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医师

导航

2020年公卫执业医师卫生法规提高练习:传染病防治法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20-05-16

  答案部分

  一、A1

  1、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其他乙类传染病和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需要采取传染病防治法所称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的,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及时报经国务院批准后予以公布、实施。

  【该题针对“传染病法概述★”知识点进行考核】

  2、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1989年2月21日,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6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以下简称《传染病防治法》);2004年8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大委员会第11次会议通过了修订的《传染病防治法》),自2004年12月1日起施行。

  【该题针对“传染病法概述★”知识点进行考核】

  3、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丙类传染病是指: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而选项A、B均是乙类传染病,D和E项中的鼠疫和霍乱是甲类传染病,天花是已经消灭了的传染病。所以答案选C。

  【该题针对“传染病法概述★”知识点进行考核】

  4、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除甲类传染病外,《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对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采取传染病防治法所称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该题针对“传染病法概述★”知识点进行考核】

  5、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医疗机构发现甲类传染病时,应当及时采取下列措施:①对病人、病原携带者,予以隔离治疗,隔离期限根据医学检查结果确定;②对疑似病人,确诊前在指定场所单独隔离治疗;③对医疗机构内的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和采取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对于拒绝隔离治疗或者隔离期未满擅自脱离隔离治疗的,可以由公安机关协助医疗机构采取强制隔离治疗措施。

  【该题针对“传染病疫情报告、通报和公布、疫情控制、医疗救治、法律责任★”知识点进行考核】

  6、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只有对甲类传染病患者采取隔离治疗,乙类、丙类传染病不需要。

  医疗机构发现甲类传染病时,应当及时采取下列措施:①对病人、病原携带者,予以隔离治疗,隔离期限根据医学检查结果确定;②对疑似病人,确诊前在指定场所单独隔离治疗;③对医疗机构内的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和采取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对于拒绝隔离治疗或者隔离期未满擅自脱离隔离治疗的,可以由公安机关协助医疗机构采取强制隔离治疗措施。

  医疗机构发现乙类或者丙类传染病病人,应当根据病情采取必要的治疗和控制传播措施。医疗机构对本单位内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场所、物品以及医疗废物,必须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实施消毒和无害化处置。

  【该题针对“传染病疫情报告、通报和公布、疫情控制、医疗救治、法律责任★”知识点进行考核】

  7、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对拒绝隔离治疗者,需要公安部门协助采取隔离措施,医疗机构无权对患者进行强制性隔离。

  【该题针对“传染病疫情报告、通报和公布、疫情控制、医疗救治、法律责任★”知识点进行考核】

  8、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传染病预防控制中的职责主要是:①实施传染病预防控制规划、计划和方案;②收集、分析和报告传染病监测信息,预测传染病的发生、流行趋势;③开展对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调查、现场处理及其效果评价;④开展传染病实验室检测、诊断、病原学鉴定;⑤实施免疫规划,负责预防性生物制品的使用管理;⑥开展健康教育、咨询,普及传染病防治知识;⑦指导、培训下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开展传染病监测工作;⑧开展传染病防治应用性研究和卫生评价,提供技术咨询。

  【该题针对“传染病预防★”知识点进行考核】

  9、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乙类传染病是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鼠疫和霍乱属于甲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黑热病属于丙类传染病。

  【该题针对“传染病法概述★”知识点进行考核】

  10、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国家对传染病防治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防治结合、分类管理、依靠科学、依靠群众。

  【该题针对“传染病法概述★”知识点进行考核】

  11、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2008年5月2日,卫生部决定将手足口病列入《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丙类传染病进行管理。

  【该题针对“传染病法概述★”知识点进行考核】

  12、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在国家确认的自然疫源地计划兴建水利、交通、旅游、能源等大型建设项目的,应当事先由省级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施工环境进行卫生调查。

  【该题针对“传染病预防★”知识点进行考核】

  13、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传染病防治法》规定,未列入名录的其他传染病暴发、流行以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发生:根据其暴发、流行情况和危害程度,需要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的,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决定并予以公布。

  【该题针对“传染病法概述★”知识点进行考核】

  14、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立即组织力量,按照预防、控制预案进行防治,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该题针对“传染病疫情报告、通报和公布、疫情控制、医疗救治、法律责任★”知识点进行考核】

  二、A2

  1、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向附近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医疗机构报告。此题中主要是疑似病人,因此选择E。

  【该题针对“传染病疫情报告、通报和公布、疫情控制、医疗救治、法律责任★”知识点进行考核】

  2、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港口、机场、铁路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以及国境卫生检疫机关发现甲类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立即向国境口岸所在地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互相通报。

  【该题针对“传染病疫情报告、通报和公布、疫情控制、医疗救治、法律责任★”知识点进行考核】

  3、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血吸虫病属于乙类传染病。医疗机构发现乙类或者丙类传染病病人,应当根据病情采取必要的治疗和控制传播措施。医疗机构对本单位内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场所、物品以及医疗废物,必须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实施消毒和无害化处置。

  【该题针对“传染病疫情报告、通报和公布、疫情控制、医疗救治、法律责任★”知识点进行考核】

  4、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在国家确认的自然疫源地计划兴建水利、交通、旅游、能源等大型建设项目的,应当事先由省级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施工环境进行卫生调查。建设单位应当根据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意见,采取必要的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施工期间,建设单位应当设专人负责工地上的卫生防疫工作。工程竣工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对可能发生的传染病进行监测。

  【该题针对“传染病预防★”知识点进行考核】

  三、B

  1、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国家建立传染病监测制度。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国家传染病监测规划和方案。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制定本行政区域的传染病监测计划和工作方案。

  【该题针对“传染病预防★”知识点进行考核】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承担传染病监测、预测、流行病学调查、疫情报告以及其他预防、控制工作。

  【该题针对“传染病预防★”知识点进行考核】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承担责任区域内传染病预防工作医疗机构应当确定专门的部门或者人员,承担传染病疫情报告、本单位的传染病预防、控制以及责任区域内的传染病预防工作;承担医疗活动中与医院感染有关的危险因素监测、安全防护、消毒、隔离和医疗废物处置工作。

  【该题针对“传染病预防★”知识点进行考核】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