片,其他有琥珀酸亚铁及富马酸铁等。
注射铁剂:
口服铁剂不耐受或无效,需要迅速纠正缺铁;
严重消化道疾患;
不易控制的慢性出血;
常用右旋糖酐铁和山梨醇枸橼酸铁,臀部深位肌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