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医师

导航

2020口腔执业医师医学微生物学强化习题:病毒的感染和免疫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20-04-29

  二十二、病毒的感染和免疫

  一、A1

  1、不是中和抗体的作用机制是

  A、阻止病毒吸附于易感细胞

  B、与病毒形成免疫复合物易被吞噬

  C、阻止无包膜病毒脱壳

  D、与病毒表面抗原结合,激活补体,使细胞溶解

  E、活化杀伤T细胞(CTL)释放淋巴因子

  2、针对病毒某些表面抗原的抗体能够与细胞外游离的病毒结合后从而消除病毒感染能力,此类抗体称为

  A、干扰素

  B、中和抗体

  C、单克隆抗体

  D、抗毒素

  E、抗菌抗体

  3、不能经垂直传播的病毒是

  A、风疹病毒

  B、巨细胞病毒

  C、乙型肝炎病毒

  D、AIDS病毒

  E、脊髓灰质炎病毒

  4、主要不是经输血传播的病毒是

  A、HBV

  B、AIDS病毒

  C、乙型脑炎病毒

  D、丙型肝炎病毒

  E、巨细胞病毒

  5、不能经虫媒传播感染的病毒是

  A、乙型脑炎病毒

  B、森林脑炎病毒

  C、登革热病毒

  D、狂犬病病毒

  E、黄热病病毒

  6、哪项不是病毒感染对宿主细胞的直接作用

  A、杀细胞性感染

  B、稳定状态感染

  C、基因组整合

  D、形成包涵体

  E、产生超敏反应

  7、有包膜并以出芽方式释放的病毒对宿主感染方式属于

  A、杀细胞性感染

  B、促细胞凋亡

  C、基因组合整合感染

  D、细胞增生与转化

  E、稳定状态感染

  8、病毒的体外细胞培养可见细胞变性死亡形成空斑,称作

  A、细胞坏死

  B、细胞凋亡

  C、细胞病变效应

  D、细胞变异

  E、细胞分化

  9、不属于病毒感染类型的是

  A、慢性病毒感染

  B、慢发病毒感染

  C、潜伏性感染

  D、败血症

  E、隐性感染

  10、最易形成潜伏感染的病毒是

  A、麻疹病毒

  B、流感病毒

  C、狂犬病

  D、脊髓灰质炎

  E、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11、关于干扰素的特性,哪项是错误的

  A、具有抗肿瘤、免疫调节作用

  B、具有种属特异性

  C、具有直接杀灭病毒作用

  D、具有广谱抗病毒作用

  E、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因素

  12、干扰素(IFN)抗病毒的作用机制是

  A、干扰病毒的吸附

  B、干扰病毒的穿入

  C、直接干扰病毒mRNA的转录

  D、诱导邻近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

  E、干扰病毒的释放

  二、B

  1、A. HIV

  B. HBV

  C. HAV

  D. HSV

  E. HPV

  <1> 、最易形成慢发病毒感染的病原体是

  A B C D E

  <2> 、主要经消化道传播的病原体是

  A B C D E

  <3> 、最易形成慢性感染的病原体是

  A B C D E

  <4> 、最易形成潜伏感染的病原体是

  A B C D E

  答案部分

  一、A1

  1、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中和抗体可直接封闭与细胞受体结合的病毒抗原表位,或改变病毒表面构型,阻止病毒吸附于易感细胞,使病毒不能穿入细胞内进行增殖;病毒与中和抗体形成的免疫复合物,易被巨噬细胞吞噬清除;包膜病毒的表面抗原与中和抗体结合后,可通过激活补体导致病毒裂解。

  【该题针对“病毒传播方式、感染类型、致病机制及免疫”知识点进行考核】

  2、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中和抗体:指针对病毒某些表面抗原的抗体。此类抗体能与细胞外游离的病毒结合后从而消除病毒感染能力。

  【该题针对“病毒传播方式、感染类型、致病机制及免疫”知识点进行考核】

  3、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垂直传播:指通过胎盘或产道,病毒直接由亲代传播给子代的方式。常见导致垂直传播的病毒有风疹病毒、乙型肝炎病毒(HBV)、AIDS病毒(HIV)、丙型肝炎病毒(HCV)、巨细胞病毒(CMV)等十余种,可引起死胎、流产、早产或先天性感染或先天性畸形等。

  脊髓灰质炎病毒是引起脊髓灰质炎的病毒。该疾病传播广泛,是一种急性传染病。病毒常侵犯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脊髓前角运动神经细胞,导致肢体松弛性麻痹,多见于儿童,故又名小儿麻痹症。

  【该题针对“病毒传播方式、感染类型、致病机制及免疫”知识点进行考核】

  4、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垂直传播指通过胎盘或产道,病毒直接由亲代传播给子代的方式。常见导致垂直传播的病毒有风疹病毒、乙型肝炎病毒(HBV)、AIDS病毒(HIV)、丙型肝炎病毒(HCV)、巨细胞病毒(CMV)等十余种,可引起死胎、流产、早产或先天性感染或先天性畸形等。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的储存宿主和主要传染源为猪、马、牛、羊、鸭、鹅等畜、禽,呈携带病毒状态,多不致动物病,而可通过库蚊、伊蚊及按蚊等吸血蚊种叮咬将病毒传播给人并导致严重的致死性脑炎疾患。携带乙脑病毒的越冬雌蚊,可经卵、幼虫垂直传播给子代蚊,故雌蚊也作为乙脑病毒的储存宿主。

  【该题针对“病毒传播方式、感染类型、致病机制及免疫”知识点进行考核】

  5、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狂犬病是一种侵害中枢神经系统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所有温血动物包括人类,都可能被感染。多由染病的动物咬人而得。乙型脑炎病毒:带毒雌蚊。森林脑炎病毒:蜱。登革热病毒:埃及伊蚊和白伊蚊。黄热病病毒:在城市是埃及伊蚊,在农村为趋血蚊和非洲伊蚊。

  【该题针对“病毒传播方式、感染类型、致病机制及免疫”知识点进行考核】

  6、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病毒对宿主细胞的直接作用:不同病毒与宿主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多种多样的作用类型,可分为杀细胞性感染,稳定状态感染、基因组整合、包涵体形成、细胞增生与转化、促进细胞凋亡等类型。超敏反应不是病毒的直接作用。

  【该题针对“病毒传播方式、感染类型、致病机制及免疫”知识点进行考核】

  7、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稳定状态感染:多见于有包膜并以出芽方式释放的病毒,如副黏病毒属病毒等感染,或有包膜病毒以高尔基体转运并释放的病毒,如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等。

  【该题针对“病毒传播方式、感染类型、致病机制及免疫”知识点进行考核】

  8、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病毒的体外细胞培养可见细胞变性死亡形成空斑,称作细胞病变效应。

  【该题针对“病毒传播方式、感染类型、致病机制及免疫”知识点进行考核】

  9、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根据感染后有无临床症状,分为显性感染和隐性感染。隐性感染是指病毒进入机体后,虽然不引起临床症状,但可向外界散播病毒(在流行病学上具有重要意义),且可使机体获得适应性(特异性)免疫而终止感染。显性感染后,根据病毒感染过程、滞留时间及临床症状存在时间长短,分为急性感染(包括潜伏期、发病期和康复或死亡)和持续性感染(感染后,病毒持续存在6个月至数年),后者再分为潜伏感染、慢性感染、慢发病毒感染和急性病毒感染的迟发并发症。败血症,是指细菌进入血液循环,并在其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引起的全身性严重感染。临床表现为发热、严重毒血症状、皮疹瘀点、肝脾肿大和白细胞数增高等。分革兰阳性球菌败血症、革兰阴性杆菌败血症和脓毒败血症。以抗生素治疗为主,辅以其他治疗方法。预防措施为避免皮肤粘膜受损,防止细菌感染。

  【该题针对“病毒传播方式、感染类型、致病机制及免疫”知识点进行考核】

  10、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潜伏感染指显性或隐性感染后,病毒基因存在于组织或细胞内,但并不能产生感染性病毒粒子(病毒体),在某些条件下可被激活而出现临床急性发作。病毒仅在临床出现间歇性急性发作时才能被检出,在非发作期,用一般常规方法不能分离出病毒。如单纯疱疹病毒1型感染后,在三叉神经节中潜伏,此时既无临床症状也无病毒排出。当机体受物理、化学、或环境等因素影响时,使潜伏的病毒增殖,沿感觉神经到达皮肤,发生唇疱疹。又如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主要在儿童引起水痘,病愈后,病毒潜伏在脊髓后根神经节或脑神经的感觉神经节细胞内,暂时不显活性,当局部神经受冷、热、压迫或X线照射以及患肿瘤等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潜伏的病毒则活化并增殖,进而沿神经干扩散到皮肤发生带状疱疹。病愈后病毒又回到潜伏部位。

  【该题针对“病毒传播方式、感染类型、致病机制及免疫”知识点进行考核】

  11、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干扰素(IFN)是病毒或其他干扰素诱生剂刺激人或动物细胞所产生的一种糖蛋白,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等多种生物学活性。干扰素的抗病毒作用具有相对的种属特异性,干扰素具有广谱抗病毒作用,但只能抑制病毒而无杀灭病毒的作用。

  【该题针对“病毒传播方式、感染类型、致病机制及免疫”知识点进行考核】

  12、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干扰素(IFN):不能直接灭活病毒,而是通过诱导细胞合成抗病毒蛋白(AVP)发挥效应。干扰素的作用机制:IFN不是直接作用于病毒,而是作用于邻近细胞的IFN特异受体系统,诱生合成20多种抗病毒蛋白,主要有2’-5’寡腺苷酸合成酶(2’-5’A合成酶)、磷酸二酯酶和蛋白激酶等。这些抗病毒蛋白质可抑制病毒核酸的复制及病毒蛋白质的合成,使病毒不能增殖。IFN除了抗病毒作用外,还有免疫调节功能和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功能。Ⅱ型IFN的免疫调节功能和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功能比Ⅰ型强,而抗病毒作用,则I型IFN强于Ⅱ型。

  【该题针对“病毒传播方式、感染类型、致病机制及免疫”知识点进行考核】

  二、B

  1、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慢发病毒感染指病毒感染后,经很长的潜伏期,达数月、数年甚至数十年之久,在症状出现后呈进行性加重,最终常成为致死性感染,例如HIV、朊粒感染。

  【该题针对“病毒传播方式、感染类型、致病机制及免疫”知识点进行考核】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甲肝病毒(HAV)的传染源为急性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主要由粪-口途径传播。

  【该题针对“病毒传播方式、感染类型、致病机制及免疫”知识点进行考核】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慢性感染指显性感染或隐性感染后,病毒并未完全清除,仍持续存在于血液或组织中并不断排出体外或经输血,注射而传播给易感者。病程常达数月至数十年,患者症状轻微或无临床症状,如HBV、巨细胞病毒(CMV)、EB病毒等慢性感染。

  【该题针对“病毒传播方式、感染类型、致病机制及免疫”知识点进行考核】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最易形成潜伏感染的病原体是单纯疱疹病毒(HSV)。

  【该题针对“病毒传播方式、感染类型、致病机制及免疫”知识点进行考核】

 查看更多试题内容请点击下载:

  【焚题库】2020中西医助理医师考试题库【历年真题+章节题库+考前试题】【进入购买】

欢迎加入执业医师交流群:248943119执业医师考试,还能和考友一起学习交流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