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医师

导航

2021年临床助理医师儿科练习题及答案:神经系统疾病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20-12-08

  答案与分析

  1.[答案]E

  [考点]小儿脑的发育

  [分析]小儿时期神经精神发育一直十分活跃。出生时脑重平均 370g,占体重的 10%~

  12%,约为成人脑重(约 1500g)的 25%。6 个月时脑重 600~700g,1 岁时达 900g,2 岁

  时 1000g 左右,4~6 岁时只达成人脑重的 85%~90%

  2.[答案]D

  [考点]小儿神经发育

  [分析]出生时脑神经细胞数目与成人相同。3 岁时神经细胞已基本分化完成,8 岁时接

  近成人。神经纤维的发育始于胚胎 7 个月,到 4 岁时完成髓鞘化。小儿出生后,皮层细胞的

  数目不再增加,但神经细胞体积增大和树突增多。

  3.[答案]C

  [考点]小儿神经反射

  [分析]出生时即有觅食、吸吮、吞咽、拥抱、握持等先天性反射。足月儿吸吮、拥抱、

  握持等原始反射多于生后 3~4 个月消失。新生儿和婴儿肌腱反射较弱,腹壁反射和提睾反

  射也不易引出,到 1 岁稳定。3~4 个月前小儿肌张力较高,Kernig 征可阳性,2 岁以下小儿

  巴氏征阳性(对称)亦可为生理现象。

  4.[答案]D

  [考点]婴儿颅压增高体征

  [分析]小婴儿,化脓性脑膜炎,最典型体征为前囟隆起,示颅压增高

  5.[答案]B

  [考点]小儿高热惊厥

  [分析]小儿高热惊厥分为单纯性和复杂性两型。单纯性高热惊厥的特点为:发病年龄 6

  个月~3 岁,发作为全身性,持续不超过 10 分钟,发作时体温在 38.5℃以上,一次发热多

  发作 1 次,无神经系统异常。复杂性高热惊厥发作形式可为部分性,发作时间持续 15 分钟

  以上,一次热程可发作 2 次或以上。

  6.[答案]E

  [考点]小儿脑瘫相关知识

  [分析]脑性瘫痪是出生前到出生后 1 个月内各种原因及新生儿脑缺血缺氧所致非进行性

  脑损伤。主要表现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多数智力正常,部分可伴智力低下。

  7.[答案]C

  [考点]小儿脊髓发育

  [分析]新生儿脊髓重 2~6 克,脊髓功能相对成熟。脊髓下端在胎儿时位于第 2 腰椎下

  缘,4 岁时上移至第 1 腰椎。做腰椎穿刺定位时应注意。

  8.[答案]A

  [考点]小儿热性惊厥危险因素

  [分析]高热惊厥易复发的因素有:①原有神经系统异常;②有癫痫家族史;③首次发作

  为复杂型高热惊厥;④首次高热惊厥年龄小于 6 个月或大于 6 岁。具有 2 项以上危险因素转

  为癫痫的几率增高。

  9.[答案]E

  [考点]抗癫痫药物使用原则

  [分析]小儿癫痫治疗原则:①尽早给予抗癫痫药物;②按照癫痫发作或癫痫综合征的类

  型选药;③尽可能单药治疗;④了解药物代谢特点、计量范围及毒副作用;⑤应检查血药浓

  度,并结合临床调整药量;⑥坚持服药至末次发作后 2~4 年。

  10.[答案]C

  [考点]惊厥紧急药物治疗

  [分析]惊厥持续状态首选地西泮,剂量 0.1~0.3mg/kg,最大量不超过 10mg,必要

  时半小时后可重复,缓慢静注>3min,过快可致呼吸抑制。此药半衰期短,起效快,重复

  用药 24 小时内不得超过三次。

  11.[答案]C

  [考点]惊厥持续状态诊断

  [分析]惊厥持续状态是指惊厥发作持续 30 分钟以上;或频繁发作,发作之间意识没有

  恢复,超过 30 分钟以上,均称惊厥持续状态。对惊厥持续状态需作紧急处理,以防意外。

  12.[答案]C

  [考点]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体征

  [分析]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脑膜刺激征不明显,原因是颅缝及前囟未闭,对颅压升

  高起缓冲作用。主要表现:眼神发直,抽搐,前囟膨隆,触之紧张感,颅缝增宽,提示颅压

  已明显升高。

  13.[答案]E

  [考点]脑膜炎鉴别诊断

  [分析]化脓性脑膜炎与病毒性脑膜炎鉴别是化脑脑脊液糖明显减低,病毒性脑膜炎脑

  脊液糖正常。

  14.[答案]E

  [考点]化脓性脑膜炎和结核性脑膜炎的鉴别

  [分析]化脓性脑膜炎和结核性脑膜炎区别:除病史、OT 试验、胸部 X 线片、周围血

  象变化外,主要区别是脑脊液检查。化脑脑脊液外观混浊,糖明显下降,蛋白明显升高,细

  胞数升高,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结脑脑脊液外观毛玻璃样,糖下降,氯化物下降,蛋白升高,

  细胞数升高,以淋巴细胞增高为主。

  15.[答案]B

  [考点]化脓性脑膜炎病因

  [分析]化脓性脑膜炎,病原诊断对治疗十分重要,随年龄而异。婴幼儿期为肺炎链球

  菌及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首选青霉素 20 万~40 万 U/kg,分次静注。流感嗜血杆菌

  首选氨苄西林 100~200mg/(kg·d),分次静滴。症状消失、脑脊液正常后,继续用药 5~

  7 日。

  16.[答案]C

  [考点]新生儿化脑病因

  [分析]新生儿最常见的脑膜炎病原菌是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表现面色差、

  精神萎靡、呕吐、嗜睡、惊厥、两眼凝视、前囟饱满。易发生呼吸衰竭及循环衰竭。

  17.[答案]C

  [考点]惊厥持续状态处理

  [分析]惊厥持续状态处理错误的是禁用甘露醇。正确处理原则是:①病因治疗如癫痫、

  化脓性脑膜炎;病原学治疗;高热降温。②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③止惊:首选地西泮,

  剂量为 0.1~0.3mg/kg,静脉缓慢注射>3min。必要时 30 分钟后可重复,但 24 小时不超

  过 3 次。④防止脑水肿,保护脑功能,惊厥持续时间长,或反复发作,多发性脑水肿,此时

  用 20%甘露醇降颅压,起到良好效果。⑤复杂型热性惊厥也可呈惊厥持续状态,除积极降

  温外,要预防复发。

  18.[答案]B

  [考点]化脑治疗

  [分析]流感嗜血杆菌性脑膜炎,抗生素选择原则是氨苄西林,此药为半合成广谱青霉

  素,在脑膜炎症时,透过血脑屏障明显增加。用量是 150~200mg/(kg·d),分次静滴(链

  霉素用于结脑;红霉素、阿奇霉素为大环内酯类药,不透过血脑屏障;青霉素用于球菌感染。)

  如氨苄西林治疗效果不佳,选用头孢呋辛或头孢曲松。

  19.[答案]E

  [考点]婴儿化脑治疗

  [分析]婴儿化脓性脑膜炎正确治疗前应了解其特点:①致病菌主要是肺炎链球菌、流

  感嗜血杆菌。②临床症状重、起病急,感染中毒症状重,脑膜刺激征多不明显。③合并症多,

  在病程中反复、加重,应考虑合并硬膜下积液、脑室膜炎、脑脓肿、脑积水等。目前临床常

  用药物是头孢类如头孢三嗪易通过血脑屏障的药物。疗程较长 2~3 周。一般脑脊液正常后

  再用 1~2 周。

  20.[答案]E

  [考点]化脑的正确处理

  [分析]婴儿化脓性脑膜炎,已惊厥三次,说明颅压明显增高,正确治疗是:①病因治

  疗,选择敏感抗生素;②可适当应用激素,减轻脑水肿及细胞因子引起的炎症反应;③对症

  处理,如降温;④保证足够液体及热量;⑤颅压增高时用 20%甘露醇;⑥禁忌抽脑脊液降

  颅压,可引起脑疝,呼吸、心跳停止。

  21.[答案]B

  [考点]化脑的诊断处理

  [分析]患儿为 8 个婴儿,高热、抽搐,脑脊液检查压力增高,外观混浊,细胞数目增

  高,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生化检查脑脊液糖降低。诊断化脓性脑膜炎,应作脑脊液涂片找菌

  及培养。在病因未明确时首选用头孢三嗪,抗菌谱广,通透血脑屏障好。庆大霉素、链霉素

  耳毒性大,儿科慎用、不用。

  22~24.[答案]22A;23.B;24.C

  [考点]化脑并发症

  [分析]1 岁以内患化脓性脑膜炎易合并硬膜下积液。特点是:①病原菌是肺炎链球菌

  和流感嗜血杆菌。②症状是在化脑病程中,经有效抗生素治疗有效后,脑脊液已好转,体温

  不退或又升高,出现前囟饱满、惊厥。③硬膜下积液治疗是:小量自行吸收,量多可膜下穿

  刺放液,每次 20m1,隔日一次。4~5 周后放液不尽或继发感染时,外科手术治疗。结核性

  脑膜炎的病变特征是颅底脑膜病变最严重,易出现颅神经损害,常见面神经、动眼神经和外

  展神经麻痹。脑膜炎双球菌脑膜炎又称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其特点除有脑膜炎的症状、体征

  外,全身皮肤出现瘀点。暴发型起病数小时广泛出现瘀点、瘀斑。皮肤瘀点刺破,涂片找脑

  膜炎双球菌阳性。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