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药师

导航

2017执业药师考试《中药综合知识》备考试题及答案(5)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7-04-13

  【解析】白色主虚寒证、失血证。

  白为气血不荣之候,凡阳气虚衰,气血运行无力,或耗气失血,致使气血不充,颜面俱呈白色。

  若晄白而虚浮,多属阳气不足,

  淡白而消瘦,多为营血亏损。

  若急性病突然面色苍白,常属阳气暴脱的证候。

  里寒证剧烈腹痛,或虚寒战栗时,也可见面色苍白,则为阴寒凝滞,经脉拘急所致。

  [62~63]

  A.恶寒发热 B.但寒不热 C.但热不寒

  D.寒热往来 E.长期低热

  62.里实热证的症状( )。

  63.外感表证的症状( )。

  [62~63] C、A

  【解析】疾病初起即有恶寒发热,多见于外感表证

  壮热(但热不寒):病人高热不退,不恶寒反恶热,称为壮热,多见于风寒入里化热,或风热内传的里实热证。

  [64~65]

  A.日晡热甚

  B.午后热甚,身热不扬

  C.午后或人夜发热

  D.热自深层向外透发

  E.低热日久不止,面面色白,食少乏力

  64.阳明潮热的发热特点是

  65.湿温潮热的发热特点是

  [64~65] A、B

  【解析】

  ①阴虚潮热:每当午后或入夜即发热,属于“阴虚生内热”,且以五心烦热为特征,甚至有热自深层向外透发的感觉,故又称“骨蒸潮热。”常兼见盗汗、颧赤、口咽干燥、舌红少津等症。

  ②湿温潮热:以午后热甚,身热不扬为特征。其病多在脾胃,因湿遏热伏,热难透达,所以身热不扬,初扪之不觉很热,扪之稍久则觉灼手。多伴有胸闷呕恶、头身困重、大便溏薄、苔腻等症。

  ③阳明潮热:是由于胃肠燥热内结所致,因其常于日晡阳明旺时而热甚,故又称“日晡潮热”,常兼见腹满痛拒按,大便燥结,手足汗出,舌苔黄燥、甚则生芒刺等症。

  [66~67]

  A.盗汗 B.自汗 C.战汗 D.大汗 E.绝汗

  66.经常汗出不止,活动后加重( )。

  67.入睡则汗出,醒后则汗止( )。

  [66~67] B、A

  【解析】

  自汗:经常汗出不止,活动后加重的是自汗,多因气虚卫阳不固所致。故常伴有神疲、乏力、气短,畏寒等阳气虚损的症状。

  盗汗:入睡则汗出,醒后则汗止,谓之盗汗,多因阴虚而致。阴虚则阳亢,阳热亢盛,蒸发阴津而为汗,故常伴有五心烦热、失眠、颧红、口咽干燥等症。

  [68~69]

  A.口渴多饮 B.口渴不多饮

  C.口渴喜热饮 D.大渴引饮,小便量多

  E.口干,但欲漱水不欲咽

  68、热入营血症的症状是

  69、消渴的症状是

  [68~69] B、D

  【解析】

  口渴多饮,常见于热证,大渴喜冷饮,为热盛伤津;

  渴喜热饮,饮量不多或口渴欲饮,水入即吐,小便不利,多为痰饮内停,水津不能上承之证;

  口渴而不多饮,常见于急性热病,多属热人营血;

  口干,但欲漱水不欲咽,可见于瘀血;

  大渴引饮,小便量多,是为消渴

  [70~73]

  A.肝胆实热 B.脾胃湿热 C.肝胃蕴热

  D.食积内停 E.脾虚不运

  70.口淡乏味多见于

  71.口中酸馊多见于

  72.口甜而腻多见于

  73.口中泛酸多见于

  [70~73] E、D、B、C

  【解析】

  口苦,多见于热证,特别是常见于肝胆实热的病变;

  口甜而腻,多属脾胃湿热;

  口中泛酸,多为肝胃蕴热;

  口中酸馊,多为食积内停;

  口淡乏味,常见于脾虚不运。

  [74~75]

  A.气滞便秘 B.气虚便秘 C.虫积便秘

  D.食积便秘 E.热结便秘

  74.塞因塞用适用于

  75.补益法适用于

  [74~75] B、B

  【解析】塞因塞用:是以补开塞,即用补虚药——闭塞不通

  [76~77]

  A.反治 B.正治 C.标本兼治

  D.扶正祛邪 E.扶正固表

  76.以热治热为

  77.以补开塞为

  [76~77] A、A

  【解析】反治主要有“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

  热因热用 是以热治热,即用热性药物治疗具有假热症状的病证。适用于阴寒内盛,格阳于外,反见热象的真寒假热证。

  塞因塞用 是以补开塞,即用补虚药治疗具有闭塞不通症状的病证。适用于因虚而闭阻的真虚假实证。

  [78~80]

  A.先煎 B.后下 C.包煎 D.冲服 E.烊化

  78.使用龟鹿二仙胶时应

  79.使用钩藤时应

  80.使用车前子时应

  [78~80]E、B、C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