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医师

导航

2017年公卫执业医师《环境卫生学》预习考点:第六章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6-11-03

  第六章 土壤卫生

  一.土壤环境卫生

  1.①土壤组成:固相、气相和液相。

  ②土壤的地质分沙土、壤土和黏土。

  沙土为0.05~1mm的砂粒,占50%以上,具有排水性能好、透气性好、容水量小、有机物分解快的特点;黏土为< 0.001mm的细粘粒,占30%以上,其特点与砂土相反;壤土介于砂土与粘土之间。

  ③土壤孔隙度:(*)自然状态下,单位容积土壤中孔隙容积所占的百分率。受土壤容水量、土壤渗水性和土壤的毛细管作用。

  2.土壤的化学特性包括土壤的吸附性、酸碱性和氧化还原性等。

  ★土壤中的背景值:该地区未受污染的天然土壤中各种元素的含量。是评价土壤化学性污染程度的参照值;确定土壤环境容量,制订土壤中有害物卫生标准的重要依据;评价土壤化学环境对居民健康影响的重要依据;也是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和地方病防治工作的科学依据。

  ★土壤环境容量又称土壤负荷容量,指一定环境单元、一定时间内、在不超过土壤卫生标准的前提下土壤对某污染物能容纳的最大负荷量。(某污染物的土壤卫生标准与其在土壤中的自然本底值的差值)。如土壤砷的卫生标准为15mg/kg ,自然本底值为9mg/kg ,该土壤对砷的环境容量为6 mg/kg。

  *土壤的有机质包括腐殖质、生物残体和土壤生物。

  ★腐殖质即进入土壤的植物、动物及微生物等死亡残体经分解转化形成的一种褐色或暗褐色的大分子胶体物质,是土壤特有的有机物质,腐殖质成分复杂,含有木质素、蛋白质、碳

  水化合物、脂肪、腐殖酸等。约占土壤有机质总量的85%~90%。化学性质稳定,病原体已经死灭,不招引苍蝇,无不良气味,质地疏松,在卫生学上是安全的,有是农业上的良好肥料。通常带有电荷并具有较强的吸收、缓冲性能。

  3.土壤的生物学特征(*)

  ①天然土壤中的微生物主要有细菌、真菌、放线菌、原生动物等。

  ②土壤微生物直接参与土壤有机物的无机化和腐殖质化过程。

  ③受污染的土壤可含有各种病原体如炭疽杆菌、肠道病原菌、破伤风杆菌、寄生虫卵等

  二.土壤的污染、自净及污染物转归

  1.土壤污染(soil pollution)是指在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中排出的有害物质进入土壤中,直接或间接地危害人畜健康的现象。

  ①基本特点(*):隐蔽性、积累性、不可逆转性、长期性。

  ②污染源:农业污染(农药化肥);工业污染;生活污染(主要是重金属);交通污染(主要是重金属);灾害污染;电子垃圾污染。

  ③土壤污染的方式:气型污染(大气中污染物沉降);水型污染(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灌溉);固体废弃物型污染

  2. ★土壤自净作用(soil self-purification):是指受污染的土壤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的作用,使病原体死灭,各种有害物质转化到无害的程度,土壤可逐渐恢复到污染前的状态,这一过程称为土壤自净。

  包括:①物理净化作用②化学净化作用③生物净化作用(病原体的死灭;有机物的净化→无机化或腐殖质化)含氮有机物:氨化作用、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

  含碳有机物:有氧情况下分解为CO2和水,无氧产生甲烷。

  含硫或磷的有机物:有氧硫酸盐、磷酸盐,无氧产生硫醇、硫化氢等。

  3. 土壤污染物的转归(*主要指重金属、农药)

  ①迁移:重金属、农药进入植物、水体。(农药:吸附、挥发、扩散、迁移;重金属:胶体、腐殖质的吸附和螯合作用;PH↓易吸收迁移)

  ②转化和降解:生物降解、光化学降解、化学降解。

  ③残留:重金属、农药可在土壤和作物中残留。含重金属农药半减期10~30年, 有机氯2~4年 , 有机磷数周。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