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医师

导航

2018年口腔执业医师考试口腔解剖学试题:第二单元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8-01-19

  41、牙弓的长度是指

  A、以左、右第一恒磨牙远中接触点间连线为底线,由中切牙近中接触点向底线作垂线为牙弓的总长度

  B、以左、右第二恒磨牙远中接触点间连线为底线,由中切牙近中接触点向底线作垂线为牙弓的总长度

  C、以左、右第三恒磨牙远中接触点间连线为底线,由中切牙近中接触点向底线作垂线为牙弓的总长度

  D、以左、右第一前磨牙远中接触点间连线为底线,由中切牙近中接触点向底线作垂线为牙弓的总长度

  E、以左、右第二前磨牙远中接触点间连线为底线,由中切牙近中接触点向底线作垂线为牙弓的总长度

  42、上颌牙列自侧切牙起就开始向后弯曲,弓形牙列的前牙段向前突出比较明显,牙列的形态为

  A、尖圆形

  B、方圆形

  C、椭圆形

  D、混合型

  E、圆弧形

  43、牙尖交错(牙合)时,下前牙咬在上前牙的唇侧,或下颌后牙的颊尖咬在上颌后牙的颊侧称为

  A、反覆盖

  B、反(牙合)

  C、锁(牙合)

  D、反锁(牙合)

  E、对刃(牙合)

  44、第一恒磨牙的关系分为中性、近中或远中等关系。下列描述为远中的是

  A、上颌第一恒磨牙的近中颊尖咬合时与下颌第一恒磨牙的远中颊尖相对

  B、上颌第一恒磨牙的近中颊尖咬合于下颌第一、二恒磨牙之间

  C、上颌第一恒磨牙的近中颊尖咬合时与下颌第一恒磨牙的近中颊尖相对

  D、上颌第一恒磨牙的远中颊尖咬合于下颌第二恒磨牙的近中颊沟

  E、上颌第一恒磨牙的远中颊尖咬合时与下颌第一恒磨牙远中颊尖相对

  45、覆(牙合)的定义是

  A、牙尖交错(牙合)时,上下前牙发生重叠关系

  B、牙尖交错(牙合)时,上颌牙盖过下颌牙唇颊面间的水平距离

  C、牙尖交错(牙合)时,上颌牙盖过下颌牙唇颊面间的垂直距离

  D、牙尖交错(牙合)时,上颌牙盖过下颌牙舌面间的水平距离

  E、前伸运动时,下前牙切缘超过上前牙切缘的水平距离

  46、当头直立位,口腔在不咀嚼、不吞咽、不说话时,下颌处于休息状态时的位置是

  A、牙位

  B、正中(牙合)位

  C、后退接触位

  D、牙尖交错位

  E、下颌姿势位

  47、不属于息止颌位的前提条件的是

  A、不咀嚼

  B、不吞咽

  C、不说话

  D、下颌处于休息状态

  E、上下颌牙弓处于闭合状态

  48、自由间隙的范围是

  A、1~3mm

  B、3~5mm

  C、5~10mm

  D、15~25mm

  E、25~37mm

  49、没有咬合接触的是

  A、牙尖交错位

  B、下颌姿势位

  C、正中关系

  D、前伸位

  E、下颌后退接触位

  50、下颌姿势位的意义是

  A、正常人在24小时内上下颌牙接触的时间仅十几分钟

  B、升降下颌骨肌不收缩,可使咀嚼肌得到充分休息

  C、形成一定的间隙,可使舌位于此间隙内

  D、便于下颌处于正中关系

  E、便于下颌由正中关系自如地运动到非正中关系

  51、下列选项中用于表示肌位的是

  A、RCP

  B、ICP

  C、COP

  D、MPP

  E、MCP

  52、由下颌姿势位通过主动肌肉收缩上提下颌达到初始的(牙合)接触时,下颌的位置为

  A、息止颌位

  B、正中(牙合)位

  C、后退接触位

  D、铰链位

  E、肌接触位

  53、由牙尖交错位保持牙接触向后下退可达到后退接触位,两种并不在同一位置,所占有人数的比例约为

  A、90%

  B、80%

  C、70%

  D、60%

  E、50%

  54、牙尖交错位与后退接触位,两者为同一位置的人数比例约占

  A、50%

  B、10%

  C、15%

  D、20%

  E、25%

  55、长正中的距离多为

  A、0.1~0.3mm

  B、0.3~0.5mm

  C、0.5~1.0mm

  D、0.8~1.0mm

  E、0.8~1.2mm

  56、长正中所指的滑动距离为

  A、由下颌后退接触位自如滑到牙尖交错位

  B、由牙尖交错位向前滑到下颌后退接触位

  C、由下颌后退接触位向前滑到牙尖交错位

  D、由牙尖交错位自如地直向前滑动到下颌后退接触位

  E、由下颌后退接触位自如地直向前滑动到牙尖交错位

  57、牙列缺失后,常用来确定(牙合)平面,以恢复牙列及咬合关系的是

  A、鼻翼耳屏线

  B、鼻根耳屏线

  C、眶耳平面

  D、下颌下缘

  E、以上都不正确

  58、从一侧鼻翼中点到同侧耳屏中点的假想连线,该线与(牙合)平面平行,与眶耳平面的交角约15°的是

  A、鼻翼耳屏线

  B、鼻根耳屏线

  C、眶耳平面

  D、下颌下缘

  E、以上都不正确

  59、鼻翼耳屏线与眶耳平面的交角约

  A、5°

  B、10°

  C、15°

  D、30°

  E、45°

  60、Bonwill论述的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居于

  A、两侧髁状突的中心及眉间点

  B、两侧髁状突的中心及下颌中切牙的近中接触点

  C、两侧髁状突的中心及上颌中切牙的近中接触点

  D、两侧颞下颌关节凹及上颌中切牙的近中接触点

  E、两侧颞下颌关节凹及下颌中切牙的近中接触点

  61、属于正常面部结构关系的一项是

  A、上颌切牙切缘在上唇下缘下约2mm

  B、上颌切牙切缘在上唇下缘下约3mm

  C、下颌前牙与下唇上缘平齐

  D、下颌前牙在下唇上缘下约2mm

  E、下颌前牙在下唇上缘下约3mm

  62、下列哪一项是正常的面部结构的关系

  A、当下颌位于姿势位时,上颌切牙切缘在上唇下缘下约1mm

  B、当下颌位于姿势位时,上颌切牙切缘在上唇下缘下约2mm

  C、当下颌位于姿势位时,上颌切牙切缘在上唇下缘下约3mm

  D、当下颌位于姿势位时,下颌颌切牙切缘在上唇下缘下约1mm

  E、当下颌位于姿势位时,下颌颌切牙切缘在上唇下缘下约2mm

  63、下列关于组牙功能(牙合)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是以成组的牙齿行使功能

  B、正中关系(牙合)与正中(牙合)协调

  C、下颌前伸咬合时,上下前牙组切缘接触后牙不接触

  D、做侧方咬合时,工作侧上下后牙均匀接触,非工作侧上下后牙不接触

  E、可以集中(牙合)力,增加个别牙的负担,使牙及牙周受到创伤

  64、下列关于尖牙保护(牙合)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以尖牙作支撑,对其他牙齿起到保护作用

  B、正中关系(牙合)与正中(牙合)协调

  C、侧方咬合运动时,工作侧只有尖牙保持接触非工作侧牙齿不接触

  D、在做前伸咬合运动时,上下颌前牙切缘相对接触,后牙不接触

  E、以上均正确

  65、下列关于组牙功能(牙合)的特点中,不恰当的是

  A、是以成组的牙齿行使功能

  B、下颌前伸咬合时,上下前牙组切缘不接触后牙接触

  C、做侧方咬合时,工作侧上下后牙均匀接触

  D、可以分散(牙合)为,减轻个别牙的负担

  E、做侧方咬合时,非工作侧上下后牙不接触

  66、以下关于尖牙保护(牙合)的叙述中,不恰当的是

  A、根长且粗大,支持力强是尖牙的有利条件

  B、尖牙位居牙弓前部,在咀嚼时构成第Ⅲ类杠杆,能抵御较大的咀嚼力

  C、是以成组的牙齿行使功能

  D、以尖牙作支撑,对其他牙齿起到保护作用

  E、正中关系(牙合)与正中(牙合)协调

  67、下列属于尖牙保护(牙合)中尖牙的有利条件的是

  A、尖牙具有适合制导的舌面窝,可导致(牙合)力趋于轴向

  B、尖牙根长且粗大,支持力强

  C、尖牙位居牙弓前部,在咀嚼时构成第Ⅲ类杠杆,能抵御较大的咀嚼力

  D、牙周韧带感受器丰富,对刺激敏感,能及时调整反应

  E、以上都是

  68、尖牙保护(牙合)的(理论)依据是

  A、尖牙的位置和解剖结构能抵御较大咀嚼力

  B、尖牙是恒牙中萌出最晚的牙

  C、尖牙在恒牙中往往存留到最后

  D、尖牙易在牙列中处于唇舌错位状态

  E、尖牙是一个不重要的牙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