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口腔执业医师口腔内科学考点:口腔白斑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7-08-03
中口腔白斑
口腔白斑病是指口腔粘膜上的白色斑块或斑片,不能以临床和组织病理学的方式诊断为其他任何疾病。
口腔白斑病白斑分为均质型(斑块状、皱纹纸状)和非均质型(颗粒状亦称颗粒─结节白斑、疣状、溃疡状)。
斑块状:白色或灰白色均质型较硬的斑块,平或稍高出粘膜表面,不粗糙、柔软,无症状或轻度不适,斑块也可为乳白色,表面隆起呈结节状,颗粒状或乳头状,很粗糙或有龟裂,扪之较硬,有不适感。
颗粒状:口角区粘膜多见,白色损害呈颗粒状突起,表面不平,可有小片状或点状糜烂刺激痛,此型多可查到白色念珠菌感染。
皱纹纸状:多发生于口底及舌腹表面粗糙边界清楚,周围粘膜正常白斑呈灰白色或垩白色,初起无自觉症状,有刺激痛。
疣状:病损呈乳白色厚而高起,表面呈刺状或绒毛状突起,粗糙,质稍硬,多发生于牙槽嵴,唇,上腭,口底等。
溃病状:白色斑块上有溃疡或糜烂。患者疼痛。
病理变化:
上皮过度正角化或过度不全角化。粒层明显,棘层增厚,上皮钉突较大,固有层及粘膜下层有数量不等的炎症细胞浸润,分为上皮单纯性增生和上皮异常增生。上皮单纯性增生为良性病变,表现为上皮过度正角化;上皮异常增生:核深染,有丝分裂增加,极性消失,核浆比改变,异角化等,有较大的恶变倾向。
诊断:
口腔粘膜白斑的好发部位为颊唇,次之舌、口角、前庭沟、腭、牙龈也有发生,患者主观症状有粗糙感,刺痛,味觉减退,局部发硬,有溃烂史,出现自发痛及刺激痛。还可辅以脱落细胞检查及甲苯胺蓝染色法加以检查。
鉴别诊断:
①白色角化症:灰白色、浅白色或白色的边界不清的斑块或斑片,不高于或微高于粘膜表面,平滑、柔软无自觉症状,去除刺激物,症状完全消退。
②白色水肿:透明灰白色光滑的“面纱样”膜,可部分刮去,晚期表面粗糙有皱纹,多见于前磨牙及磨牙的咬合线部位。
③白色海绵状斑痣:又称白皱褶病,为遗传性成家族性疾患。
④迷脂症:是皮脂腺错生在唇颊粘膜上形成的一种无主观症状的疾病。青春期透前后发生在唇部、颊部粘膜上,有针头大小、孤立的淡黄色或淡白色球形隆起或扁平丘疹,触之粗糙,一般无自觉症状。
⑤扁平苔癣:变化较快,常有充血、糜烂,有时有皮肤病变。
⑥粘膜下纤维化。以颊、咽、软腭多见,最初为小水疱与溃疡,后为淡白色,似云雾状,并可触及粘膜下纤维性条索。
⑦梅毒粘膜斑:初为圆形或椭圆形红斑,随后表面糜烂,呈乳白色,直径约0.5~1.0cm,稍高出粘膜表面,中间凹陷,表面软,下面较硬,假膜不易揭去,损害为黄白色、白垩色,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快速试验(RPP)及梅毒螺旋体血凝素试验(TPHA)可确。
防治:
①去除刺激因素如戒烟、禁酒、少吃烫、辣食物,残根残冠不良修复体也应除去;
②卫生宣教;
③0.1~0.3%维A酸软膏局部涂布也可口服维A酸类药物如微胺脂胶丸;
④白斑局部可用鱼肝油涂擦或口服鱼肝油丸;
⑤对白斑在治疗过程中,如有增生、硬结、溃疡等改变时,应及时手术切除活检;
⑥中医中药治疗。
癌变倾向问题:
白斑属癌前病变,有以下情况者癌变倾向较大
1.年龄较大,60岁以上者
2.不吸烟的年轻女性
3.吸烟时间长、烟量大(如吸烟年数*每天支数大于400)者
4.白斑位于舌缘、舌腹、口底以及口角部位者
5.疣状、颗粒型、溃疡或糜烂型及伴有念珠菌感染者
6.伴有上皮异常增生且程度较重者
7.病变时间较长者
8.有刺激性痛或自发性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