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医师

导航

2017年口腔执业医师《口腔解剖生理学》章节复习:第四章口腔生理功能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7-01-08

  唇在咀嚼中的作用:

  对温度及触觉敏感,防止不适宜的食物进入口腔。

  帮助转运食物。

  防止食物或饮料从口中溢出。

  颊在咀嚼中的作用:

  松弛时可使口腔前庭容纳更多的食物;

  收缩时可将食物推送至上下牙列间进行咀嚼。

  腭在咀嚼中的作用:

  与舌共同压挤食物

  硬腭可辨别食物的粗糙程度

  咀嚼对合、颌、面生长发育的影响

  ⒈咀嚼能磨耗建合初期少数牙的早接触,从而建立正常的合关系。

  ⒉咀嚼时咀嚼肌收缩,能影响颌骨的解剖结构。

  ⒊咀嚼肌的功能性刺激能促进血液循环和淋巴回流,增强代谢,使颅、颌、面正常发育。

  口腔与呼吸

  喉的结构和功能:

  气道:气体进出肺的通道,包括鼻腔、咽、气管、支气管、细支气管.

  上呼吸道:鼻腔、咽喉.

  呼吸功能的检查:

  鼻通气功能

  鼻气道阻力nasal airway resistance, NAR

  正常成人NAR 0.2~0.55 KPa,儿童1.96~5.25 KPa

  鼻咽镜检查

  呼吸方式与颅面、颌、合的发育:

  口呼吸:呼吸时口鼻并用,鼻呼吸比例小于70%获75%。

  口呼吸的病因:腺样体肥大,扁桃体肥大、鼻炎。

  口呼吸面型:长面型、牙弓前后发育过度、牙弓形态狭窄,牙弓突度较大,唇部肌力减弱

  呼吸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 OSAS

  OSAS临床表现:低通气呼吸暂停反复发作,低氧血症、二氧化碳增高

  OSAS病因:上呼吸道内陷、气道狭窄,小颌畸形

  吞咽功能

  吞咽的概念:

  咀嚼运动形成的食团和吮 吸的饮料等经舌的运动送至咽部,反射性地送入食管,这一过程叫吞咽(deglutition, swallowing) 。

  吞咽的反射控制:

  吞咽是有规律的反射活动

  传入神经:

  软腭——第Ⅴ、Ⅸ(三叉、舌咽)对脑神经

  咽后壁——第Ⅸ(舌咽)对脑神经

  会厌——第Ⅹ(迷走)对脑神经

  食管——第Ⅹ(迷走)对脑神经

  中枢:延髓网状结构

  传出神经:

  Ⅴ、Ⅸ、Ⅹ(三叉、舌咽、迷走)——舌、喉、咽部肌肉

  Ⅹ(迷走)——食管

  吞咽中枢控制吞咽肌群的收缩时间和顺序

  吞咽活动开始后,咀嚼、言语、呼吸均暂时停止

  二 吞咽过程:

  吞咽分期:

  1随意期——口腔至咽(第一期)

  2不随意期---咽至食管上端(第二期)、食管至胃(第三期)

  第一期:大脑皮质冲动影响下的随意动作

  较大而难咽的食团的吞咽

  气管关闭

  上下颌牙齿咬合在ICP位

  婴儿和牙列缺失者的吞咽 (异常吞咽)

  第二期:一系列的急速反射

  三个封闭/0.1秒

  舌腭肌---- 舌骨、舌根上抬----封闭口腔与咽腔

  腭帆提肌、腭帆张肌、腭垂肌----软腭上升、咽侧壁内收----封闭鼻咽腔与口腔通道,打开咽鼓管

  声带内收,喉升高紧贴会厌----封闭咽与气管通道

  第三期:食管肌顺序收缩

  蠕动波:收缩波+舒张波;6~7秒

  食管肌:上段随意肌;下段不随意肌为主

  液体的吞咽:重力作用

  吞咽时间:

  液体:3~4秒;

  糊剂:5秒;

  固体:6~8秒;

  干咽:在非进食时吞咽空气和唾液的过程。

  呕吐功能

  呕吐的概念

  呕吐(vomit)是一种复杂的反射活动,通过这一反射活动使食管、胃肠道呈逆蠕动,伴有腹肌、膈肌的强力收缩,迫使食管、胃和一部分小肠内容物通过食管逆流而出口腔。

  一 呕吐前兆

  自主神经兴奋:恶心、大量分泌唾液、呼吸急迫

  脸色苍白、冷感、出汗

  二 呕吐活动

  机械、化学刺激作用于感受器

  舌、软腭、咽、胃、小肠等处黏膜感受器

  中枢:延髓

  呕吐过程:

  深呼吸、舌骨和喉抬高

  食管环行括约肌开放*

  声门关闭,软腭抬起

  关闭鼻咽腔*

  膈肌、腹肌收缩

  胃内压升高*

  贲门括约肌舒张

  胃内容物经食管、口腔吐出*

  三 呕吐作用

  保护性的防御反射

  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紊乱

  营养障碍,吸入性肺炎

  言语功能

  言语和语言

  言语(speech):某种情况下个人说话的活动,是人与人交往中表达意识活动的基本方式。

  语言(language):语言集团的总模式,用来交流信息的一种符号化了的工具,如文字和手势。

  一 言语与呼吸

  句首与句末迅速吸气

  言语进行中呼气

  呼气压力增加时声音响度也增加

  (一)发音器官

  呼吸器官:肺,最主

  要,通过气管提供发音的动力——气流

  声带和喉肌

  声带,使气流发生颤动

  假声带,分泌黏液润湿声带,也有发音作用

  喉肌,横纹肌,肌肉细小

  口腔、咽部、鼻腔:共鸣器

  喉肌的分类:

  作用 肌肉

  开大 环杓后肌

  控制声门 缩小 环杓侧肌、杓横肌

  紧张 环甲肌

  控制声带 松弛 甲杓肌

  (二 )音调

  音调是声音的高低,决定于频率

  相关因素:声带的紧张度,形状,颤动部分的长短,声门的大小

  男性声带平均长度:15mm,基频:80~200Hz

  女性声带平均长度:11mm,基频:150~300Hz

  高音:声带内缘薄,声门裂前宽后窄,紧张度不一致

  低音:声带内缘钝而厚,声门裂缝隙均匀,紧张度一致

  (三)音质

  音质是人在听觉上区别具有相同音调和音强的两个声音之所以不同的特性(发音体,发音方法,共鸣器)。

  人的共鸣腔:咽腔,喉腔,口腔,鼻旁窦

  音质受到疾病和意识的控制

  (四)音强

  声音的强弱,由声波的振幅而定

  振幅大小与呼气的气流压力有关

  强音:1000mmH2O

  中等音:140~200mmH2O

  耳语:30mmH2O

  四 共鸣(resonance)

  声波通过介质与一物体相遇,如该物体的振动频率与该声波相同,则物体也发生振动,即共鸣。

  声带发出的音波→改变共鸣腔的形态→改变音波→语音→不同的连续语音→言语的基础

  五 言语的神经控制

  运动性言语中枢——额下回后1/3(Broca回),言语能力,运动性失语

  视运动性言语中枢——额中回后部,失写症

  听觉性言语中枢——颞上回后部,感觉性失语症

  视觉性言语中枢——顶下小叶的角回,失读症

  言语中枢的优势半球(12岁后确立)

  与言语有关的神经及其司理部位

  声带:迷走喉返支

  口咽腔:迷走咽支

  口腔后部:迷走——软腭

  口腔中部:舌下神经——舌背

  口腔前部:舌下神经——舌尖

  口腔前庭:面神经——上下唇

  口腔全部空间:三叉神经——下颌

  六 口腔部分缺损或畸形对语音的影响

  牙缺失——齿音(s 、z), 唇齿音(f、v)

  唇裂或唇缺损——双唇音

  舌缺失或畸形——舌齿音,巨舌,舌系带

  腭裂——鼻音

  下颌后缩或过小——双唇音

  下颌前突或过大——齿音、唇音

  戴修复体——清晰度

  例题:

  1.动物由低等向高等发展过程中牙齿的演化( )

  A. 牙数由少变多

  B. 牙形由复杂变为单一同形

  C. 牙替换次数由双牙列变为多牙列、单牙列( )

  D. 由端生牙变为侧生牙、槽生牙

  E. 由侧生牙变为端生牙、槽生牙

  2.以述牙齿萌出规律的描述中哪一点是错误的?( )

  A. 在一定时间内萌出

  B. 按一定的先后顺序萌出

  C. 左右同名牙成对萌出

  D. 下颌牙萌出的时间略早于上颌牙

  E. 男性萌出的时间略早于女性

  3. 最先萌出的恒牙是哪个牙?( )

  A. 上颌中切牙

  B. 上颌侧切牙

  C. 上颌第一磨牙

  D. 下颌第一磨牙

  E. 下颌中切牙

  参考答案

  1.D 2.E 3.D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