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药师

导航

2016年执业药师考试《药学综合知识》讲义:第四单元第三节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6-06-22

  第三节 药源性疾病

遗传因素

1、异烟肼的代谢酶N-乙酰转移酶,个体间差异很大

2、苯妥英钠由羟化酶代谢

3、胆碱酯酶有遗传性缺陷的患者

药物制剂因素

1、药品赋形剂、溶剂、稳定剂或染色剂等因素

①胶囊中色素常可引起固定性药疹;
②2006年我国发生的“亮菌甲素”事件是由于用二甘醇代替丙二醇造成的。

2、药物副产物、分解产物所致的

阿司匹林中的副产物,乙酰水杨酰水杨酸和乙酰水杨酸酐能引起哮喘、慢性荨麻疹等药源性疾病  

②阿司匹林的制剂标准中,游离水杨酸能够引起腹痛。

③散瞳药和缩瞳药,配制眼药过程中pH值的改变影响了该药稳定性,产生分解产物直接刺激组织,逐渐形成慢性结膜炎。
④阿托品和毛果芸香碱分解产物都有刺激性。
⑤静脉注射用糖中,可分离出多糖类化合物,偶可观察过敏反应

3、污染物、异物所致的

①血液制品:引起的艾滋病、乙型肝炎、丙型肝炎。
②输液中颗粒物:引起的药源性疾病主要有肺部异物肉芽肿

药物的使用因素

如:庆大霉素的神经肌肉阻滞作用与其血药浓度有关,故中国药典规定该药用于肌内注射或静脉滴注,不得静脉注射,如果直接静脉注射则易引起呼吸抑制。

常见药源性疾病

1、药源性胃肠道损害

1、导致消化道溃疡及出血

非甾体抗炎药、呋塞米、依他尼酸、利血平、

吡喹酮、维生素D

2、导致恶心呕吐

硫酸亚铁、抗酸药、丙戊酸钠、氨茶碱、吡喹酮、抗肿瘤药

3、导致肠蠕动减慢甚至肠麻痹

抗胆碱药(阿托品、东莨菪碱)、抗精神病药(氯丙嗪、氯氮平)、抗抑郁症(丙咪嗪、阿米替林)、抗组胺药(氯苯那敏)

★抗精抗郁抗组胺,类同阿托抗胆碱,肠道抑制肠麻痹,

★尿道抑制尿潴留房水增多青光眼,老人用药需谨慎。

2、药源性肝损害

①咪唑类抗真菌药:酮/氟/伊曲康唑、灰黄霉素有肝衰竭的报道;
抗结核药:异烟肼、对氨基水杨酸、利福平、吡嗪酰胺等;
HMG-CoA还原酶抑制剂类药:他汀类
非甾体类解热镇痛消炎药:对乙酰氨基酚、吡罗昔康、双氯芬酸、舒林酸;
沙坦类抗高血压药:氯沙坦等。
抗癫痫/惊厥药物:苯妥英钠、丙戊酸钠、卡马西平;
麻醉剂:氟烷、异氟烷;
胰岛素增敏剂:曲格列酮、比格列酮、罗格列酮
其它:拉贝洛尔、烟酸、丙硫氧嘧啶、奎尼丁、乙醇、甲基多巴

3、药源性肾损害

①氨基糖苷类: 肾毒性大小的顺序为:新霉素>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奈替米星>链霉素。
  原因:经肾排泄,原型排出;在肾浓集,直接肾毒;早期肾损,尿量不少,失钾失镁,低钾低镁;肌酐升高,早期信号;急性肾衰,尿少透析。 

阿昔洛韦:高浓度快速滴注、失水患者大剂量口服;
 水溶性差、输液过少而析出结晶,阻塞肾小管、肾小球→肾衰竭
非甾体抗炎药:丙酸衍生物类(布洛芬)、吲哚乙酸衍生物类(吲哚美辛)、吡唑酮衍生物(羟基保泰松)及水杨酸类(阿司匹林)。
  原因:抑制肾脏的环氧酶,从而使前列腺素合成障碍,如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急性肾衰竭、钠潴留或尿潴留等。

血管收缩药:去甲肾上腺素、甲氧胺、苯肾上腺素等;  
  可产生肾血管痉挛而致急性肾衰竭、少尿或无尿

顺铂损伤各级肾小管;顺铂引起的肾损害一般是可逆的,呈剂量依赖性;顺铂持续缓慢滴注,并在输注前、后12h给予加氯化钾的足量生理盐水和呋塞米,保持尿量≥100ml/h,可降低顺铂所致肾小管坏死的发生率。

含有马兜铃酸的中药:主要特点是肾间质纤维化,可表现为急、慢性肾衰竭。以慢性肾衰竭最为多见。

其他:头孢菌素类(一、二代)、磺胺类、喹诺酮类、四环素类、两性霉素B、多黏菌素;含汞制剂、白消安、利福平、利尿剂、糖皮质激素、促皮质激素、甲睾酮、苯丙酸诺龙、丙酸睾酮、环孢菌素A、造影剂等。

4、药源性血液系统损害

再生障碍性贫血

氯霉素;磺胺类;非甾;甲亢药;抗肿瘤药

粒细胞减少症

氯霉素;磺胺类;非甾;甲亢;氯氮平;锑制剂、异烟肼

溶血性贫血

磺胺类、氯丙嗪、非甾、苯妥英钠、VK
抗结核:异烟肼、利福平、对氨基水杨酸

抗疟疾:氯喹、阿的平、伯氨喹      抗麻风:氨苯砜

血小板减少症

抗肿瘤药:阿糖胞昔、环磷酰胺、白消安、甲氨蝶呤、巯嘌呤。

噻 嗪 类:氢氯噻嗪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利福平、阿苯达唑

★“一黄一绿一非甾,血液损害总存在”“抗疟、抗麻、抗结核,抗红细胞致溶血”

氯霉素再障、粒细胞减少;磺胺类再障、粒细胞减少、溶血性贫血;
非甾体抗炎药再障、粒细胞减少、溶血、胃肠道损害、肾损害。

5、药源性神经系统疾病

1、锥体外系

①抗精神病药:氯丙嗪及衍生物、氟哌啶醇、五氟利多、碳酸锂

②抗高血压药:利血平、甲基多巴③左旋多巴、甲氧氯普胺、吡罗昔康

2、癫痫发作

①中枢神经兴奋药物:哌甲酯、茶碱、咖啡因、安非他明、可卡因、等;
②几乎所有的抗精神病药;③抗抑郁药:丙米嗪及马普替林;
④抗心律失常药:如利多卡因、美西律,

⑤抗菌药:如异烟肼、两性霉素B;⑥抗疟药:氯喹、乙胺嘧啶、奎宁。
⑦抗组胺药、驱虫药、麻醉药、抗肿瘤药

3、听神经障碍

①氨基糖苷类、②抗疟药(氯喹、奎宁)、③水杨酸类、④依他尼酸等。
★★★抗疟药溶血、癫痫、耳聋

6、药源性高血压

(1)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之间平衡失调,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使血压升高↑:
①三环类抗抑郁药:减弱可乐定、甲基多巴和胍乙啶降压作用。
②麻醉药(如普鲁卡因、利多卡因、丙泊酚等)③阿片受体拮抗药(如纳洛酮等)④酒精及含酒精制剂⑤咖啡因及含咖啡因药物⑥中枢神经系统兴奋药(哌甲酯、苯丙胺等)⑦通过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升高血压(如含雌激素避孕药)

(2)通过水钠潴留引起高血压:
含钠注射液②含钠抗感染药物(如青霉素钠、头孢呋辛钠等)③含钠制酸剂(如碳酸氢钠等);④糖皮质激素可促进肾小管对钠的重吸收;⑤盐皮质激素可促进远端肾小管对钠的重吸收和钾的排泄

(3)非甾体抗炎药可升高血压。抑制环氧化酶活性
(4)中药甘草有效成分为甘草酸,其水解产物甘草次酸有醛固酮样作用,长期使用可致水钠潴留、低钾、低肾素、高血压和醛固酮分泌减少,继而高血压。即假性醛固酮增多症

(5)抗肿瘤药物(如紫杉醇、顺铂、舒尼替尼、贝伐珠单抗)可使NO生成减少,内皮肽-1系统激活,致急性肾衰竭,使肾素水平升高,造成继发肾性高血压。

(6)直接收缩血管血压↑:曲马多、芬太尼、萘甲唑啉、麻黄碱、伪麻黄碱、去氧肾上腺素等可、垂体后叶素、麦角碱、麦角新碱

(7)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可使血液黏度↑、血容量↑,血压↑

药源性疾病的治疗

(1)用致病药物(2)除体内残留的致病药物(输液、利尿、导泻、洗胃、催吐、透析等)
(3)拮致病药物(4)整治疗方案(5)症治疗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