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药师

导航

2019执业药师中药专业知识一辅导资料:第一章中药与方剂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8-11-28

  第一章 中药与方剂

  第一节 历代本草代表作简介

著作

年代

作者

意义

《神农本草经》

汉代

假托神农

载药365种,以上、中、下三品分类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

《本草经集注》

魏晋南北朝

陶弘景

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法

《新修本草》

隋唐

长孙无忌等

开创了图文对照法编撰药学专著的先例。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药典性本草,并被今人誉为世界上第一部药典

《经史证类备急本草》

宋代

唐慎微

该书图文对照,方药并收,医药结合,集宋以前本草之大成

《本草纲目》

明代

李时珍

集我国16世纪以前药学成就之大成,将本草学的发展提高到一个空前的高度,对世界医药学和自然科学的许多领域做出了举世公认的卓越贡献

《本草纲目拾遗》

清代

赵学敏

载药921种,其中新增716种,创古本草增收新药之冠

《中华本草》

当代

中医药管理局

全面总结了中华民族2000余年来传统药学成就,集中反映了20世纪中药学科、藏药学科、蒙药学科、维药学科、傣药学科及苗药学科的发展水平

  第二节 中药的性能

  一、概述

  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有毒无毒等。

  二、四气

  (一)含义

  药物具有的寒、热、温、凉四种药性。

  (二)所示效用

  寒凉性药物: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热毒等作用;

  温热性药物:具有温里散寒、补火助阳、温经通络、回阳救逆等作用。

  (三)阴阳属性:温热属阳,寒凉属阴。

  三、五味

性能

功效

使用注意

能散、能行

发散、行气、活血

气虚阴亏者慎用

能补、能缓、能和

补虚、和中、缓急、调和药性

湿阻、食积、中满气滞者慎用

能收、能涩

收敛固涩

邪未尽之证均当慎用

能泄、能燥、能坚

通泄、降泄、清泄、燥湿、坚阴、坚厚肠胃

津液大伤及脾胃虚弱者不宜大量用

能软、能下

软坚散结、泻下通便

高血压动脉硬化少食

能收、能敛

收敛固涩

邪气未尽者慎用

能渗、能利

渗湿利水

阴虚津亏者慎用

  四、升降浮沉

  (一)含义

  升降浮沉,即指药物在人体的作用趋向。

(二)升降浮沉确定依据

质地轻重

花、叶类质轻的药——升浮
种子、果实及矿物、贝壳类质重的药——沉降

气味厚薄

味薄——升,味厚——沉
气薄——降,气厚——浮

性味

性温热、味辛甘淡的药——升浮
性寒凉、味酸苦咸的药——沉降

效用

能降泄、通便——沉降
能升提、宣发——升浮

  (三)所示效用

  升浮类药:升阳发表、祛风散寒、涌吐、开窍等作用。

  沉降类药:泻下、清热、利水渗湿、重镇安神、潜阳息风、消积导滞、降逆止呕、收敛固涩、止咳平喘等作用。

  (四)临床应用

  1.顺其病位选择用药

  病变部位在上在表者,宜升浮药。

  病变部位在下在里者,宜沉降药。

  2.逆其病势选择用药

  治疗病势下陷类病证,用升浮药。

  治疗病势上逆类病证,用沉降药。

  (五)阴阳属性

  升浮属阳,沉降属阴。

  (六)影响因素

  ①炮制:如酒炒则升、姜汁炒则散、醋炒则收敛、盐水炒则下行等。

  ②配伍:少量性属升浮的药,在同较多的沉降药配伍时,其升浮之性可受到一定制约;反之,少量性属沉降的药,在同较多的升浮药配伍时,其沉降之性可受一定制约。

  五、归经

  (一)理论基础

  1.脏象学说

  酸枣仁(养心安神)、远志(宁心安神)、朱砂(镇惊安神)、麝香(开窍醒神)归心经。

  2.经络学说

  羌活归膀胱经等。

  (二)确定依据

  1.药物特性

  如辛入肺,陈皮、半夏、荆芥均味辛,故归肺经;甘入脾,饴糖、甘草、党参均味甘,故归脾经,等等。

  2.药物疗效

  如苏子、白前能治疗咳喘,归肺经;茯神、柏子仁能治疗心悸、失眠归心经,等等。

  六、有毒与无毒

  (一)“毒”的特性

  物之能害人即为毒,这是狭义的毒。

  广义的“毒”含义有二:一为药物的总称:二为药物的偏性。

  (二)确定依据

  1.是否含毒害成分

  2.整体是否有毒

  3.用量是否适当

  “用量是否适当”尤为重要,它是确定药物有毒无毒的关键。

  (三)影响有毒无毒的因素

  主要有品种、来源、入药部位、产地、采集时间、贮存、加工炮制、剂型、制剂工艺、配伍、给药途径、用量、用药次数与时间长短、皮肤与黏膜的状况、施用面积的大小、患者的体质、年龄、性别、种属、证候性质以及环境污染等。

  (四)使用有毒药的注意事项

  1.用量要适当,采用小量渐增法投药,切忌初用即给足量,以免中毒。

  2.采制要严格,在保证药效的前提下,严格把住采制药各个环节,杜绝伪劣品。

  3.用药要合理,杜绝乱用滥投,孕妇、老幼及体弱者忌用或慎用毒烈之品。

  4.识别过敏者,及早予以防治。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