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口腔执业医师考试生理学预习题:第八单元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7-12-17
中三、B
1、A.α
B.β1
C.β2
D.M
E.N1
<1> 、副交感神经节细胞膜上的受体是
A B C D E
<2> 、引起支气管平滑肌舒张的肾上腺素能受体为
A B C D E
2、A.α波
B.β波
C.θ波
D.δ波
E.以上均不是
<1> 、正常安静,清醒闭目时出现
A B C D E
<2> 、困倦,缺氧或深度麻醉时出现
A B C D E
3、A.感受器
B.传入神经元
C.神经中枢
D.传出神经
E.效应器
<1> 、在腱反射中,梭外肌纤维属于
A B C D E
<2> 、在肌紧张反射中,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属于
A B C D E
4、A.动作电位
B.阈电位
C.局部电位
D.静息电位
E.后电位
<1> 、终板电位是
A B C D E
<2>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是
A B C D E
<3> 、造成膜对Na+通透性突然增大的临界电位称
A B C D E
5、A.肾上腺素
B.去甲肾上腺素
C.乙酰胆碱
D.多巴胺
E.5-羟色胺
<1> 、交感和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释放的递质
A B C D E
<2> 、支配汗腺的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末梢释放的递质是
A B C D E
<3> 、交感舒血管纤维末梢释放的递质是
A B C D E
<4> 、交感缩血管纤维末梢释放的递质是
A B C D E
答案部分
一、A1
1、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前庭小脑由绒球小结叶组成,主要功能是控制躯体平衡和眼球运动。因此,绒球小结叶受损常表现为身体平衡功能障碍。
2、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帕金森病患者由于黑质-纹状体多巴胺能系统受损,黑质分泌的多巴胺减少,使脑内多巴胺含量下降,对ACh能系统的抑制作用减弱,机体出现ACh递质亢进的症状。
3、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内脏痛的特点为:①定位不准确为最主要的特点;②发生缓慢、持续时间长;③对牵拉刺激、扩张性刺激敏感,对切割、烧灼刺激不敏感;④特别能引起不愉快的情绪活动。
4、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通过非特异投射系统发挥作用,可弥散投射至大脑皮层的广泛区域,本身不能单独激发皮层神经元放电,主要作用是维持和改变大脑皮层兴奋状态,具有上行唤醒作用。
5、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激素或药物作用于β2受体,可引起支气管舒张。肾上腺素受体分布于大部分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所支配的效应器细胞膜上,其受体分为 3 种类型, 即β1受体、β2受体和β3受体。β1受体主要分布于心肌, 可激动引起心率和心肌收缩力增加;β2受体存在于支气管和血管平滑肌, 可激动引起支气管扩张、血管舒张、内脏平滑肌松弛等;β3受体主要存在于脂肪细胞上,可激动引起脂肪分解。
6、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E为副交感神经兴奋,释放乙酰胆碱作用于骨骼肌N2受体。其他选项为交感神经兴奋,释放去甲肾上腺素。
7、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交感兴奋:交感-肾上腺髓质S→应急反应。
8、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正反馈:反馈信号能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正反馈参与的过程较少,典型的诸如血液凝固、排尿排便、分娩等。
9、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负反馈是反馈信号能减低控制部分的活动;正反馈:反馈信号能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
10、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非条件反射——先天、少数的、固定、低级的。
11、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动物先天的反射,称为非条件反射,它是相对于条件反射而言的。在对条件反射的研究中,作为应该与条件刺激相结合的非条件反射常常应用食物性反射(唾液或胃液的分泌)。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质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膝跳反射、眨眼反射、缩手反射、婴儿的吮吸、排尿反射等都属于非条件反射
12、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语言活动的中枢常集中在一侧大脑半球,称为语言中枢的优势半球。临床实践证明,惯用右手的人,其优势半球在左侧,这虽与遗传有关,但主要是在后天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与人类惯用右手劳动密切相关。优势半球形成于发育成年之前,在12岁之前左侧半球优势还未完全建立牢固,如此时左半球受损,在右半球还可能再建立语言中枢。成年之后,左侧半球优势已完全形成,如左半球受损,则右半球就很难再建立语言中枢。在运用左手劳动为主的人中,左右两侧半球都有可能成为语言活动的中枢
13、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选D。反射是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包括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正反馈和负反馈为体内的调控系统,而不是调节功能的基本方式
14、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通过改变突触前膜的活动,最终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性降低,从而引起抑制的现象叫做突触前抑制。机制是突触前膜被兴奋性递质去极化,使膜电位绝对值减少,当其发生兴奋时动作电位的幅度减少,释放的兴奋性递质减少,导致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减少,表现为抑制。特点是抑制发生的部位是突触前膜,电位为去极化而不是超极化,潜伏期长,持续时间长
15、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当冲动从上一神经元传至突触前膜时,末梢产生去极化,引起膜对Ca2+通透性增加,膜外的Ca2+内流入胞质,胞质中的Ca2+浓度增加,因此引起递质释放的关键因素是Ca2+进入突触前末梢
16、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抑制性突触后电位是突触后膜发生超极化的结果,离子基础主要是突触后膜对K+、Cl-等离子的通透性增加,以致Cl-进入细胞内增多的结果
17、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位于脊髓前角内,属于神经中枢。
18、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是兴奋性突触与受体结合后产生的电位变化,只是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产生的信号传递,通过离子通道或者第二信使在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而没有扩散到周围的神经元,故属于局部电位的范围
19、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突触后膜在递质作用下发生去极化,使该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性升高,这种去极化电位变化称为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的形成机制是兴奋性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相应受体,使配体门控通道开放,后膜对Na+和K+的通透性增大,并且由于Na+的内流大于K+的外流,故发生净的正离子内流,导致细胞膜的局部去极化
20、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神经纤维即神经元的轴突,主要生理功能是传导兴奋。神经元传导的兴奋又称神经冲动,是神经纤维上传导的动作电位。神经元轴突始段的兴奋性较高,往往是形成动作电位的部位
21、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肌细胞兴奋后可产生收缩。把肌细胞的兴奋和肌细胞的收缩联系起来的中介过程称为兴奋收缩耦联。耦联的结构基础是肌管系统中的三联体,其关键的耦联因子是Ca2+。肌管系统是包绕在每一条肌原纤维周围的膜性囊管状结构,包括横管和纵管两个系统。横管由肌膜垂直向内凹陷形成,与细胞外液相通。纵管与肌原纤维平行,相互吻合成肌质网。纵管两端靠近横管处的膨大部分称终池,内贮大量Ca2+。横管和两侧终池合称三联体
22、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电突触的结构基础是缝隙连接,是两个神经元膜紧密接触的部位,两层膜之间的间隙仅20~30,其突触前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内无突触小泡,也无神经递质。连接部位存在沟通两细胞胞浆的通道,带电离子可通过这些通道而传递电信号,这种信号传递一般是双向的。因此这种连接部位的信息传递是一种电传递,与经典突触的化学递质传递完全不同
23、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梭内肌接受γ-运动神经元发出的γ-纤维支配。梭内肌纤维构成的肌梭是牵扯张反射感受器,对牵张刺激产生反射性收缩。γ-运动神经元兴奋时,使梭内肌收缩,肌梭中央部分性增加,肌梭传入冲动增加,肌肉呈持续缩短。如果没有γ-传出纤维作用,当梭外肌收缩时,梭内肌纤维被放松,Ⅰa纤维传入冲动减少,α-运动神经元兴奋减弱,传出冲动减少,肌肉放松
24、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兴奋在通过电突触传递时无时间延搁,但在通过化学突触时则存在明显的时间延搁,其生理意义是在多个神经元的同步活动中起重要作用。兴奋在神经纤维的传导速度上是一定的。反射时间长短主要取决于兴奋在中枢传递时需要跨越的化学性突触数目,数目越多,所需的时间也越长
25、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腱器官是一种张力感受器,腱器官与梭外肌纤维呈串联关系,其功能与肌梭功能不同,是感受骨肉张力变化的装置。当梭外肌纤维发生等长收缩时,腱器官的传入冲动发放频率不变,肌梭的传入冲动频率减少;当肌肉受到被动牵拉时,腱器官和肌梭的传入冲动发放频率均增加。因此,腱器官是一种张力感受器,而肌梭是一种长度感受器。此外,腱器官的传入冲动对同一肌肉的α运动神经元起牵拉抑制作用,而肌梭的传入冲动对同一肌肉的α运动神经元起兴奋作用。一般认为,当肌肉受到牵拉时,首先兴奋肌梭的感受装置发动牵张反射,引致受牵拉的肌肉收缩以对抗牵拉;当牵拉力量进一步加大时,则可兴奋腱器官使牵张反射受抑制,以避免被牵拉的肌肉受到损伤
26、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在生理调节中有几种调节系统,其中有反馈调节系统,在反馈调节系统中又分为正反馈和负反馈。
负反馈: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的作用方向相反,因而可以纠正控制信息的效应。
负反馈调节的主要意义在于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在负反馈情况时,反馈控制系统平时处于稳定状态。如呼吸运动的调节。
正反馈:反馈信息不是制约控制部分的活动,而是促进与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
正反馈的意义在于使生理过程不断加强,直至最终完成生理功能,在正反馈情况时,反馈控制系统处于再生状态。生命活动中常见的正反馈有:排便、排尿、射精、分娩、血液凝固等
27、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当神经冲动传导至其神经末梢时,使突触前膜去极化,使其通透性发生改变,对Ca2+的通透性增加。Ca2+由突触间隙进入突触小体膜内。由于Ca2+的作用,促使一定数量的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紧密融合,并出现破裂口,将突触小泡内所含之化学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中去。递质经弥散通过突触间隙抵达突触后膜,立即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受体结合,改变突触后膜对离子的通透性,使突触后膜上某些离子通道开放,后膜电位发生变化,产生局部的突触后电位,进而导致突触后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
28、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副交感神经系统可保持身体在安静状态下的生理平衡,其作用有三个方面①增进胃肠的活动,消化腺的分泌,促进大小便的排出,保持身体的能量。②瞳孔缩小以减少刺激,促进肝糖原的生成,以储蓄能源。③心跳减慢,骨骼肌血管收缩,血压降低,支气管缩小,以节省不必要的消耗,协助生殖活动,如使生殖血管扩张,性器官分泌液增加
29、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去甲肾上腺素激活α受体后引起舒张效应的部位是冠状血管,是由于心脏兴奋,心肌代谢产物增加
30、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副交感神经系统可保持身体在安静状态下的生理平衡,其作用有三个方面①增进胃肠的活动,消化腺的分泌,促进大小便的排出,保持身体的能量。②瞳孔缩小以减少刺激,促进肝糖原的生成,以储蓄能源。③心跳减慢,血压降低,支气管缩小,以节省不必要的消耗,协助生殖活动,如使生殖血管扩张,性器官分泌液增加
31、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内脏痛的特点:常由牵拉、痉挛、缺血和炎症引起。
(1)定位不准确,最主要的特点
(2)发生缓慢,持续时间长
(3)对牵拉和扩张刺激敏感,对切割、烧灼等引起皮肤痛的刺激不敏感
(4)常伴有情绪反应,如恶心、呕吐和心血管、呼吸活动改变
32、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交感神经兴奋可引起心率加快。其他几个选项是副交感兴奋的效果
33、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脑电活动基本波形有αβθδ波四种
34、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A.α波清醒、安静、闭眼及正常血糖范围的情况下出现。
B.β波在睁眼和大脑皮层处在紧张活动状态时出现,代表皮层处于兴奋状态。
C.γ波进入慢波睡眠时出现。
D.δ波成人在入睡后,或成年人困倦时出现。
E.θ波少年或成年人困倦时出现
35、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异相睡眠:指人处于半睡眠状态,尚有一些意识,并非进入深度睡眠。
异相睡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生长素(GH)在睡眠中的分泌情况。在觉醒状态下GH分泌极少,进入慢波睡眠状态后明显增多,转入异相睡眠后分泌又减少。脑电图与觉醒时的相似,呈现低振幅去同步化快波。虽然各种感觉机能进一步减退、运动机能进一步降低、肌肉几乎完全松弛、运动系统受到很强的抑制,但植物性神经系统活动增强,如血压升高、心率及呼吸加速、脑血流量及耗氧量增加等
36、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帕金森病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主要是因位于中脑部位“黑质”中的细胞发生病理性改变后,多巴胺的合成减少,抑制乙酰胆碱的功能降低,则乙酰胆碱的兴奋作用相对增强。两者失衡的结果便出现了“麻痹”
37、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中枢神经系统调节骨骼肌的肌紧张或产生相应的运动,以保持或改正身体空间的姿势,这种反射活动称为姿势反射,同时牵张反射、对侧伸肌反射就是最简单的姿势反射。此外还有比较复杂的姿势反射,例如状态反射、翻正反射、直线或旋转加速运动反射等。屈肌反射是指在具有四肢脊椎动物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脊髓反射,例如后肢、足的皮肤受到刺激(机械的、电气的、化学的等)同侧的肢体会产生屈曲反射,与维持躯体姿势无关
38、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在中脑上丘与下丘之间及红核的下方水平面上将麻醉动物脑干切断,称为去大脑动物。手术后动物立即出现全身肌紧张加强、四肢强直、脊柱反张后挺现象,称为去大脑僵直(强直)
39、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牵张反射包括腱反射和肌紧张,前者是韧带等引起的肌肉收缩,而后者是指缓慢持续牵拉肌腱引起的反射,表现为受牵拉的肌肉发生紧张性的收缩,以阻止其被拉长
40、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小脑通过它与大脑、脑干和脊髓之间丰富的传入和传出联系,参与躯体平衡和肌肉张力(肌紧张)的调节,以及随意运动的协调。调节躯体平衡、调节肌紧张及协调随意运动
41、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丘脑核团可分为特异性丘脑核和非特异性丘脑核,特异性丘脑核组成丘脑特异性投射系统,向大脑皮质传递各种特异性感觉信息。非特异性丘脑核接受脑干网状结构上行纤维并向大脑皮质广泛部位投射,终止于大脑皮质各叶和各层,构成非特异性投射系统,其作用就是维持与改变大脑皮质的兴奋状态
42、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内脏痛主要有三个特点①定位不准确,这是内脏痛最主要的特点,因为痛觉感受器在内脏的分布要比在躯体稀疏得多,而且内脏感觉的传入途径比较分散。②发生缓慢,持续时间较长,即主要表现为慢痛,常呈渐进性增强,但有时也可迅速转为剧烈疼痛。③对扩张性刺激和牵拉刺激敏感
43、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牵涉痛往往发生在与患病内脏具有相同胚胎节段和皮节来源的体表部位,称皮节法则,心脏和上臂发源于同一节段水平。故心肌缺血时部分患者会出现牵涉痛,疼痛可放射至心前区、左肩、左上臂等
44、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特异投射系统是指第一类细胞群,它们投向大脑皮层的特定区域,具有点对点的投射关系。第二类细胞群在结构上大部分也与大脑皮层有特定的投射关系,投射到皮层的特定区域,所以也可以归属于特异投射系统。一般经典的感觉传导通路就是通过丘脑的特异投射系统而后作用于大脑皮层的,它们都投射到大脑皮层的特定区域,每一种感觉的传导投射系统都是专一的,各种感觉上传都有其专门的途径
45、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动物先天的反射,称为非条件反射,它是相对于条件反射而言的。在对条件反射的研究中,作为应该与条件刺激相结合的非条件反射常常应用食物性反射(唾液或胃液的分泌)。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质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膝跳反射、眨眼反射、缩手反射、婴儿的吮吸、排尿反射等都属于非条件反射
46、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语言活动的中枢常集中在一侧大脑半球,称为语言中枢的优势半球。临床实践证明,惯用右手的人,其优势半球在左侧,这虽与遗传有关,但主要是在后天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与人类惯用右手劳动密切相关。优势半球形成于发育成年之前,在12岁之前左侧半球优势还未完全建立牢固,如此时左半球受损,在右半球还可能再建立语言中枢。成年之后,左侧半球优势已完全形成,如左半球受损,则右半球就很难再建立语言中枢。在运用左手劳动为主的人中,左右两侧半球都有可能成为语言活动的中枢
47、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选D。反射是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包括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正反馈和负反馈为体内的调控系统,而不是调节功能的基本方式
二、A2
1、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阿托品是选择性的阻断M受体,它可以缓解有机磷中毒时M样症状,主要的药理作用有解除“平滑肌”的痉挛,抑制腺体的分泌,舒张瞳孔,加快心率等,它对骨骼肌没有作用
2、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当膀胱充盈到一定程度,膀胱壁的牵张感受器受到刺激,冲动沿着盆神经传入,到达脊髓的排尿初级中枢,同时,冲动也传向脑干和大脑皮层的排尿高级中枢产生排尿欲。传出冲动沿着盆神经到达膀胱,引起逼尿肌收缩,内括约肌舒张,于是尿液进入后尿道,尿液刺激了尿道的感受器,冲动沿着阴神经再次传到脊髓排尿中枢形成正反馈,使排尿反射一再加强,同时反射性抑制阴部神经,引起外括约肌舒张,于是尿液在强大的膀胱内压驱动下被排出,直至尿液排尽末期,尿道海绵体肌收缩,再将尿道中残留尿液排出体外。此外,腹肌和膈肌的强力收缩也有助于增加腹内压而促进排尿
3、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脊休克的主要表现为在横断面以下的脊髓所支配的骨骼肌紧张性减低甚至消失,血压下降,外周血管扩张,发汗反射不出现,大肠和膀胱中粪尿积聚,说明动物躯体与内脏反射活动均减退以至消失
4、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帕金森病又称“震颤麻痹”,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主要是因位于中脑部位“黑质”中的细胞发生病理性改变后,多巴胺的合成减少,抑制乙酰胆碱的功能降低,则乙酰胆碱的兴奋作用相对增强。两者失衡的结果便出现了“震颤麻痹”
5、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本题选B。实验证明网状结构中存在抑制和加强肌紧张及肌运动的区域,前者称为抑制区,位于延髓网状结构腹内侧部;后者称易化区,包括延髓网状结构背外侧部、脑桥被盖、中脑中央灰质及被盖;也包括脑干以外的下丘脑和丘脑中线群等部分。和抑制区相比,易化区的活动较强,在肌紧张的平衡调节中略占优势。去大脑强僵直是一种增强的牵张反射。产生去大脑强僵直的机制有两种,即α僵直和γ僵直。在猫中脑上下丘之间切断造成大脑僵直时,经证明主要属于γ僵直(经典的去大脑强僵)。已证实γ僵直主要是通过网状脊髓束的下行活动实现的,因为当刺激完整动物的网状结构易化区时,肌梭传入冲动增加。因此可以认为,当网状结构易化区活动增强时,下行冲动首先增强γ运动神经元的活动,使肌梭的敏感性增高,肌梭传入冲动增加
6、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髓半离断型(脊髓半切征)病变侧损伤平面以下深感觉障碍及上运动神经元瘫痪,对侧损伤平面以下痛、温度觉缺失(浅感觉障碍),亦称“Brown-Sequard”综合征
三、B
1、
<1>、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2>、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2、
<1>、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2>、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1.α正常安静,清醒闭目时;
2.β睁眼视物,或突然听到声音,或思考问题时;
(大脑皮层兴奋的表现)
3.θ困倦,缺氧或深度麻醉时出现;
4.δ成人睡眠,清醒时无此波;深度麻醉和缺氧也可出现
3、
<1>、
【正确答案】 E
<2>、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牵张反射是指骨骼肌受到外力牵拉时引起受牵拉的同一肌肉收缩的反射活动,包括腱反射和肌紧张。①腱反射是指快速牵拉肌腱时发生的牵张反射。其反射过程为:牵拉肌肉—肌梭感受—传入纤维―运动神经元―传出纤维—梭外肌收缩。可见在腱反射中,肌梭为感受器,梭外肌纤维属于效应器。②肌紧张是指缓慢牵拉肌腱时发生的牵张反射。在肌紧张反射中,感受器也是肌梭,效应器为慢肌纤维,神经中枢为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
4、
<1>、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终板电位是神经肌肉传递时在终板部位所看到的局部电位变化
<2>、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是指由兴奋性突触的活动,在突触后神经元中所产生的去极化性质的膜电位变化。
<3>、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阈电位,当细胞受到一次阈刺激或阈上刺激时,受激细胞膜上Na通道少量开放,出现Na少量内流,使膜的静息电位值减小而发生去极化。当去极化进行到某一临界值时,由于Na通道的电压依从性,引起Na通道大量激活、开放,导致Na迅速大量内流而爆发动作电位。这个足以使膜上Na通道突然大量开放的临界膜电位值,称为阈电位
5、
<1>、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外周胆碱能纤维包括①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神经节前纤维;②大多数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③少数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汗腺和骨骼肌舒血管);④躯体运动神经纤维(神经-肌肉接头处)。兴奋时其末梢释放乙酰胆碱
<2>、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外周胆碱能纤维包括①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神经节前纤维;②大多数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③少数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汗腺和骨骼肌舒血管);④躯体运动神经纤维(神经-肌肉接头处)
<3>、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外周胆碱能纤维包括①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神经节前纤维;②大多数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③少数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汗腺和骨骼肌舒血管);④躯体运动神经纤维(神经-肌肉接头处)
<4>、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NE与α受体结合的产生的平滑肌效应主要是兴奋性的,包括血管收缩、子宫收缩、虹膜辐射状肌收缩等;但也有抑制性的,如小肠舒张。NE与β受体结合后产生的平滑肌效应是抑制性的,包括血管舒张、子宫舒张、小肠舒张、支气管舒张等,但产生的心肌效应却是兴奋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