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考试常考考点:态度的概念
来源 :考试网 2020-01-13
中1.定义、特点
定义
态度是个体对特定对象的总的评价和稳定性的反应倾向。
性质:
内在性:态度是内在的心理倾向,是尚未显现于外的内心历程或状态。
对象性:态度总是指向一定目标,具有针对性,没有无目标的态度。态度的对象包括人、物、事件、观念等等。
稳定性:态度一旦形成就会持续一段时间、不会轻易转变。
2、态度的成分
a-情感成分(affection):个体在评价基础上对态度对象产生的情感体验或情感反应。
b-行为倾向成分(behavior):个体对态度对象的预备反应或以某种方式行动的倾向性。
c-认知成分(cognition):个体对态度对象的所有认知——即关于对象的事实、知识、信念、评价等。
有人把态度的三成分说称为态度的A、B、C模型。
一般地说,态度的三种成分是协调一致的。在它们不协调时,情感成分往往占有主导地位,决定态度的基本取向与行为倾向。
3、态度与行为
态度含有行为的倾向性。
人们的日常行为常常与态度不一致,而且这种不一致,在大多数情况下并没有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
态度是行为的重要决定因素,但个体具体采取什么样的行动,还受情境、认知因素,甚至是过去的经验与行为的影响。
4、态度与价值观
价值观是个体核心的信念体系,是个体评价事务与抉择的标准,是关于什么是“值得的”的看法。
价值观对态度有直接的影响,这种影响是通过个体对对象赋予价值来实现的。
态度对象的客观价值对态度有重要影响,但态度的直接决定因素是个体赋予对象的主观价值。
态度与价值观有根本的不同。
越是接近价值体系中心的价值,越是接近态度体系中心的态度,对个体的意义越大,对个体行为的影响力也越大。
考试网校是官方指定授权机构,为您提供心理咨询师考试报名、培训、考试、证书邮寄一站式服务,有问题,请进入学习群:653378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