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医师

导航

2016中医助理医师考试中医诊断学章节知识点:第二章四诊第一节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6-03-01

  五、望皮肤

  (一)色泽

  发赤── 丹毒(抱头火丹、流火、赤游丹)

  发黄──黄疸:阳黄、阴黄

  发黑──肾阳虚衰

  白斑──白殿风:风湿侵袭,气血不荣

  (二)润枯

  皮肤润燥── 干涩:津液已伤

  如鱼鳞片:肌肤甲错

  (三)肿胀

  肿胀──近按之如泥:水肿(阳水、阴水)

  按之随手而起:气胀(气机不畅)

  (四)痘疮

  1、天花

  2、水痘

  (五)斑疹

  斑──色深红或青紫,点大成片,平摊于皮肤下,抚之不碍手,压之不褪色。

  阳斑、阴斑

  疹──形如粟粒,色红而高起,摸之碍手,压之褪色

  麻疹、风疹、瘾疹

  (六)白 与水疱

  白 湿温等患者皮肤上出现的白色小颗

  粒,多由湿郁,汗出不畅所致

  痱子──湿郁湿出不彻(暑湿、湿温)

  热气疮──外感风热或肺胃蕴热

  缠腰火丹多为肝火所致

  湿疹──湿热蕴结,复感风邪

  (七)痈疽疔疖

  痈:红肿高大,根盘紧缩(阳证)

  疽:漫肿无边,皮色不变(阴证)

  疔:形小根深,麻木痒痛

  疖:形小而圆,红肿热痛不甚

  六、望络脉

  (一)诊小儿食指络脉(3岁前)

  正常络脉:色浅红,红黄相兼,隐隐于风关之内。

  其形态多为斜形、单支,粗细适中。

  形色主病

  浅浮──主表(邪浅、病轻)

  沉滞──主里(邪深、病重)

  色泽辨寒热

  紫热红伤寒,青惊白是疳

  三关测轻重

  风 关 ──邪浅病轻

  气 关 ──邪深病重

  命 关 ──危重

  透关射甲──凶

  (二)望鱼际络脉

  (三)望指甲形色

  七、望排出物与分泌物

  (一)望痰涎涕唾

  1、痰与涕

  痰黄粘稠成块──热痰

  痰白清稀,灰黑点──寒痰

  痰清稀而多泡沫风痰

  痰少而粘难咯──燥痰

  痰白滑量多易咯出──湿痰

  痰中带血、鲜红──热伤肺络

  脓血腥臭痰──肺痈

  咳吐涎沫,口张气短肺痿

  鼻流浊涕外感风热

  鼻流清涕外感风寒

  久流浊涕鼻渊

  2、涎与唾

  口流清涎量多──脾胃虚寒(脾冷)

  口中时吐粘涎──脾胃湿热(脾热)

  不自主流涎──中风后遗症

  “滞颐”(小儿口角流涎)──脾虚、胃热虫积

  (二)望呕吐物

  八、望舌

  •概念:是通过观察舌质、舌苔的变化以诊察疾病的方法

  •目的要求:

  •1、掌握舌色、苔色的主病及其机理

  •2、掌握舌态、苔质的主病及其机理

  •3、了解相兼舌的分析方法

  •重点:舌色苔色主病

  •难点:舌态、苔质变化与主病

  舌诊历史简介

  1、《黄帝内经》

  2、张仲景 《伤寒杂病论》

  3、宋代有了我国第一部舌诊专著:

  《敖氏伤寒金镜录》

  4、叶天士《温病条辨》注重“温病察舌”

  一、舌诊基础

  (一)舌的结构与舌象的物质基础

  舌的结构

  舌正面图

  舌的显微结构

  (二)脏腑经络与舌象

  1、舌为心之苗,手少阴心经之别系舌本

  (二)脏腑经络与舌象形成的关系

  2、舌为脾之外候,足太阴脾经连舌本,散舌下

  (二)舌与脏腑的关系

  3、肾藏精,足少阴肾经挟舌本

  精气神与舌象

  舌苔和舌体的润燥与津液的盈亏有关

  唾为肾液;涎为脾液(金津、玉液)

  舌诊脏腑部位分布图

  (三)舌诊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望舌的体位和伸舌姿势

  1、坐位或卧位 2、自然伸出

  (二)望舌的方法

  1、先看舌尖,再舌中,舌侧,最后看舌根部

  2、刮舌:以鉴别舌苔真伪

  诊舌的注意事项

  1、光线影响:变色

  2、饮食或药品影响:染苔

  3、口腔对舌象的影响:齿痕、干燥等

  正常舌象及生理差异

  (一)正常舌象: 淡红舌、薄白苔

  舌体大小适中,柔软灵活,舌苔均匀

  干湿适中--为气血充足,阳气旺盛

  (二)舌象的生理差异

  1、年龄因素:儿童多淡嫩;老人多紫暗

  2、体质因素:有先天性裂纹舌、齿痕舌、地图舌等,但无任何临床表现

  3、性别因素:无明显差异

  4、气候因素:

  夏季炎热潮湿,舌苔略黄厚腻

  秋季气候干燥,舌象微干而欠润

  望舌质:

  概念:即舌体的颜色、形态的变化

  分类 正常舌象:淡红舌

  病理舌象:舌色变浅淡白舌

  舌色加深红绛舌、青紫舌

  (一)察舌神

  (二)望舌色

  淡白舌 红舌 绛舌 紫舌 青舌

  (1)淡白舌

  (2)红舌 实热 虚热(阴虚)

  (3)绛舌

  (4)紫舌

  淡紫舌:为气虚寒凝,温运无力所致

  绛紫舌:热盛伤津,血凝所致

  淡红瘀点:气滞血瘀所致

  注意点:青紫舌主病的两重性

  绛紫舌色红,干枯少津--热盛血瘀

  淡紫舌色白,湿润多津--寒凝血瘀

  (三)望舌形

  老舌、嫩舌 胖大舌、肿胀舌

  瘦薄舌 点剌舌 裂纹舌

  (1)老嫩

  老:舌体坚敛苍老,纹理粗糙,舌色较暗;

  -- 主实证

  嫩:纹理细腻,舌色浅多津;

  -- 主虚证

  (2)肿胀:舌体较正常大而厚

  淡白而胖大--气虚、阳虚;

  红肿而胖大--心脾积热;

  (3)瘦小舌:舌体较正常瘦小而薄;

  淡白而瘦小--气血两虚;

  红绛而瘦小,少苔或无苔--阴虚火旺;

  (4)裂纹舌:舌表面有各种形状的裂纹

  红而干燥有裂--热盛伤津;

  淡白有裂--阴血不足;

  (5)芒剌:舌乳头增生,肥大,高起如剌,邪热亢盛;

  舌尖--心火亢盛

  舌中--胃火亢盛

  (四)望舌态

  (1)强硬:热入心包 痰浊内阻 中风先兆

  (2)痿软:气血两虚 阴液枯竭

  (3)震颤:气血亏虚 肝风内动

  (4)吐弄:心脾有热 动风先兆

  (5)歪斜:肝风内动 痰瘀阻络

  (6)短缩:寒凝经脉 热灼筋痿

  望舌苔:

  舌苔为胃气上蒸所形成。

  正常为薄白苔

  舌苔的变化 苔色的变化

  苔质的变化

  1、舌苔

  白苔 黄苔 灰黑苔

  (1)白苔:主表证、寒证

  白而干裂如积粉--内热伤津,瘟疫暴起

  (2)黄苔:主里证、热证

  黄色有浅黄与焦黄的不同

  黄色越深则表示热越深

  (3)灰苔:主热证、寒湿证

  灰而干燥--热甚伤津

  灰而滑润--内有寒湿

  (4)黑苔:主里证(热极或寒极)

  多由灰苔发展而来

  黑而干燥--热极津枯

  黑而滑润--寒湿内盛

  2、舌质

  (1)厚薄:见底/不见底

  (2)润燥:反映津液状况

  润苔--为津液未伤,过润则为水湿内停;

  燥苔--为津液已伤,主热盛;

  由润变燥--病情加重;

  由燥变润--病情好转;

  (3)腐腻:

  腐苔--如豆腐渣 主胃气衰败;

  腻苔--如油状物 主湿浊内盛;

  (4)剥脱苔:主胃阴大伤、正气受损

  全部脱落--镜面舌、猪腰舌

  部分脱落--地图舌

  小结

  淡白舌:主虚寒证

  红绛舌:主热证(有实热与虚热之分)

  青紫舌:主瘀血证(有寒热之分)

  舌色的现代研究

  1、淡白舌:与红细胞减少、白蛋白合成障碍、血浆蛋白偏低、组织水肿有关。

  2、红绛舌:

  A、高热、脱水、维生素缺乏,电解平衡失调等造成体内“阴”不足;可作为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早期诊断的参考;

  B、慢性病出现的阴虚舌以舌红少苔,舌体瘦薄,舌面干燥是由于舌的粘膜及小唾液腺萎缩、变性所致;

  3、青紫舌:与静脉瘀血、血流缓慢、血粘度增高、毛细血管扭曲畸形、微循环障碍因子有关。多见于肝胆系疾病和心脏病、癌肿患者。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