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执业药师中药学知识一预习讲义:第六章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9-03-26
中第六章 中药制剂与剂型
第一节 中药制剂的剂型分类选择
复习要点:
1.剂型的不同分类方法及涉及的剂型
2.剂型与疗效
3.剂型选择的基本原则
一、中药制剂的剂型分类
1.按物态分类
液体、固体、半固体、气体。
2.按分散系统分类(详见第五节 液体药剂)
真溶液、胶体溶液、乳浊液、混悬液型。
3.按制法分类
浸出药剂、灭菌制剂(注射、滴眼)。
4.按给药途径和方法分类
①经胃肠道给药(首过效应)
注意,包括经直肠给药的栓剂、灌肠剂!
②不经胃肠道给药
注射:静脉、肌内、皮下、皮内、穴位
呼吸道:气雾剂、吸入剂
皮肤:洗、搽、软膏、涂膜、凝胶
黏膜:滴眼、滴鼻、舌下片/膜、含漱
二、剂型与疗效的关系
1.改变作用速度
2.改变作用性质
3.影响疗效
4.改变毒副
5.产生靶向
三、剂型选择的基本原则
1.根据药物性质
不宜口服:在胃肠道不稳定、对胃肠道有刺激性、不被胃肠道吸收、首过易失效。
2.根据临床治疗的需要(病有缓急、证有表里)
不同剂型、不同给药方式药物起效快慢:
静脉注射>吸入气雾剂>肌内注射>皮下注射>直肠或舌下给药>口服液体>口服固体(片剂、丸剂)>皮肤(外用膏剂)
3.根据“五方便”
用、产、带、运、贮
第二节 中药制剂卫生与稳定性
复习要点:
1.中药制剂卫生
微生物限度标准、可能被微生物污染的途径
2.中药制剂的稳定性
影响因素、提高稳定性的方法
一、制剂卫生——高标准、严要求
药品被微生物污染可能会发生变质失效
危害患者健康
在药品生产、贮存、销售等过程中应采取各种措施防止微生物污染
1.微生物限度
①无菌制剂
a.制剂通则、品种项下要求无菌、标示无菌
b.用于手术、烧伤、严重创伤局部给药制剂
②非无菌制剂(需氧菌总数、霉菌+酵母菌总数、控制菌)
a.化药药品
b.生物制品
c.中药制剂(不含药材原粉、含药材原粉)
d.药用原料及辅料(控制菌未统一规定)
2.不得检出的控制菌都有什么?
①口服:大肠埃希菌
含脏器提取物:大+沙门菌
含原粉:大+沙门菌+耐胆盐革兰阴性菌
②吸入:大+耐胆+金葡菌+铜绿假单胞菌
③耳用、皮肤、直肠、其他局部:金铜
④口腔黏膜、齿龈、鼻用:大金铜
⑤阴道、尿道:金铜+念珠+梭(中药制剂)
⑥研粉口服用饮片(贵细、直接口服、泡服):沙
3.中药制剂可能被微生物污染的途径
二、中药制剂的稳定性
药品的质量特性:满足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的要求有关的固有特性。
1.有效性(效应程度)
2.安全性
3.稳定性
4.均一性
物理、化学(降解反应:水解、氧化、异构化、聚合、脱羧)、生物学(微生物污染)。
进销存系统:近效期预警
1.易水解和易氧化药物
水解:酯类、酰胺类、苷类
氧化:具酚羟基或潜在酚羟基、含有不饱和碳链的油脂、挥发油。
2.影响中药制剂稳定性的因素
1.处方因素
药液pH、溶剂、基质、辅料。
2.制剂工艺
3.贮藏条件
温度、光线、氧气和金属离子、湿度和水分、包装材料。
QIAN:温室光氧金宝财
3.提高中药制剂稳定性的方法
①延缓水解
调节pH、降低温度、改变溶剂、制成干燥固体。
②防止氧化
调节pH、降低温度、避光、驱逐氧气、添加抗氧剂、控制微量金属离子。
4.制剂的包装与贮藏要求
遮光:用不透光的容器包装。
避光:避免日光直射。
第三节 散剂
一、特点
1.比表面积较大,易分散→吸收,起效迅速;
2.制备简单→医院制剂;
3.对疮面有机械性保护作用;
4.口腔、耳鼻喉、伤科、外科、小儿;
5.易吸湿、易氧化变质。
二、不宜制成散剂的药物
1.易吸湿
2.易氧化变质
3.刺激性大
4.含挥发性成分多且剂量大
湿痒刺激灰大
三、散剂的分类
1.按医疗用途:内、局部(撒布/调敷/吹入)、内外
2.按药物组成:单味药、复方
3.按药物性质:普通、特殊
(含毒性、含液体、含低共熔)
薄荷脑+樟脑
薄荷脑+冰片
4.按剂量:分剂量、非剂量
九分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