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学知识二》全真模拟试题(四)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8-06-07
中三、综合分析选择题
1、中药的功效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通过临床实践推导而得,故其表述用语也基本上与中医的治疗学或辨证学等相呼应。包括按中医辨证学分类和按中医治疗学分类。
<1> 、按中医治疗学分类,属于祛邪功效的是
A、排石
B、止痛
C、杀虫
D、降血脂
E、截疟
<2> 、按中医辨证学分类,属于八纲辨证的功效是
A、解毒
B、温里
C、利水
D、生津
E、开胃
<3> 、按中医治疗学分类,属于对病证功效的是
A、平喘
B、止痛
C、开窍
D、利胆退黄
E、涩肠止泻
2、洋金花为茄科植物毛曼陀罗和白曼陀罗的花,为重要中药。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洋金花中的莨菪碱及其外消旋体阿托品有解痉镇痛、解救有机磷中毒和散瞳作用;东莨菪碱除具有莨菪碱的生理活性外,还有镇静、麻醉作用。
<1> 、洋金花主要化学成分为莨菪烷类生物碱,莨菪碱的外消旋体是
A、N-去甲莨菪碱
B、阿托品
C、山莨菪碱
D、东莨菪碱
E、樟柳碱
<2> 、洋金花食用过量或误食易致中毒,其中毒的机制主要是
A、M-胆碱反应
B、N-胆碱反应
C、M、N-胆碱反应
D、N1-胆碱反应
E、N2-胆碱反应
3、黄酮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生理活性多样。根据结构中三碳链的氧化程度、B-环联接位置(2-或3-位)以及三碳链是否成环等特点,将主要黄酮苷类成分进行分类(部分结构):
<1> 、以下选项中属于黄酮类的是
A、葛根素
B、橙皮苷
C、大豆苷
D、黄芩苷
E、芦丁
<2> 、以下选项中属于黄酮醇类的是
A、葛根素
B、橙皮苷
C、大豆苷
D、黄芩苷
E、芦丁
<3> 、以下选项中属于二氢黄酮类的是
A、葛根素
B、橙皮苷
C、大豆苷
D、黄芩苷
E、芦丁
4、麝香是鹿科动物马麝、林麝和原麝的雄体香腺囊中的分泌物,是常用的贵重中药材之一。麝香的化学成分较为复杂,麝香中含有麝香酮、降麝香酮、麝香吡啶和羟基麝香吡啶A、B等10余种雄甾烷衍生物。
<1> 、麝香的质量控制成分是
A、熊去氧胆酸
B、L-3-甲基十五环酮
C、鹅去氧胆酸
D、雄甾烷类
E、蟾蜍甾二烯类
<2> 、麝香的雄性激素样作用的活性成分是
A、熊去氧胆酸
B、L-3-甲基十五环酮
C、鹅去氧胆酸
D、雄甾烷类
E、蟾蜍甾二烯类
5、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定量的液体辅料拌炒,使辅料逐渐渗入药物组织内部的炮制方法称为炙法。炙法根据所用辅料不同,可分为酒炙、醋炙、盐炙、姜炙、蜜炙、油炙等。
<1> 、清宁片的辅料用量是
A、每100kg大黄片或块,用黄酒55kg,熟蜜40kg
B、每100kg大黄片或块,用黄酒75kg,熟蜜30kg
C、每100kg大黄片或块,用黄酒75kg,熟蜜40kg
D、每100kg大黄片或块,用黄酒65kg,熟蜜30kg
E、每100kg大黄片或块,用黄酒45kg,熟蜜15kg
<2> 、醋炙时,每100kg药物所用米醋的量最多不超过
A、50kg
B、20kg
C、10kg
D、35kg
E、30kg
<3> 、鳖血柴胡炮制时的辅料用量是
A、每100kg柴胡片,用鳖血10kg,黄酒25kg
B、每100kg柴胡片,用鳖血20kg,黄酒25kg
C、每100kg柴胡片,用鳖血5kg,黄酒20kg
D、每100kg柴胡片,用鳖血13kg,黄酒25kg
E、每100kg柴胡片,用鳖血16kg,黄酒22kg
6、某口服混悬剂的【处方】组成如下
布洛芬20g 甲基纤维素20g
山梨醇250g 甘油30ml
枸橼酸适量 加蒸馏水至1000ml
<1> 、以上处方中甲基纤维素属于
A、润湿剂
B、絮凝剂
C、反絮凝剂
D、润滑剂
E、助悬剂
<2> 、影响混悬型液体制剂稳定性的因素不包括
A、温度
B、微粒间的排斥力与吸引力
C、湿度
D、混悬粒子的沉降
E、微粒增长与晶型转变
7、片剂始创于19世纪40年代,中药片剂的生产与上市始于20世纪50年代。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现代药学的发展,新工艺、新技术、新辅料、新设备在片剂研究和生产中的不断应用,中药片剂的成型工艺、生产技术日臻完善,中药片剂的类型和品种不断增加,质量迅速提高,已发展成为临床应用最广泛的剂型之一。
<1> 、在水中能迅速崩解并均匀分散的片剂为
A、缓释片
B、泡腾片
C、可溶片
D、咀嚼片
E、分散片
<2> 、具有局部刺激性的药物,不得制成
A、可溶片
B、阴道片
C、分散片
D、缓释片
E、舌下片
8、某药材,呈不规则圆锥形,稍弯曲,中部多向一侧膨大。表面棕褐色或灰棕色。断面形成层环纹呈多角形。气微,味辛辣、麻舌。
<1> 、该药材主要产地为
A、四川
B、河南
C、黑龙江
D、浙江
E、陕西
<2> 、该药材的药用部位为
A、子根
B、母根
C、根及根茎
D、鳞茎
E、根茎
<3> 、与该药材来源相同的药材为
A、大青叶
B、北沙参
C、赤芍
D、附子
E、黄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