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医师

导航

2018年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考试模拟试题(九)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8-02-06

  A 型题

  1.Na+离子通过离子通道的跨膜转运过程属于A.单纯扩散B.易化扩散C.主动转运D.出胞作用E.人胞作用答案:B。

  解析:在体内一些非脂溶性的、亲水性强的小分子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及各种离子,由细胞膜的高浓度侧向低浓度侧转运,必须依靠细胞膜上一些特殊蛋白质的辅助才能完成,这种转运方式称为易化扩散。其中包括载体为中介和通道为中介的转运,Na+离子通过离子通道的跨膜转运属于易化扩散中通道为中介的转运,故选 B。

  2.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幅度接近于

  A.钾平衡电位

  B.钠平衡电位

  C.静息电位绝对值与局部电位之和

  D.静息电位绝对值与钠平衡电位之差

  E.静息电位绝对值与钠平衡电位之和答案:E。

  解析:动作电位是神经纤维在静息电位基础上,接受外来刺激时产生的连续的膜电位变化过程,可分为上升相和下降相。动作电位处于上升相最高点时的膜电位接近于钠的平衡电位;静息电位为静息时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因此动作电位的幅度接近于静息电位绝对值与钠平衡电位之和,故选 E。

  3.神经-骨骼肌接头处的化学递质是A.乙酰胆碱

  B.去甲肾上腺素C.肾上腺素

  D.5-羟色胺

  E.神经肽

  答案:A。

  解析:神经-肌肉接头的兴奋传递机制:当兴奋以动作电位形式传到神经末梢时,轴突末梢去极化,Ca2+进入突触前膜内,使得突触前膜内的乙酰胆碱(Ach)释放到突触间隙,与终板膜受体结合,导致终板膜离子通道开放,形成终板电位,当终板电位去极化达到阈电位水平时,可爆发一次动作电位并通过兴奋-收缩耦联而引起肌纤维的收缩。可见,乙酰胆碱是神经-骨骼肌接头处的化学传递物质,故选 A。

  4.形成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主要物质是

  A.NaCl

  B.白蛋白

  C.球蛋白D.纤维蛋白E.血红蛋白答案:B。

  解析:血浆晶体渗透压由血浆中的晶体物质(主要是 NaCl)形成,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来自白蛋白,故选 B。

  5.下列属于等张溶液的是

  A.0.85%NaCl

  B.0.85%葡萄糖

  C.1.9%尿素

  D.5%NaCI

  E.10%葡萄糖

  答案:A。

  解析:通常把能使悬浮于其中的红细胞维持细胞膜张力不变、体积和形态正常的盐溶液,称为等张溶液。NaCl 不能自由透过细胞膜,所以 0.85%NaCl 既是等渗溶液,也是等张溶液,故选 A。

  6.AB 血型人的红细胞膜上和血清中分别含 A.A 凝集原和抗 A.抗 B 凝集素

  B.B 凝集原和抗 B 凝集素

  C.A 凝集原和抗 B 凝集素

  D.B 凝集原和抗 A 凝集素

  E.A、B 凝集原,不含抗 A 抗 B 凝集素答案:E。

  解析:红细胞表面有两种不同的凝集原,即 A 抗原和 B 抗原;血浆中则含有与之相对抗的两种凝集素,即抗 A 和抗 B 两种血型抗体。AB 型红细胞膜上同时含有 A 凝集原和 B 凝集原;血浆中没有抗 A 和抗 B 的凝集素,故选 E。

  7.在心动周期中,心室内压力上升最快的阶段是

  A.快速射血期

  B.等容收缩期

  C.缓慢射血期

  D.等容舒张期

  E.快速充盈期答案:B。

  解析:心房进入舒张期后不久,心室开始收缩,心室内压力开始升高;当超过房内压时,心室内血液出现由心室向心房返流的倾向,但这种返流正好推动房室瓣,使之关闭,血液因而不致于倒流。这时,室内压尚低于主动脉压,半月瓣仍然处于关闭状态,心室成为一个封闭

  :

  腔,因血液是不可压缩的液体,这时心室肌的强烈收缩导致室内压急剧升高,以致主动脉瓣开启的这段时期,称为等容收缩相。其特点是室内压大幅度升高,且升高速率最快,故选 B。

  8.心输出量是指

  A.每搏输出量

  B.左、右心室输出的总血液量

  C.每分钟左心室所泵出的血量

  D.心房进入心室的血量

  E.每分钟两心房进人心室的血量答案:C。

  解析:心输出量是指每分钟左心室或右心室射入主动脉或肺动脉的血量。左、右心室的输出量基本相等。调节心输出量的基本因素一是心脏本身的射血能力,外周循环因素为静脉回流量,同时心输出量还受体液和神经因素的调节。故选 C。

  9.心肌不产生完全强直收缩是由于

  A.心肌是功能合胞体

  B.兴奋传导有房室延搁

  C.窦房结对潜在起搏点有抑制作用

  D.有效不应期特别长

  E.收缩期较短答案:D。

  解析:心动周期中,心肌细胞的平台期特别长,相应的有效不应期也长,当下一次冲动传来时,心肌还处于有效不应期,所以不会在原有收缩的基础上再次产生动作电位,也就不会象骨骼肌一样发生强直收缩,故选 D。

  10.使冠状动脉血流量增多的因素是

  A.主动脉舒张压降低

  B.体循环外周阻力减小

  C.心室舒张期延长

  D.心室收缩期延长E.心率增加答案:C。

  解析:冠状动脉最中末的小分支常常以垂直于心脏表面的方向传入心肌,并在心内膜下分支成网,这种分支方式使冠状动脉容易在心肌收缩时受到挤压,从而增加了血流阻力,影响心内膜下血液供应。只有当心脏舒张开始时,心肌内压急剧下降,血管外的压力方解除,在舒张压的作用下,冠脉血流增加,故选 C。

  11.肺通气的原动力是

  A.胸内压的变化

  B.肺主动舒缩

  C.外界环境与肺内压力差

  D.呼吸肌的舒缩

  E.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作用答案:D。

  解析:气体进出肺是由于大气和肺泡气之间存在着压力差的缘故。在自然呼吸条件下,此压力差产生于肺的张缩所引起的肺容积的变化。而、肺的张缩是由胸廓的扩大和缩小所引起,而胸廓的扩大和缩小又是由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所引起。当吸气肌收缩时,胸廓扩大,肺随之扩张,肺容积增大,肺内压暂时下降并低于大气压,空气就顺此压差而进入肺,造成吸气。反之,当吸气肌舒张和呼气肌收缩时,胸廓缩小,肺也随之缩小,肺容积缩小,肺内压暂时升高并高于大气压,肺内气体便顺此压差流出肺,造成呼气。呼吸肌收缩、舒张所造成的胸廓的扩大和缩小,称为呼吸运动。呼吸运动是肺通气的原动力,肺泡气与大气压之间压力差,是推动气体流动的直接动力。故此题选 D。

  12.正常情况下胃粘膜不会被胃液所消化,是由于

  A.胃液中不含有可消化胃粘膜的酶

  B.粘液碳酸氢盐屏障的作用

  C.胃液中的内因子对胃粘膜具有保护作用

  D.胃液中的糖蛋白可中和胃酸

  E.胃液中含有大量 HCO3-可中和胃酸答案:B。

  解析:胃粘膜不会被胃液所消化是由于存在胃粘膜屏障,它由粘液层和上皮细胞组成。覆盖于胃粘膜之上的厚粘液层为第一道防线,它将胃粘膜与胃腔内的胃酸、胃蛋白酶以及各种损伤因素隔离开来,同时胃粘膜上皮细胞还能分、泌 HCO-,可与渗透粘液层的 H+中和,防止

  H+直接与上皮细胞接触造成损伤。故此题选 B。

  13.胆汁可促进

  A.钙、铁的吸收

  B.蛋白质消化

  C.糖的吸收D.维生素 A 的吸收E.维生素 B12 的吸收答案:D。

  解析:胆汁中是不含消化酶的,其成分中,除胆盐与脂肪的消化和吸收有关外,胆汁的其他成分在消化中无重要作用。而胆盐(主要成分为甘氨胆酸钠和甘氨胆酸钾)的生理作用也就是胆汁的生理作用。其作用表现在以下 5 个方面:(1) 加强胰脂肪酶的活性;(2)降低脂肪的表面张力,使脂肪乳化成脂肪微粒,从而使脂肪与脂肪酶的接触面积加大;(3)胆盐可与脂肪酸结合形成溶于水的复合物,有利于脂肪酸的吸收;(4) 胆汁可促使脂溶性维生素(A、D、E、K)的吸收;(5)胆盐在小肠被吸收后,可以促使胆汁的分泌。故此题选 D。

  14.食物的氧热价是指

  A.1g 食物氧化时所释放的能量

  B.1g 食物燃烧时所释放的能量

  C.食物氧化消耗 1 升氧时所释放的能量

  D.氧化 1S 食物,消耗 1 升氧时所释放的能量

  :

  E.1g 食物所含的能量答案:C。

  解析:通常将某种营养物质氧化时,消耗 1 L 氧所产生的能量称为该物质的氧热价,氧热价在能量代谢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15.给兔静脉注射 50%葡萄糖 5ml 后,尿量增多的主要原因是

  A.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B.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增高

  C.小管液溶质浓度增加

  D.血浆晶体渗透压增高

  E.血容量增多答案:C。

  解析:小管液中的溶质所形成的渗透压是对抗肾小管重吸收水分的力量。如果小管液内未被吸收的溶质浓度增高,造成小管液的渗透压增大,将会妨碍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由此而引起的利尿作用,称为渗透性利尿。例如本题中给兔子静脉注射高浓度的葡萄糖后,肾小管不能将它们完全重吸收,因此小管液中溶质浓度升高,结果使尿量增多。因此本题选 C。

  16.可促进醛固酮的分泌增多的因素是

  A.血糖浓度增高

  B.血 Ca2+浓度降低

  C.血 K+浓度增高

  D.循环血量增多

  E.血 Na+浓度增高答案:C。

  解析:当循环血量减少,使肾动脉压下降,流经致密斑的钠负荷减小,交感神经兴奋等,刺激肾素释放,通过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刺激醛固酮分泌,Na+主动重吸收增加,Cl-和 H2O 随

  之等渗重吸收,使循环血量恢复,为负反馈调节。还有一种调节方式是血 K+和血 Na+浓度,血 K+浓度升高或血 Na+浓度降低可直接刺激肾上腺皮质球状带、网状带分泌醛固酮。故此题选 C。

  17.突触前抑制是由于突触前膜

  A.产生超极化

  B.释放抑制性递质C.递质耗竭

  D.兴奋性递质释放减少

  E.产生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答案:D。

  解析:通过改变突触前膜的活动,最终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性降低,从而引起抑制的现象叫做突触前抑制。机制是突触前膜被兴奋性递质去极化,使膜电位绝对值减少,当其发生兴奋时动作电位的幅度减少,释放的兴奋性递质减少,导致突触后 EPSP 减少,表现为抑制。

  特点是抑制发生的部位是突触前膜,电位为去极化而不是超极化,潜伏期长,持续时间长。故此题选 D。

  :

  18.丘脑非特异性投射系统

  A.投射至皮层特定区域,具有点对点关系

  B.投射至皮层,产生特定感觉

  C.投射至皮层广泛区域,提高皮层的兴奋性

  D.被切断时,动物保持清醒状态

  E.受刺激时,动物处于昏睡状态答案:C。

  解析:丘脑核团可分为特异性丘脑核和非特异性丘脑核,特异性丘脑核组成丘脑特异性投射系统,向大脑皮层传递各种特异性感觉信息。非特异性丘脑核接受脑干网状结构上行纤维并向大脑皮层广泛部位投射,终止于大脑皮层各叶和各层,构成非特异性投射系统,其作用就是维持与改变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故此题选 C。

  19.帕金森病患者出现震颤麻痹是由于

  A.前庭小脑神经元病变所致

  B.红核神经元病变所致

  C.纹状体神经元病变所致

  D.多巴胺神经递质系统功能受损

  E.乙酰胆碱递质系统功能受损答案:D。

  解析:帕金森病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主要是因位于中脑部位“黑质”中的细胞发生病理性改变后,多巴胺的合成减少,抑制乙酰胆碱的功能降低,则乙酰胆碱的兴奋作用相对增强。两者失衡的结果便出现了“麻痹”。故此题选 D。

  20.副交感神经的作用是A.瞳孔扩大

  B.糖原分解增加

  C.逼尿肌收缩

  D.骨骼肌血管舒张

  E.消化道括约肌收缩答案:C。

  解析:副交感神经系统可保持身体在安静状态下的生理平衡,其作用有三个方面:①增进胃肠的活动,消化腺的分泌,促进大小便的排出,保持身体的能量。②瞳孔缩小以减少刺激,促进肝糖原的生成,以储蓄能源。③心跳减慢,骨骼肌血管收缩,血压降低,支气管缩小,以节省不必要的消耗,协助生殖活动,如使生殖血管扩张,性器官分泌液增加。故此题选 C。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