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执业药师药学专业知识一基础知识解读:第十一章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9-05-08
中第八节 抗病毒药
核苷类抗病毒药:核苷类(夫定类)、开环核苷类(洛韦类);
非核苷类抗病毒药:利巴韦林、金刚烷胺、金刚乙胺、膦甲酸钠、奥司他韦。
一、核苷类
1.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基于代谢拮抗的原理设计。需在体内转变成三磷酸酯形式发挥作用(共有作用机制)。
包括嘧啶核苷类和嘌呤核苷类。齐多夫定(抗逆转录酶病毒药)、司他夫定、拉米夫定、恩曲他滨。
2.开环核苷类抗病毒药物:阿昔洛韦(开环鸟苷类似物,链中止剂)、更昔洛韦(巨细胞病毒)、喷昔洛韦(更昔洛韦生物电子等排衍生物)、泛昔洛韦(二乙酯,喷昔洛韦前药)。
二、非核苷类
利巴韦林(广谱抗病毒药)、金刚烷胺、金刚乙胺、膦甲酸钠(疱疹病毒)、奥司他韦(流感病毒)。
第九节 抗肿瘤药
直接影响DNA结构和功能:氮芥、乙撑亚胺等4类;
干扰核酸生物合成:嘧啶、嘌呤和叶酸拮抗剂;
抑制蛋白质合成:长春碱和紫杉烷类;
调节体内激素平衡:雌激素调节剂和雄激素拮抗剂;
靶向抗肿瘤药:替尼类;
放疗与化疗的止吐药:司琼类。
一、直接影响DNA结构和功能的药物
烷化剂:能与生物大分子中含丰富电子的基团(如氨基、巯基、羟基、羧基、磷酸基等)发生共价结合,使其丧失活性或使DNA分子发生断裂。
1.氮芥类:β-氯乙胺是关键药效基团。
美法仑:烷基化来自β-氯乙胺,载体为L-苯丙氨酸。
环磷酰胺:体外无效,体内活化成去甲氮芥发挥作用,前药。
异环磷酰胺:前药,须和尿路保护剂美司纳(巯乙磺酸钠)联用,以降低毒性。
2.乙撑亚胺类:塞替派(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替哌的前药。可直接注射入膀胱,治疗膀胱癌的首选药。
3.金属配合物抗肿瘤药物
顺铂、卡铂、奥沙利铂(用于对顺铂和卡铂耐药的肿瘤株,第一个显现对结肠癌有效的铂类烷化剂)。
4.拓扑异构酶抑制剂
(1)作用于拓扑异构酶Ⅰ的抑制剂:喜树碱(中国特有珙桐科植物喜树中分离的含五个稠和环的内酯生物碱)、羟基喜树碱、伊立替康(属7-乙基-10-羟基喜树碱(SN-38)的前药)、拓扑替康。
(2)作用于拓扑异构酶Ⅱ的抑制剂:依托泊苷和替尼泊苷。替尼泊苷活性大于依托泊苷,但依托泊苷化疗指数较高。
依托泊苷为小细胞肺癌化疗首选药物。
替尼泊苷脂溶性高,可透过血-脑屏障,为脑瘤首选药物。
依托泊苷磷酸酯:4’位酚羟基上引入磷酸酯,前药,其水溶性得到增加。
二、干扰核酸生物合成的药物(抗代谢药)
抑制肿瘤细胞生存和复制必需的代谢途径,导致肿瘤细胞死亡。
临床常用嘧啶类、嘌呤类、叶酸类抗代谢药。
1.嘌呤拮抗剂:巯嘌呤、巯鸟嘌呤。
2.嘧啶类抗代谢药:尿嘧啶(治疗实体肿瘤首选的氟尿嘧啶、去氧氟尿苷)和胞嘧啶(阿糖胞苷、吉西他滨(体内代谢成有活性的二磷酸吉西他滨和三磷酸吉西他滨发挥作用)、卡培他滨(5-FU的前体药))。
3.叶酸拮抗剂:甲氨蝶呤(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用亚叶酸钙解毒)、亚叶酸钙(叶酸在体内的活化形式,与甲氨蝶呤合用可降低毒性,不降低抗肿瘤活性)和培美曲塞(多靶点抑制作用的抗肿瘤药物,用于非小细胞肺癌和耐药性间皮瘤)。
三、抑制蛋白质合成与功能的药物(干扰有丝分裂药物)
长春碱类抗肿瘤药:主要有长春碱(夹竹桃科植物长春花提取的生物碱)、长春新碱(疗效超长春碱,且无交叉耐药性,对光敏感)、长春地辛(长春酰胺)、长春瑞滨。
紫杉烷类:紫杉醇(来自红豆杉树皮,二萜类化合物,治疗卵巢癌及乳腺癌的有效药物)和多西他赛。
四、调节体内激素平衡的药物
1.雌激素调节剂:雌激素调节药物和芳构酶抑制剂。
(1)雌激素调节药物
他莫昔芬(药用顺式异构体)、托瑞米芬。
(2)芳构酶抑制剂
氨鲁米特、依西美坦、来曲唑和阿那曲唑。
2.雄激素拮抗剂
氟他胺:非甾体类抗雄激素药物,除具抗雄激素作用外,无任何激素样作用。
五、靶向抗肿瘤药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替尼类。
六、放疗与化疗的止吐药
拮抗5-HT3受体,司琼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