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执业药师> 执业中药师> 模拟试题> 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 文章内容
执业药师考试中药综合知识与技能试题:第一章中医基础理论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8-10-19
中答案部分
一、最佳选择题
1、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中医学认识人体自身以及人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之间联系性和统一性的学术思想。中医的整体观念包括:人是一个有机整体、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
2、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包括病变的部位、原因、性质,以及邪正关系,能够反映出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例变化的本质。A为证,BCD为症,E为病。
3、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病,即疾病的简称,指有特定的致病因素、发病规律和病理演变的异常病变过程,具有特定的症状和体征。ABDE均为证,C为病。
4、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以呼吸分阴阳,呼吸有力,声高气粗,多属阳;呼吸微弱,声低气怯,多属阴。
5、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阴阳互用,即阴阳相互资生、相互促进的关系。阴阳在相互依存的基础上,还体现为相互资生、相互促进的过程。即所谓“阳根于阴,阴根于阳,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
6、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把对于人体具有推动、温煦、兴奋等作用的物质和功能,统属于阳;对于人体具有凝聚、滋润、抑制等作用的物质和功能,统属于阴。
凡是剧烈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或属于功能方面的皆为阳;相对静止的、内守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或属于有形的物质方面的皆属于阴。
7、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阳虚不能制阴而造成阴盛者,属虚寒证,不宜用辛温发散药以散阴寒,须用“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即用扶阳益火之法以消退阴盛,这种治疗原则也称为“阴病治阳”。
8、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以脉象部位分阴阳,则寸为阳,尺为阴;以至数分,则数者为阳,迟者为阴;以形态分,则浮大洪滑为阳,沉小细涩为阴。
9、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五行相克顺序是:木土水火金木……。对应的五脏相克顺序是:肝脾肾心肺肝……。故A项心病及脾,属母病及子。B项脾病及肝,属相侮传变。C项脾病及心,属子病及母。D项脾病及肾,属相乘传变。E项肾病及肺,属子病及母。
10、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五行相生顺序是:木火土金水木……,对应五脏的相生顺序是:肝心脾肺肾肝……。故A项肝病及心,属于母病及子。B项脾病及肾,属于相乘关系。C项脾病及肺,属于母病及子。D项肝病及肾,属于子病及母。E项肺病及肾,属于母病及子。
11、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五行为:木火土金水;对应的情志为:怒喜思悲恐。所以属于水的情志为恐。
12、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五行相克的次序是:木→土→水→火→金→木。《内经》:“所不胜”和“所胜”。即是“克我”者是“所不胜”,“我克”者是“所胜”。肺属金,而火克金,则火为金的“所不胜”,而心属火,所以心为肺的“所不胜”。
13、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土和水之间为相克关系。培土制水法:又称敦土利水法。是以健脾利水治疗水湿停聚的病证的治疗方法。主要用于脾虚不运,水湿泛溢而致水肿胀满之证。其余选项为五行相生关系。
14、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泻子:母子关系失调的实证。
如肝火炽盛,有升无降,而见肝病实证时,其治疗则可兼用泻心之法,肝木是母,心火是子,故泻心火则有助于泻肝火。
15、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肾位于腰部,左右各一。腰为肾之府。肾在脏腑系统中,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脏器,由于肾藏有“先天之精”,为脏腑阴阳之本,生命之源,故称为“先天之本”。
16、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肾藏先天之精,其携带遗传物质,促进入体胚胎发育,是生命起源的物质基础;所以生命起源的物质基础是肾精。
17、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在诸脏腑中,肺位最高,故称“华盖”。
18、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肾藏有“先天之精”,为脏腑阴阳之本,生命之源,故称为“先天之本”。
19、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由于肺叶娇嫩,不耐寒热,易被邪侵,故又称“娇脏”。
20、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肾主纳气,肾中精气充盛,摄纳功能正常,则可见呼吸深沉平稳。
二、配伍选择题
1、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张景岳根据阴阳互根的原理,提出了阴中求阳、阳中求阴的治法,即是指在用补阳药时,须兼用补阴药,在用补阴药时,须加用补阳药,以发挥其互根互用的生化作用。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阴阳相互转化,一般都表现在事物变化的“物极”阶段。如果说“阴阳消长”是一个量变过程的话,则阴阳转化便是在量变基础上的质变。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机体的阴阳任何一方虚损到一定程度,常可导致对方的不足,即所谓“阳损及阴”,“阴损及阳”,以致最后出现“阴阳两虚”。
阴阳互根互用,是指事物或现象中相互对立的阴阳两个方面,具有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的关系,又称阴阳“相成”。所以本题答案是选B的。
2、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张景岳根据阴阳互根的原理,提出了阴中求阳、阳中求阴的治法,即是指在用补阳药时,须兼用补阴药,在用补阴药时,须加用补阳药,以发挥其互根互用的生化作用。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阴阳偏盛的治疗原则
阴阳偏盛,即阴或阳的过盛有余,为邪气有余之实证。治疗时采用“损其有余”的方法。
阳盛则热属实热证,宜用寒凉药以制其阳,治热以寒,即“热者寒之”。
阴盛则寒属寒实证,宜用温热药以制其阴,治寒以热,即“寒者热之”。
因二者均为实证,所以称这种治疗原则为“损其有余”,即“实则泻之”。若其相对一方出现偏衰时,则当兼顾其不足,配合以扶阳或益阴之法。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若阳虚不能制阴而造成阴盛者,属虚寒证,不宜用辛温发散药以散阴寒,须用“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即扶阳益火之法,以消退阴盛。这种治疗原则也称为“阴病治阳”。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阴虚不能制阳而致阳亢者,属虚热证,一般不能用寒凉药直折其热,须用“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即用滋阴壮水之法,以抑制阳亢火盛。这种治疗原则亦称为“阳病治阴”。
3、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脾位于中焦,在横膈之下。
其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运化、升清和统摄血液。脾与胃同属于消化系统的主要脏器,而机体生命活动的维持和气血津液的生化,都有赖于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故称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肺气肃降,可将体内的水液不断地向下输送,经肾和膀胱的气化作用,生成尿液而排出体外。这就是肺在调节津液代谢中所起的作用,所以,又有“肺为水之上源”和“肺主行水”等说法。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肾藏有“先天之精”,为脏腑阴阳之本,生命之源,故称为“先天之本”。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心主血,脾统血,脾又为气血生化之源。故心与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血液的生成和运行两方面。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肾藏有“先天之精”,为脏腑阴阳之本,生命之源,故称为“先天之本”。
4、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发,即头发。中医学称“发为血之余”。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爪,即爪甲,包括指甲和趾甲。中医学认为,爪乃筋之延伸到体外的部分,故称“爪为筋之余”。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肾在志为恐,在体为骨,齿为骨之余,其华在发,开窍于耳及前后二阴,在液为唾,与冬气相通应。
5、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脾为生痰之源。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肺为贮痰之器。
6、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心与脾的关系
心主血,脾统血,脾又为气血生化之源。故心与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血液的生成和运行两方面。
心脾两虚:即气血两虚,脾气虚,心血虚。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脾与肾的关系
脾与肾的关系主要表现于先天后天的相互滋养方面。
此外,在津液代谢方面:脾主运化,肾主蒸腾气化,脾肾两脏密切配合,方能使津液代谢正常进行。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肺与肝的关系,主要表现于气机的调节方面。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肺与肾的关系,主要表现于津液的代谢和呼吸运动两个方面。
“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
肺肾之阴液亦相互资生。
7、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卫气:又称“卫阳”。主要由水谷精气所化生,运行于脉外。卫气活动力特别强,流动迅速,所以它不受脉管的约束,可运行于皮肤、分肉之间,布散于全身内外上下。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宗气,是指积于胸中之气,宗气在胸中积聚之处,称作“气海”,又称“膻中”。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元气根于肾,通过三焦而流行于全身,内至脏腑,外达肌肤腠理,推动和促进着人体的生长发育,温煦和激发着各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营气运行于全身血脉之中,成为血液的重要组成部分。故营气与血液的关系极为密切,可分而不可离,故常以“营血”并称。
8、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实中夹虚,指以邪实为主,兼见正气虚损的病机变化。如外感热病发展过程中,由于邪热炽盛,消灼津液而形成的实热伤津、气阴两伤病证,出现以高热、烦渴欲饮、尿少便干等主要表现,就属于实中夹虚的病机变化。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虚中夹实,指以正虚为主,兼夹邪实的病机变化。如脾阳不振,运化无权之水肿病,即属此类。这是由于脾失健运,气不化水,水湿停聚,泛溢肌肤所致。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在特殊情况下,还会出现疾病的现象与本质不完全一致的变化,在临床上形成疾病本质与症状不符的许多假象,如由于实邪结聚,阻滞经络,气血不能外达,可导致真实假虚的现象,称为“大实有羸状”;由于脏腑的气血不足,运化无力,可导致真虚假实的现象,称为“至虚有盛候”。
9、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若阳虚不能制阴而造成阴盛者,属虚寒证,不宜用辛温发散药以散阴寒,须用“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即扶阳益火之法,以消退阴盛。这种治疗原则也称为“阴病治阳”。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阴虚不能制阳而致阳亢者,属虚热证,一般不能用寒凉药直折其热,须用“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即用滋阴壮水之法,以抑制阳亢火盛。这种治疗原则亦称为“阳病治阴”。
三、综合分析选择题
1、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本题中肝区疼痛导致脘腹胀满,厌油腻等脾胃的症状,而肝属木,脾属土,题干中属于肝病传脾的表现,木过于强盛,则克土太过,造成土的不足,即称为“木乘土”。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根据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肝属木,脾属土,二者的关系是木克土。
2、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人体的脏腑、经络、形体、官窍,各有不同的生理机能,但都必须在心神的主宰和调节下分工合作,共同完成整体生命活动,故称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心主神明主要指心主宰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3、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失眠多梦”定位在心,说明心发生病变。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患者“失眠多梦,健忘恍惚”,说明心主神志的功能失常。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心开窍于舌,舌为心之外候,又称“舌为心之苗”。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腰膝酸软、遗精”定位在肾。正常情况下,心火必须下降于肾,助肾阳以温肾水,使肾水不寒;肾水必须上济于心,助心阴以濡心阳,使心火不亢,如此维持心肾阴阳水火协调平衡,称“水火既济”“心肾相交”。
4、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头昏眼花、视力减退、肢体麻木、月经量少”等症状,均为血虚的典型症状,肝具有贮藏血液的功能,故患者表现的症状,说明病变在肝。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根据患者症状,说明肝主藏血的功能异常。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肝在志为怒。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心悸、失眠、多梦”说明病位在心,在肝血虚的基础上,影响到了心,故应辨证为心肝血虚。
5、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患者畏寒喜暖,肢冷神迷是体内气虚,气的温煦作用失常的表现。故本题正确答案选D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气的功能包括推动作用、温煦作用、防御作用、固摄作用、气化作用。没有升举作用。故本题答案选E
6、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患者的症状属于暑邪侵袭人体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暑邪是六淫中唯一一种只有外感而无内生的邪气。
7、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患者属于邪热极盛,深伏于里,阳气被郁闭于内,不得外达肢体而格阴于外,故见热极生寒。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阴阳的相互转化性,即在一定条件下,阴阳可以发生相互转化,阴可以转化为阳,阳也可以转化为阴。如属阴的寒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属阳的热证;属阳的热证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转化为属阴的寒证。病变的寒热性质变化,其证候的阴阳属性也随之改变。
四、多项选择题
1、
【正确答案】 BD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对中医学基本特点的掌握。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一是整体观念,二是辨证论治。
2、
【正确答案】 ACD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阴阳的关系在治疗上的应用。
补其不足、损者益之、虚则补之都属不足之虚性病证的治疗原则,故可用于阴阳偏衰所致病证的治疗。
3、
【正确答案】 ACD
4、
【正确答案】 ABCE
【答案解析】 根据相生规律确定治则治法
多用于母病及子或子病及母(即子盗母气)等病证。“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基本治则,即是补母或泻子。治法:滋水涵木、培土生金、金水相生、益火补土等。D项为相克规律
5、
【正确答案】 ABCDE
【答案解析】 脾在志为思,在液为涎,在体合肌肉,主四肢,在窍为口,其华在唇。
6、
【正确答案】 ABC
【答案解析】 气是由父母先天之精气,饮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水谷精气),以及从自然界吸入的清气所组合而成。故本题答案选ABC
7、
【正确答案】 ACE
【答案解析】 偏阳质:是指具有代谢相对亢奋、身体偏热、多动、好兴奋等特性的体质类型。体质特征为:形体适中或偏瘦,但较结实;面色多略偏红或微苍黑,或呈油性皮肤,皮肤易生疮疖;食量较大,消化吸收功能健旺,大便易干燥,小便易黄赤;平素畏热喜冷,耐冬不耐夏,或体温略偏高;动则易出汗,口渴喜冷饮;精力旺盛,动作敏捷,反应灵敏,性欲较强,喜动好强;性格外向,易急躁;唇、舌偏红,苔薄易黄,脉象多数或细弦。
8、
【正确答案】 ABCDE
【答案解析】 疫疠邪气的致病特点:发病急骤,病情较重,症状相似,传染性强,易于流行。
9、
【正确答案】 BCD
【答案解析】 风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1)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 风邪善动而不居,具有升发、向上、向外的特性,故属阳邪。其性开泄,是指其易使腠理疏松开张而引发津气外泄。常伤及人体的上部(即头面)、阳经和肌表,使皮毛腠理疏松张开、津气外泄。出现头痛、汗出、恶风等症状。
(2)风邪善行而数变 “善行”,是指风邪致病,具有病位游移,行无定处的特性。“数变”,是指风邪致病,具有变幻无常和发病迅速的特点而言。如风疹块(荨麻疹)就有皮肤成片肿胀瘙痒,发无定处,此起彼伏的特点。一般发病多急,传变也较快。
(3)风为百病之长 风邪为六淫邪气的主要致病因素,凡寒、湿、燥、热诸邪,多依附于风邪而侵犯人体,如外感风寒、风热、风湿等。所以风邪常为外邪致病之先导,多兼他邪同病。
10、
【正确答案】 ABCDE
【答案解析】 湿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1)湿为阴邪,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 湿邪侵及人体,留滞于脏腑经络,最易阻遏气机,使气机升降失常,经络阻滞不畅,常可出现胸闷脘痞、小便短涩、大便不爽等症状。此外,湿为阴邪,易损伤阳气。脾主运化水湿,其性喜燥而恶湿,故外感湿邪,留滞体内,常先困脾气,使脾阳不振,运化失职,水湿停聚,出现腹泻、尿少、水肿、腹水等病症。
(2)湿性重浊 “重”,即沉重或重着之意。是指感受湿邪,常可见头重如裹,周身困重, 四肢酸懒沉重等症状。若湿邪留滞经络关节,则阳气输布受阻,故见肌肤不仁,关节疼痛重着等,又称“湿痹”或“着痹”。“浊”,即秽浊,多指分泌物秽浊不清而言。其临床症状,如面垢眵多、大便溏泻、下痢黏液脓血、小便浑浊、妇女白带过多、湿疹浸淫流水等,都是湿邪秽浊的临床表现。
(3)湿性黏滞 “黏”,即黏腻,“滞”,即停滞。湿邪黏腻停滞,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指湿邪致病临床表现多黏滞不爽:如排出物及分泌物多滞涩而不畅,二是指湿邪为病多缠绵难愈,病程较长或反复发作。
(4)湿性趋下,易伤阴位 湿邪伤人,其病多见于下部,如下肢水肿明显。此外,淋浊、带下、泄痢等病证,亦多由湿邪下注所致。
11、
【正确答案】 ABE
【答案解析】 由于实邪结聚,阻滞经络,气血不能外达,可导致真实假虚的现象,称为“大实有羸状”。
12、
【正确答案】 BCDE
【答案解析】 未病先防,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则和方法。
(1)培养正气,提高抗病能力
①重视精神调养。
②加强身体锻炼。
③注意生活起居。
④人工免疫。
(2)消灭病邪,防止邪气侵害
①药物杀灭病邪。
②讲究卫生。
③避免病邪侵害。
④防范各种外伤。
13、
【正确答案】 ABCDE
【答案解析】 康复,在中医学中多指病后身心的恢复。康复医学,指减轻或消除伤病者、残疾者身体上和精神上的功能缺陷,使其尽可能地恢复生活和工作能力的一门科学。
康复的原则
(1)形神共养
①养形重在养精血保胃气。
②养神重在调神护神。
(2)调养气血阴阳
①调养气血。
②调整阴阳。
③调理脏腑。
④疏通经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