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口腔执业医师考试生理学预习题:第二单元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7-12-13
中答案部分
一、A1
1、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肝素是由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细胞产生的抗凝物质,具有很强的抗凝作用,它可使抗凝血酶Ⅲ与凝血酶的亲和力增强100倍。但在缺乏抗凝血酶Ⅲ的条件下,其抗凝作用很弱,因此肝素主要是通过增强抗凝血酶Ⅲ的活性而发挥间接抗凝作用。
2、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①外源性凝血途径是指血管受损时,暴露出组织因子(即FⅢ)而启动的凝血过程。②内源性凝血途径是指FⅫ结合到异物表面而启动的凝血过程。第Ⅹ因子为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途径的共同激活因子。凝血酶形成为凝血过程的第二阶段。血小板第3 因子是血小板膜的磷脂成分之一,是血小板参与凝血过程的重要因子。
3、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溶液渗透压的高低取决于溶液中溶质颗粒〈分子或离子)数目的多少,而与溶质的种类和颗粒大小无关。由蛋白质所形成的渗透压称为胶体渗透压。在血浆蛋白中,清(白)蛋白分子量小,其分子数量远多于球蛋白,故血浆渗透压主要来源于清(白)蛋白。球蛋白由于分子量大,分子数量少,所形成的胶体渗透压小。
4、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血细胞比容是指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容积百分比,故血细胞比容可反映血液中红细胞在血浆中的相对浓度。
5、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凝血酶原时间,是反映外源性凝血途径异常的指标;APlT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是反映内源性凝血途径异常的指标。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途径的共同途径都要经过激活FX来完成凝血过程。故选D。
6、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抗凝血酶Ⅲ由肝脏和血管内皮细胞产生,通过与凝血酶及凝血因子FⅨa、FXa、FⅪa、FⅫa等分子活性中心的丝氨酸残基结合而抑制其活性。故选B。
7、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因成熟红细胞没有线粒体,不能进行糖的有氧氧化,而只能靠糖酵解提供能量。
8、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血浆胶体渗透压决定于血浆白蛋白含量。若白蛋白明显减少,即使球蛋白增加而保持血浆蛋白总含量基本不变,血浆胶体渗透压也将明显降低。血浆胶体渗透压75%~80%来自于白蛋白的含量
9、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ABE都是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C为含代谢终产物的废物,均不是细胞外液。脑脊液、胸腹水是属组织液,为细胞外液,即内环境。
10、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稳态是内环境的一种动态平衡。在生理条件下,人体通过神经体液机制的调节,使内环境的各项物理、化学因素保持动态平衡,这一状态称为稳态
11、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血细胞比容,约等于红细胞压积(HCT),是将血液离心,红细胞为主的血细胞沉在下面,其体积占整个血液的体积比,即为血细胞比容
12、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HCO3 -/ H2CO3为机体最重要的酸碱平衡缓冲对,请牢记
13、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血从静脉中抽出,加入抗凝剂,离心后,下半部分沉淀的为血细胞,其上为血浆。若不加抗凝剂,待血液凝固,则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被激活形成纤维蛋白,其结合血细胞,形成血凝块,沉在下方,上方析出白色清亮的夜里,此即为血清,其与血浆的显著区别为其中不含纤维蛋白原
14、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清蛋白又叫白蛋白,由肝脏合成,是形成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主要因素
15、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正常成人的血量相当于体重的7%~8%
16、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血浆与组织液的区别在于蛋白质的含量较高。[大分子蛋白质不能由血浆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所以血浆中蛋白质含量较高]该题目问的是各种成分的浓度,所以,即使组织液中含有少量的小分子蛋白质,其蛋白质的浓度也没有血浆内的蛋白质含量高。
17、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O型血中含有抗A、B凝集素。
18、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红细胞表面有两种不同的凝集原,即A抗原和B抗原;血浆中则含有与之相对抗的两种凝集素,即抗A和抗B两种血型抗体,AB型红细胞膜上同时含有A凝集原和B凝集原;血浆中没有抗A和抗B的凝集素
19、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凝集原附着在红细胞表面,是一种抗原。凝集素存在于血浆(或血清)中,是抗同名凝集原的抗体。同名的凝集原和凝集素相遇(如凝集原A和抗A凝集素)会发生红细胞凝集。而血型的本质是红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的类型。
20、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Rh阴性的人接受Rh阳性的血液后,会产生抗Rh抗体,一般来说不会引起立即的输血反应或者仅有轻微的反应,但是,当再次接受Rh阳性的血液时会发生抗体-抗原反应,导致溶血。对于ABO血型,在正常情况下,应坚持同型输血,根据ABO血型的特点,在无法得到同型血源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将O型血输给A、B和AB血型的人,或者AB血型可以接受A、B和O型血。不过异型输血是有原则的,只能少量缓慢地进行。
21、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血清中只含有抗B凝集素,则其必不含B凝集原(否则会相互结合造成溶血)。因此只含抗B,故不含抗A,则必含A抗原,即A凝集原,此为A型血
22、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血小板的生理特性包括黏附、释放、聚集 、收缩和吸附。
23、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各类白细胞参与机体的防御功能,白细胞具有变形、游走、吞噬和分泌等特性是执行防御功能的生理基础。
24、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抗凝血酶Ⅲ由肝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分泌,它是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中一种最主要的抗凝物质。其能与凝血酶FⅪa、FⅩa等分子活性中心的丝氨酸残基结合,而抑制其活性。
25、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形成胶体渗透压,维持血管内外水平衡;维持细胞内外水平衡的是晶体渗透压
26、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肝素增强了抗凝血酶Ⅲ活性数百倍。
肝素影响凝血过程的许多环节。
⑴抑制凝血酶原激酶的形成:(增强了抗凝血酶Ⅲ活性数百倍)
①肝素与抗凝血酶Ⅲ(AT-Ⅲ)结合,形成肝素AT-Ⅲ复合物;
②AT-Ⅲ是一种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对具有丝氨酸蛋白酶活性的凝血因子,如因子Ⅻa、Ⅺa和Ⅹa等灭活;
③肝素是与AT-Ⅲ的δ氨基赖氨酸残基结合成复合物,加速其对凝血因子的灭活作用,从而抑制凝血酶原激酶的形成,并能对抗已形成的凝血酶原激酶的作用。
⑵干扰凝血酶的作用:小剂量肝素与AT-Ⅲ结合后即使AT-Ⅲ的反应部位(精氨酸残基)更易与凝血酶的活性中心(丝氨酸残基)结合成稳定的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从而灭活凝血酶,抑制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
⑶干扰凝血酶对因子ⅩⅢ的激活,影响非溶性纤维蛋白的形成;阻止凝血酶对因子Ⅷ和Ⅴ的正常激活。⑷防止血小板的聚集和破坏:肝素能阻止血小板的粘附和聚集,从而防止血小板崩解而释放血小板第3因子及5-羟色胺。肝素的抗凝作用与其分子中具有强阴电荷的硫酸根有关。当硫酸基团被水解或被带有强阳电荷的鱼精蛋白中和后,迅即失去抗凝活力
27、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内源性凝血途径的始动因子是因子Ⅻ,外源性凝血途径的始动因子是因子Ⅲ
二、A2
1、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在给患者输血时除做血型鉴定之外,还应进行交叉配血,即将供血者红细胞与受血者血清混合(称为交叉配血的主侧),以及将受血者红细胞与供血者血清混合(称为次侧),观察有无红细胞凝集反应。供血者A型,即供血者红细胞膜上存在A抗原,血清中含抗B凝集素;与受试者交叉配血时,主侧不凝集说明受血者的血清无抗A凝集素,次侧凝集说明供血者红细胞膜含B抗原,综合该受血者红细胞膜上同时存在A和B抗原,为AB型。
三、B
1、
<1>、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2>、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3>、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一个人的血液中,不可能在红细胞膜上出现相应的凝集原,同时在血清中出现相应凝集素。①若不区分A1、A2亚型,则A型血红细胞膜上含有A凝集原,血清中含有抗B凝集素。②B型血红细胞膜上含有B凝集原,血清中含有抗A凝集素。③若不区分A1、A2亚型,则AB型血红细胞膜上含有A、B两种凝集原,血清中无凝集素。O型血红细胞上无A无B凝集原,血清中含抗A抗B凝集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