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药师

导航

2018年执业药师药学专业知识一新教材精讲:第十一章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8-08-29

  第六节 内分泌系统疾病用药

  一、甾体激素类

  基本母核:孕甾烷、雄甾烷和雌甾烷。

  1.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可的松和氢化可的松 :天然存在。酯类前药 ,如醋酸氢化可的松 ,提高脂溶性,提高药效并延长作用时间。

  泼尼松和氢化泼尼松:增加双键 ,增加与受体的亲和力,改变药动学性质,抗炎活性增大,但不增加钠潴留作用。

  6α-和9α-位同时引入氟,可显著增加活性 。单纯在9α-引入氟,抗炎活性和钠潴留副作用会同时增加,无实用价值。

  地塞米松和倍他米松: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的强效皮质激素。

  2.雌激素

  雌激素属雌甾烷天然雌激素有雌二醇、雌酮和雌三醇

  天然雌激素可被肠道微生物降解,口服几乎无效

  雌二醇结构改造的目的:延长作用时间和口服有效

  苯甲酸雌二醇和戊酸雌二醇:雌二醇3位和17β位羟基酯化,得到作用时间长的酯类前药。

  炔雌醇:雌二醇的 17α位引入乙炔基,增大空间位阻,提高D环代谢稳定性,口服有效。

  尼尔雌醇:可口服的长效雌激素。

  3.孕激素

  黄体酮是天然孕激素。口服后被肝脏迅速代谢失活,所以只能肌内注射油剂或使用栓剂

  6位引入双键、卤素或甲基及17位酯化,立体障碍可使代谢受阻 ,延长半衰期,得到可口服的醋酸甲羟孕酮、醋酸甲地孕酮等。

  睾酮结构改造,引入17α-乙炔基,并去除19-CH3,得到炔诺酮,为可口服的孕激素。

  炔诺酮18位延长一个甲基得到炔诺孕酮,活性增强,右旋体无效,左旋体具活性,称左炔诺孕酮。

  4.雄性激素及蛋白同化激素

  天然雄激素有睾酮和雄烯二酮 ,睾酮作用强。雄烯二酮活性远低于睾酮,但可转化为睾酮,系睾酮的体内贮存形式。

  睾酮修饰目的:增加作用时间或可口服。

  丙酸睾酮:睾酮的17-OH丙酸酯化,前药,作用时间延长。

  甲睾酮:睾酮17α位引入甲基,增大位阻,可口服。

  蛋白同化激素:雄性激素结构修饰的产物。

  睾酮修饰目的:降低雄性激素作用,提高蛋白同化作用。如苯丙酸诺龙、羟甲烯龙、司坦唑醇。

  二、降血糖药

  4类:胰岛素分泌促进剂、胰岛素增敏剂、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醛糖还原酶抑制剂。

  1.胰岛素分泌促进剂

  (1)磺酰脲类胰岛素分泌促进剂,苯磺酰脲结构

  甲苯磺丁脲(最早)、格列齐特、格列本脲、格列吡嗪、格列喹酮、格列美脲(高效、长效降糖)。

  (2)非磺酰脲类胰岛素分泌促进剂,称“餐时血糖调节剂 ”。瑞格列奈、那格列奈、米格列奈。

  2.胰岛素增敏剂

  双胍类及噻唑烷二酮类。

  (1)双胍类胰岛素增敏剂

  二甲双胍:强碱性、几乎全部以原形由尿排出 。肾功能减退时引起高乳酸血症或乳酸性酸中毒。

  (2)噻唑烷二酮类胰岛素增敏剂

  具噻唑烷二酮结构,罗格列酮和吡格列酮。

  3.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单糖或多糖类似物,阿卡波糖、米格列醇和伏格列波糖。

  三、调节骨代谢与形成药物

  1.双膦酸盐类

  焦磷酸盐类似物,临床多为单钠和二钠盐。

  双膦酸盐口服吸收较差,食物会减少药物吸收。

  药物不在体内代谢,以原形从尿液排出。

  依替膦酸二钠 :具双向作用,小剂量(每日5mg/kg)抑制骨吸收,大剂量(20mg/kg)抑制骨矿化和骨形成。

  阿仑膦酸钠:氨基双膦酸盐,不良反应有消化道症状。

  利塞膦酸钠:主要用于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2.促进钙吸收药物

  维生素D3须在肝脏和肾脏两次羟基化,先在肝脏转化为骨化二醇,再经肾脏代谢为骨化三醇 ,才具活性。

  老年人肾中lα-羟化酶活性几乎消失,无法将维生素D3活化。故老年人应使用骨化三醇。

 

  第七节 抗菌药物

  一、抗生素类抗菌药

  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

  1.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

  分子中含有由四个原子 组成的β-内酰胺环 (发挥生物活性的必需基团 )。分青霉素类(四氢噻唑环)、头孢菌素类(氢化噻嗪环)和单环β -内酰胺类。

  (1)青霉素类:四元β-内酰胺环四氢噻唑环 骈合。

  >>杂质蛋白青霉噻唑高聚物 是其过敏源。

  >>青霉噻唑 基是青霉素类药物的特有结构,交叉过敏反应

  >>青霉素:不耐酸、不能口服、抗菌谱窄、不耐酶 ;半合成:耐酸、可口服 的青霉素、广谱 青霉素、耐酶 的青霉素。

  >>非奈西林(耐酸且可口服)、苯唑西林(体积大,耐青霉素酶。对酸稳定,可口服)、氨苄西林 (具抗革兰阴性菌活性,可口服的广谱抗生素,但生物利用度低 )、阿莫西林 (羟氨苄西林,引入羟基,提高口服生物利用度 );哌拉西林和美洛西林具抗假单孢菌活性。

  >>氨苄西林和阿莫西林水溶液若含磷酸盐、山梨醇、硫酸锌、二乙醇胺,会发生分子内成环反应 ,生成2,5-吡嗪二酮

  (2)头孢菌素类:β-内酰胺环氢化噻嗪环 骈合。四元环并六元环 稠环体系,分子内张力较小,稳定性高于青霉素

  第一代头孢菌素 :耐青霉素酶,但不耐β-内酰胺酶 。包括可口服的头孢氨苄、头孢羟氨苄头孢唑林(全身分布广,能透入胸水)

  第二代头孢菌素 :对多数β-内酰胺酶稳定,抗菌谱较第一代广,对革兰阴性菌作用较第一代强,但抗革兰阳性菌的作用则较第一代低 。包括头孢克洛(口服)、头孢呋辛(不口服)和头孢呋辛酯(可口服的前药)。

  第三代头孢菌素 :抗菌谱更广,对革兰阴性菌的活性强,但对革兰阳性菌的活性比第一代差,部分药物抗铜绿假单胞菌活性较强。包括头孢哌酮(对铜绿假单胞菌的作用较强)、头孢曲松(非线性剂量依赖性药动学性质,通过脑膜 ,在脑脊液中达到治疗浓度)。

  第四代头孢菌素 :3位引入季铵 基团,例如头孢匹罗头孢吡肟 。季铵基团含有正电荷,能迅速穿透细菌的细胞壁,对多数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产生高度活性。对β-内酰胺酶稳定,穿透力强。

  (3)其他类

  氧青霉烷类:克拉维酸,“自杀性”酶抑制剂 。克拉维酸可使阿莫西林增效130倍,使头孢菌素类增效2-8倍。

  青霉烷砜类:舒巴坦、舒他西林 (氨苄西林+舒巴坦(1:1),以次甲基相连形成双酯 结构的前体药物)、他唑巴坦 (抑酶谱和活性强于克拉维酸和舒巴坦)。

  碳青霉烯类 :亚胺培南(常与肾肽酶抑制剂西司他丁钠 合并使用)、西司他丁(肾肽酶抑制剂 ,保护亚胺培南在肾脏中不被肾肽酶破坏)、美罗培南(对肾脱氢肽酶稳定,使用时不需并用酶抑制剂 )。

  单环β-内酰胺类:氨曲南

  2.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

  由氨基糖(单糖或双糖)与氨基醇形成的苷。有肾脏毒性和第八对脑神经损害,引起不可逆耳聋,尤其对儿童毒性更大 。细菌产生钝化酶 (磷酸转移酶、核苷转移酶、乙酰转移酶),而易导致耐药性

  主要有链霉素、卡那霉素(三个组分A、B、C,A组分为主)、庆大霉素、妥布霉素、阿米卡星、依替米星、奈替米星、新霉素、巴龙霉素和核糖霉素。

  3.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

  由链霉菌产生的一类显弱碱性的抗生素,结构特征为含有一个内酯 结构的十四元或十六元大环

  主要有红霉素 (红色链丝菌 产生,包括红霉素A、B和C ,酯类前药如配制混悬剂供儿童用的红霉素碳酸乙酯、酸稳定并适于口服的依托红霉素、可使红霉素苦味消失的琥乙红霉素)、麦迪霉素、螺旋霉素、罗红霉素(肺组织 浓度较高)、阿奇霉素(第一个环内含氮的15元环大环内酯抗生素 )。

  4.四环素类抗菌药物

  由放线菌 产生以氢化并四苯 为基本骨架的一类广谱抗生素。天然四环素类药物有金霉素、土霉素和四环素 。四环素类药物脱水产物、差向异构体、内酯结构异构体 的抗菌活性均减弱或消失。

  四环素类药物能与金属离子形成不溶性螯合物 。与钙或镁离子形成不溶性的钙盐或镁盐 ,与铁离子形成红色络合物;与铝离子形成黄色络合物。四环素牙

  其他合成药物:多西环素、美他环素、米诺环素

  二、合成抗菌药

  1.喹诺酮类抗菌药

  特征结构:1,4-二氢-4-氧代喹啉(或氮杂喹啉)-3-羧酸。作用靶点:DNA螺旋酶和拓扑异构酶Ⅳ

  典型药物有诺氟沙星 (第一个引入 原子),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药用左旋体,活性高;水溶性好,毒副作用 为喹诺酮类抗菌药已上市中的最小者 )、洛美沙星、加替沙星、莫西沙星、依诺沙星及司帕沙星。

  2.磺胺类抗菌药物

  基本结构:对氨基苯磺酰胺(必需结构)

  pKa值在6.5-7.0 时,抑菌作用最强。

  作用靶点细菌的二氢叶酸合成酶(DHFAS)

  抗菌增效剂甲氧苄啶(TMP)是二氢叶酸还原酶可逆性抑制剂 。磺胺类药物和甲氧苄啶 共用,可协同抗菌

  磺胺甲噁唑 (新诺明,磺胺甲基异噁唑,SMZ)。

  SMZ与甲氧苄啶(TMP)按5:1的比例 配伍,其抗菌作用可增强数倍至数十倍。

  磺胺嘧啶 :可制成钠盐和银盐,磺胺嘧啶银盐可预防和治疗重度烧伤的感染

  3.抗结核分枝杆菌药

  异烟肼及其腙衍生物:乙酰肼是肝毒性的原因 ,可致肝坏死。

  吡嗪酰胺 :烟酰胺的生物电子等排体。

  乙胺丁醇 :药用右旋体。

  4.抗真菌药:唑类 药物,五元芳香杂环

  咪唑类(含2个氮 )有噻康唑、益康唑、酮康唑 (分子含乙酰哌嗪和缩酮结构,可口服的咪唑类抗真菌药物)。

  咪唑基 可能是引起这类药物易于被代谢 的主要原因。

  三氮唑类(含3个氮)有氟康唑、伏立康唑 (系CYP2C19,CYP2C9和CYP3A4的抑制剂,药物相互作用发生率高于氟康唑)和伊曲康唑

  第八节 抗病毒药

  一、核苷类

  1.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基于代谢拮抗的原理 设计。需在体内转变成三磷酸酯形式 发挥作用(共有作用机制)。

  包括嘧啶核苷类嘌呤核苷类齐多夫定(抗逆转录酶病毒药)、司他夫定、拉米夫定、恩曲他滨

  2.开环核苷类抗病毒药物:阿昔洛韦(开环鸟苷类似物,链中止剂)、更昔洛韦(巨细胞病毒)、喷昔洛韦( 更昔洛韦生物电子等排衍生物)、泛昔洛韦(二乙酯,喷昔洛韦前药)。

  二、非核苷类

  利巴韦林(广谱抗病毒药)、金刚烷胺、金刚乙胺、膦甲酸钠(疱疹病毒)、奥司他韦(流感病毒)。

  第九节 抗肿瘤药

  一、直接影响DNA结构和功能的药物

  烷化剂 :能与生物大分子中含丰富电子的基团 (如氨基、巯基、羟基、羧基、磷酸基 等)发生共价结合 ,使其丧失活性 或使DNA分子发生断裂

  1.氮芥类:β-氯乙胺关键药效基团

  美法仑 :烷基化来自β-氯乙胺 ,载体为L-苯丙氨酸

  环磷酰胺体外无效体内活化去甲氮芥 发挥作用,前药

  异环磷酰胺:前药,须和尿路保护剂美司纳(巯乙磺酸钠)联用 ,以降低毒性。

  2.乙撑亚胺类:塞替派(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替哌的前药 。可直接注射入膀胱,治疗膀胱癌的首选药。

  3.金属配合物抗肿瘤药物

  顺铂、卡铂、奥沙利铂 (用于对顺铂和卡铂耐药的肿瘤株,第一个显现对结肠癌有效的铂类烷化剂 )。

  4.拓扑异构酶抑制剂

  (1)作用于拓扑异构酶Ⅰ的抑制剂:喜树碱 (中国特有珙桐科植物喜树中分离的含五个稠和环的内酯生物碱 )、羟基喜树碱伊立替康 (属7-乙基-10-羟基喜树碱(SN-38)的前药 )、拓扑替康。

  (2)作用于拓扑异构酶Ⅱ的抑制剂:依托泊苷和替尼泊苷。替尼泊苷活性大于依托泊苷 ,但依托泊苷 化疗指数较高。

  依托泊苷小细胞肺癌 化疗首选药物。

  替尼泊苷 脂溶性高,可透过血-脑屏障,为脑瘤 首选药物。

  依托泊苷磷酸酯 :4’位酚羟基上引入磷酸酯,前药 ,其水溶性得到增加。

  二、干扰核酸生物合成的药物(抗代谢药)

  抑制 肿瘤细胞生存和复制必需的代谢途径 ,导致肿瘤细胞死亡。

  临床常用嘧啶 类、嘌呤 类、叶酸 类抗代谢药。

  1.嘌呤拮抗剂:巯嘌呤、巯鸟嘌呤。

  2.嘧啶类抗代谢药:尿嘧啶(治疗实体肿瘤首选的氟尿嘧啶、去氧氟尿苷)胞嘧啶(阿糖胞苷、吉西他滨 (体内代谢成有活性的二磷酸吉西他滨和三磷酸吉西他滨 发挥作用)、卡培他滨(5-FU的前体药)

  3.叶酸拮抗剂:甲氨蝶呤(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 ,用亚叶酸钙 )、亚叶酸钙 (叶酸在体内的活化形式,与甲氨蝶呤合用可降低毒性,不降低抗肿瘤活性 )和培美曲塞 (多靶点抑制作用的抗肿瘤药物,用于非小细胞肺癌和耐药性间皮瘤 )。

  三、抑制蛋白质合成与功能的药物(干扰有丝分裂药物)

  长春碱类抗肿瘤药 :主要有长春碱 (夹竹桃科植物长春花提取的生物碱)、长春新碱 (疗效超长春碱,且无交叉耐药性,对光敏感)、长春地辛(长春酰胺)、长春瑞滨。

  紫杉烷类:紫杉醇 (来自红豆杉树皮,二萜 类化合物,治疗卵巢癌及乳腺癌的有效药物)和多西他赛

  四、调节体内激素平衡的药物

  1.雌激素调节剂: 雌激素调节药物和芳构酶抑制剂。

  (1)雌激素调节药物

  他莫昔芬(药用顺式异构体)、托瑞米芬。

  (2)芳构酶抑制剂

  氨鲁米特、依西美坦、来曲唑和阿那曲唑。

  2.雄激素拮抗剂

  氟他胺:非甾体类抗雄激素药物 ,除具抗雄激素作用外,无任何激素样作用

  五、靶向抗肿瘤药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如伊马替尼 、达沙替尼、吉非替尼、埃罗替尼、舒尼替尼、索拉非尼。

  六、放疗与化疗的止吐药

  通过拮抗5-HT3受体的止吐药,主要有昂丹司琼 、格拉司琼、托烷司琼、帕洛诺司琼和阿扎司琼。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