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医师

导航

2018年中医助理执业医师中医内科学考点:脾胃病证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8-04-09

胃痛(误会)

  1寒邪客胃--良附丸

  寒门出身的张良驸马

  2肝气犯胃--柴胡疏肝散

  (搞得)将军生气,因为刚才疏远了将军

  3湿热中阻-清中汤

  失了清廉的忠臣,(很愧疚)

  胃痛

  4饮食伤胃--保和丸

  (请将军)大吃大喝一顿, 表示和好

  5瘀血停胃-失笑散合丹参饮

  (二人)在雪中,边笑边饮酒

  6胃阴亏耗-一贯煎+芍药甘草汤

  应许一起同甘共苦

  7脾胃虚寒--黄芪建中汤

  相互包涵,一起建功立业

  痞满辨证论证

1饮食内停

嗳腐吞酸,恶心呕吐,厌食,大便不调,苔厚腻,脉弦滑

消食和胃行气消痞

保和丸

2痰湿中阻

头身困,胸呕恶,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苔白厚腻,脉沉

除湿化痰理气和中

二陈平胃汤

3湿热阻胃

嘈杂不舒,口苦,口干不欲饮,纳少,舌黄腻,脉滑数

清热化湿
和胃消痞

连朴饮

4肝胃不和

胸胁胀满,喜太息,嗳气,常因情志因素而加重,苔薄白,脉

疏肝解郁和胃消痞

柴胡疏肝散

5脾胃虚弱

喜温喜按,纳差,乏力,便溏,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补气健脾升清降浊

补中益气汤

6胃阴不足

嘈杂,饥不欲食,口燥咽干,便秘,舌红少苔,脉细数。

养阴益胃
调中消痞

益胃

  呕吐、噎膈、呃逆

 

呕吐

噎膈

呃逆

主症

呕:有声无物
吐:有物无声

吞咽食物哽噎不顺,饮食难下,或纳而复出

喉间呃呃有声不能自控

病位

,与肝脾密切相关

食道,之所主,与肝脾肾有关

膈,关键在胃,与肝脾肺肾有关

病机

胃失和降,胃气上逆

津枯血燥,气郁、痰阻、血瘀互结

胃失和降,膈间气机不利,胃气上逆

治则

和胃降逆

理气开郁、化痰消瘀、滋阴养血润燥

理气和胃、降逆止呃

  例题

  A.胃失和降,逆气动膈

  B.胃气壅滞,气逆于中

  C.肝气犯胃,肝胃不和

  D.脾胃虚寒,胃中无火

  E.痰瘀互结,食道狭窄

  1.噎膈的病机是( )

  

『正确答案』E

  2.呃逆的病机是( )

  

『正确答案』A(2005)

  呕吐的辨证论证

1外邪犯胃

突然呕吐,伴风寒或风湿表现,舌苔白腻,脉濡缓。

疏邪解表
化浊和中

藿香正气散

2食滞内停

呕吐物酸腐,脘腹满,嗳气厌食,舌苔厚腻,脉滑实

消食化滞
和胃降逆

保和丸

3痰饮内阻

清水痰涎,胸脘痞闷,头眩心悸,舌苔白腻,脉

温中化饮
和胃降逆

小半夏汤合苓桂术甘汤

4肝气犯胃

吞酸,嗳气。胸胁胀痛,情志不遂加重。舌淡红苔薄,脉弦。

疏肝理气和胃降逆

四七汤

5脾胃气虚

食欲不振,食入难化,舌淡胖苔薄,脉

健脾益气和胃降逆

香砂六君子

6脾胃阳虚

大便溏薄,四肢不温,喜暖恶寒,舌苔白滑,脉象濡弱

温中健脾
和胃降逆

理中丸

7胃阴不足

胃中嘈杂,似饥而不欲食,口燥咽干,舌红少津,脉细数。

滋养胃阴
降逆止呕

麦门冬汤

  注意:

  1.呕吐饮食停滞证与痰饮内阻证鉴别

  例题

  1.患者呕吐清水痰涎,脘闷不食,头晕心悸,舌苔白腻,脉滑。其证候是:( )
  A.饮食停滞  B.痰饮内阻
  C.气滞痰阻  D.食积痰阻
  E.气滞食积

  

『正确答案』B(2001,2002)

  噎嗝的辨证论治

  主症:进食哽噎感,或吞咽困难,饮食难下。

1痰气交阻

胸膈痞闷疼痛,随情志变化,呕吐痰涎,舌红苔薄,脉弦滑

开郁化痰润燥降气

启膈散

2瘀血内结

呕出物如赤豆汁,胸膈疼痛,固定不移,舌质紫暗,脉细涩。

滋阴养血破血行瘀

通幽汤

3津亏热结

心烦口干,胃脘灼热,大便干结,形体消瘦,舌质光红干裂少津,细数

滋阴养血润燥生津

沙参麦冬汤

4气虚阳微

泛吐白沫,面浮足肿,形寒气短,精神疲惫,舌质淡苔白,脉细弱。

温补脾肾

补气运脾汤

  噎嗝

  1痰气交阻--启膈散

  (得了食道癌的)启哥叹气

  2津亏热结--沙参麦冬汤

  又热又干,啥东西也吃不下

  3瘀血内结--通幽汤

  通往幽门关的路又被积雪堵住了

  4气虚阳微--补气运脾汤

  再不补运些汤过来就要阳气虚脱了

  呃逆的辨证论证

1胃中寒冷

胃脘不舒,得热则减,受寒加重,喜热饮,舌苔白润,脉迟缓

温中散寒降逆止呃

丁香散

2胃火上逆

口臭烦渴,喜冷饮,大便秘结,苔黄燥,脉滑

清胃泄热降逆止呃

竹叶石膏汤

3气机郁滞

随情志变化,胸胁胀闷,嗳气,矢气,苔薄白脉

顺气解郁和胃降逆

五磨饮子

4脾胃阳虚

泛吐清水,喜温喜按,手足不温,大便溏,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温补脾胃降逆止呃

理中丸

5胃阴不足

口干咽燥,大便干,舌红苔少干,脉细数

养胃生津降逆止呃

益胃汤

  腹痛

  一、腹痛的概述

  概念略

  二、腹痛病因病机

  病机:不通则通、不荣则痛

  三、腹痛的鉴别诊断

  腹痛与胃痛:略

  四、腹痛辨证论证

1寒邪内阻

拘急痛,遇寒痛甚,得温痛减,形寒肢冷,舌淡苔腻,脉沉

散寒温里
理气止痛

良附丸合正气天香散

2湿热壅滞

灼痛拒按,烦渴引饮,潮热汗出,小便短黄,舌黄腻,脉滑数

泄热通腑
行气导滞

大承气汤

3饮食积滞

嗳腐吞酸,厌食呕恶,痛而欲泻,泻后痛减,舌苔厚腻,脉滑实

消食导滞
理气止痛

枳实导滞丸

4肝郁气滞

胀痛,痛无定处,痛窜两胁,随情志变化,舌淡红苔薄白,脉

疏肝解郁
理气止痛

柴胡疏肝散

5瘀血内停

刺痛,痛处固定,经久不愈,舌质紫黯,脉细涩。

活血化瘀
和络止痛

少腹逐瘀汤

6中虚脏寒

隐痛,喜温喜按,形寒肢冷,纳差,便溏,舌淡苔薄,脉沉细

温中补虚
缓急止痛

小建中汤

  泄泻、痢疾、便秘

 

泄泻

痢疾

便秘

主症

大便次数多,粪质稀

腹痛腹泻、里急后重、痢下赤白黏冻

大便干结难下

病位

肠,属脾

,与脾胃密切相关

病机

脾虚湿盛

邪滞于肠,气血壅滞,肠化失司,腐败化脓血

大肠传导失司

病理因素

湿邪

湿热疫毒

 

治则

运脾化湿

 

以通下为主

  泄泻辨证论治

  主症:排便次数增多或大便稀溏或完谷不化

1寒湿内盛

便质清稀如水样,或兼有外感寒湿之症,苔薄白或白腻,脉濡缓

芳香化湿
解表散寒

藿香正气散

2湿热伤中

腹痛,泻下急迫,粪色黄褐而臭,肛门灼热,烦热口渴,小便短黄,舌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清热燥湿
分利止泻

葛根芩连汤

3食滞肠胃

粪便臭如败卵,泻后痛减,嗳腐酸臭不思饮食,舌苔垢腻,脉滑。

消食导滞
和中泄泻

保和丸

4肝气乘脾

腹痛,矢气频作,每因情志不遂而作,胸胁胀闷,舌淡红,脉

抑肝扶脾

痛泻要方

5脾胃虚弱

迁延反复,进食油腻则泻,面色萎黄,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脉细弱

健脾益气
化湿止泻

参苓白术散

6肾阳虚衰

五更泻,完谷不化,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细

温肾健脾
固涩止泻

四神丸

  例题

  1.患者泄泻腹痛,泻下急迫,粪色黄褐而臭,肛门灼热,烦热口渴,小便短黄,舌苔黄腻,脉滑数。其治法是:( )
  A.消食导滞  B.泄热导滞
  C.清热利湿  D.清热通腑
  E.消食通腑

  

『正确答案』C(2001)

  2.患者大便时溏时泻,水谷不化,稍进油腻之物,则大便次数增多食少,脘腹胀闷面黄,肢倦乏力舌淡苔白,脉细弱,其治法是:( )
  A.健脾益气   B.益胃升阳
  C.健脾益胃   D.健脾温中
  E.温补脾胃

  

『正确答案』A(2004)

  痢疾的治则:

  (1)热痢清之,寒痢温之,初痢实则通之,久痢虚则补之,寒热交错温情并用,虚实夹杂攻补兼施。

  (2)调气则后重自除,行血则便脓自愈。赤多重用血药,白多重用气药。

  (3)忌过早补涩、峻下攻伐、分利小便。

  例题

  1.下列除哪项外均为痢疾的治法( )
  A.湿盛则分利
  B.初痢宜通
  C.久痢宜涩
  D.赤多重用血药
  E.白多重用气药

  

『正确答案』A

  痢疾辨证论治

  主症:大便次数增多,腹痛,里急后重,痢下赤白黏冻。

1湿热痢

急性起病,发热,下痢赤白脓血,肛门灼热,小便短赤,舌黄腻,脉滑数

清肠化湿
调气和血

芍药汤

2疫毒痢

起病急骤,痢下鲜紫脓血,壮热,头痛烦躁,甚者神昏惊厥,舌红绛黄燥,脉滑数或微欲绝

清热解毒
凉血除积

白头翁汤

3寒湿痢

痢下白多赤少或纯白冻,脘,头身困重,舌淡苔白腻,脉濡缓

温中燥湿
调气和血

不换金正气散

4阴虚痢

灼痛,食少,心烦口干,舌红绛少苔,脉细数

养阴和营
清肠化湿

驻车丸

5虚寒痢

腹隐痛喜按喜温,痢下赤白清稀或白冻,形寒畏冷,四肢不温,腰膝酸软,舌淡苔薄白,脉沉细弱

温补脾肾
收涩固脱

桃花汤合真人养脏汤

6休息痢(气虚)

饮食不当、劳累而发,腹胀食少,倦怠嗜卧,舌淡苔腻,脉濡软或虚数

温中清肠
调气化滞

连理汤

  注意:

  1.湿热痢与疫毒痢的鉴别

  例题

  A.湿热痢     B.疫毒痢

  C.休息痢发作期  D.寒湿痢

  E.以上均非

  1.患者发病急骤,痢下鲜紫脓血,腹痛剧烈,里急后重较甚,壮热口渴,舌红绛苔黄燥,脉滑数。其证候是:( )

  

『正确答案』B(2001)

  2.患者,男,30岁。腹痛,里急后重,赤多白少,肛门灼热,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其证候是( )

  

『正确答案』A(2005)

  便秘辨证论治

1热秘

腹胀腹痛,口干口臭,面红心烦或身热,小便短赤,舌黄燥,脉滑数

泻热导滞
润肠通便

麻子仁丸

2气秘

肠鸣矢气,腹中胀痛,嗳气,纳少,胸胁痞满,舌苔薄腻,脉

顺气导滞

六磨汤

3冷秘

腹痛拘急,胀满拒按,手足不温,舌苔腻,脉弦紧

温里散寒
通便止痛

温脾汤

4气虚秘

用力努挣则汗出短气,便后乏力,面白神疲,肢倦懒言,舌淡苔自,脉

益气润肠

黄芪汤

5阴虚秘

消瘦,颧红,潮热盗汗,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细数。

滋阴通便

增液汤

6阳虚秘

面色(白光)白,四肢不温,腹中冷痛,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迟

温阳通便

济川煎

  注意:

  阳虚秘与冷秘的鉴别

  便秘

  1热秘--麻子仁丸 热乎乎的麻仁

  2气秘--六磨汤 六嬷嬷很生气

  3冷秘--温脾汤 冰冷的啤酒

  4气虚秘--黄芪汤 气喘嘘嘘一起去

  5阴虚秘--增液汤 银白胡须的增爷爷

  6阳虚秘--济川煎 没有阳光的济南

  六嬷嬷很生气,因为喝完冰冷的啤酒,便秘了。银白胡须的增爷爷,气喘嘘嘘(和她)一起去没有阳光的济南(买)热乎乎的麻仁通便。

  例题

  A.六磨汤  B.温脾汤

  C.润肠丸  D.黄芪汤

  E.济川煎

  1.患者,男,68岁。大便艰涩难下,面色(白光)白,四肢不温,喜热畏冷,腹中冷痛,腰脊酸冷,小便清长,舌淡嫩白,脉沉迟。其治法是( )

  

『正确答案』E(2005)

  2.患者大便艰涩,腹痛拘急,胀满拒按,胁下偏痛,手足不温,呃逆呕吐,舌苔白腻,脉弦紧。其治疗首选( )

  

『正确答案』B(2006)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