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资格考试

导航

2019年中医内科主治医师考试辅导温病学之清热药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8-12-06

清热药

  一、概述

  【功效】药性寒凉,沉降入里,通过清热泻火、凉血、解毒及清虚热等作用,使里热得以清解。

  “热者寒之” & “疗热以寒药”

  【适应证】温热病高热烦渴、湿热泻痢、温毒发斑、痈肿疮毒及阴虚发热等里热证。

  分类

  清热泻火药 —— 火热证

  清热燥湿药 —— 湿热证

  清热凉血药 —— 血热证

  清热解毒药 —— 热毒证

  清虚热药 —— 虚热证

  【使用注意】

  1.本类药物性多寒凉,易伤脾胃,故脾胃气虚,食少便溏者慎用。

  2.苦寒药物易化燥伤阴,热证伤阴或阴虚患者慎用。

  3.清热药禁用于阴盛格阳或真寒假热之证。

  二、清热泻火药

  【性能特点】药性多苦寒或甘寒,清热力较强,能清热泻火,用治火热较盛的病证。

  【适应证】

  1.气分实热证:热病邪入气分出现的高热、口渴、汗出、烦躁,甚至神昏谵语、舌红苔黄、脉洪实数。

  2.脏腑火热证:肺热、胃热、心火、肝火等。

  石膏

  【药性】甘、辛,大寒。归肺、胃经。

  【功效】生用:清热泻火,除烦止渴;

  煅用:敛疮生肌,收湿,止血。

  【应用】

  1.温热病气分实热证。为清泻肺胃气分实热之要药。

  2.肺热喘咳证。

  3.胃火牙痛、头痛,消渴证。

  4.溃疡不敛,湿疹瘙痒,水火烫伤,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

  生石膏入煎剂,15-60g,先煎。

  煅石膏外用适量,研末撒敷患处。

  【使用注意】

  脾胃虚寒、阴虚内热者忌用。

  知母

  【药性】苦、甘,寒。归肺、胃、肾经。

  【功效】清热泻火,生津润燥。

  【应用】 1.热病烦渴。

  2.肺热燥咳。

  3.骨蒸潮热。

  4.内热消渴。

  5.肠燥便秘。

  【用法用量】煎服,6-12g。

  【使用注意】本品有滑肠作用,故脾虚便溏者不宜用。

  【鉴别用药】

  石膏、知母功用鉴别:

  同:二者均能清热泻火,可用治温热病气分热盛及肺热咳嗽等证。

  异:石膏泻火之中长于清解,重在清泻肺胃实火,肺热喘咳、胃火头痛牙痛多用石膏;知母泻火之中长于清润,肺热燥咳、内热骨蒸、消渴多选知母。

  芦根

  【性能】甘,寒。归肺、胃经。

  【功效】清热泻火,生津止渴,除烦,止呕,利尿。

  【应用】

  1.热病烦渴。

  2.胃热呕哕。

  3.肺热咳嗽,肺痈吐脓。

  4.热淋涩痛。

  【用法用量】煎服,干品15~30g,鲜品加倍,或捣汁用。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者忌服。

  天花粉

  性能:甘、微苦,微寒。归肺、胃经。

  【功效】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消肿排脓。

  【应用】1.热病烦渴。

  2.肺热燥咳。

  3.内热消渴。

  4.疮疡肿毒。

  【用法用量】煎服,10~15g。

  【使用注意】反乌头。

  竹叶

  【性能】甘、辛、淡,寒。归心、胃、小肠经。

  【功效】清热泻火,除烦,生津,利尿。

  【应用】

  1.热病烦渴。

  2.口疮尿赤。

  【用法用量】煎服,6~15g;鲜品15~30g。

  【使用注意】阴虚火旺,骨蒸潮热者忌用。

  淡竹叶

  【性能】甘、淡,寒。归心、胃、小肠经。

  【功效】清热泻火,除烦,利尿。

  【应用】

  1.热病烦渴。

  2.口疮尿赤、热淋涩痛。

  【用法用量】煎服,6~9g。

  栀子

  【药性】苦,寒。归心、肺、三焦经。

  【功效】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焦栀子:凉血止血

  【应用】

  1.热病心烦。为治热病心烦、躁扰不宁之要药。

  2.湿热黄疸。

  3.血淋涩痛。

  4.血热吐衄。

  5.目赤肿痛。

  6.火毒疮疡。

  【用法用量】

  煎服,5-10g。外用生品适量。

  【使用注意】

  脾虚便溏者不宜用。

  夏枯草

  【性能】辛、苦,寒。归肝、胆经。

  【功效】清热泻火,明目,散结消肿。

  【应用】

  1.目赤肿痛、头痛眩晕、目珠夜痛。

  2.瘰疬、瘿瘤。

  3.乳痈肿痛。

  【用法用量】煎服,9~15g。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者慎用。

  决明子

  【性能】甘、苦、咸,微寒。归肝、大肠经。

  【功效】清热明目,润肠通便。

  【应用】

  1.目赤肿痛、羞明多泪、目暗不明。

  2.头痛、眩晕。

  3.肠燥便秘。

  【用法用量】煎服,10~15克;用于润肠通便,不宜久煎。

  【使用注意】气虚便溏者不宜用。

  谷精草

  【性能】辛、甘,平。归肝、肺经。

  【功效】疏散风热,明目,退翳。

  【应用】

  1.风热目赤肿痛、羞明、眼生翳膜。

  2.风热头痛。

  【用法用量】煎服,5~10g。

  【使用注意】阴虚血亏之眼疾者不宜用。

  密蒙花

  【性能】甘,微寒。归肝、胆经。

  【功效】清热泻火,养肝明目,退翳。

  【应用】

  1.目赤肿痛、羞明多泪、眼生翳膜。

  2.肝虚目暗、视物昏花。

  【用法用量】煎服,9~15g。

  清热泻火药的功效和常考要点

药名

相似功效

不同功效

常考要点

石膏

清热泻火

生用:清热泻火,除烦止渴
煅用:敛疮生肌,收湿,止血

清解肺卫气分实热之要药

知母

清热泻火

生津润燥

 

栀子

清热泻火

除烦,利湿,凉血解毒

热病心烦、躁扰不宁之要药

夏枯草

清热泻火

明目,散结消肿

善泻肝胆火热

芦根

清热泻火

生津止渴,除烦,止呕,利尿

 

  续表

药名

相似功效

不同功效

常考要点

天花粉

清热泻火

生津止渴,消肿排脓

 

淡竹叶

清热泻火

除烦,利尿

 

决明子

清热

明目,润肠通便

 

谷精草

 

疏散风热,明目,退翳

 

密蒙花

清热泻火

养肝明目,退翳

 

  三、清热燥湿药

  【性能特点】本类药物药性苦寒,清热之中,燥湿力强,故称为清热燥湿药。

  【适应范围】主要适用湿热证。

  部分药兼有清热泻火作用,可用于脏腑火热证。部分药亦有清热解毒作用,可用于热毒证。

  黄苓

  【药性】苦,寒。归肺、胆、脾、胃、大肠、小肠经。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应用】

  1.湿温暑湿,胸闷呕恶,湿热痞满,黄疸泻痢。

  2.肺热咳嗽,高热烦渴。

  3.血热吐衄。

  4.痈肿疮毒。

  5.胎动不安。

  【用法用量】

  煎服,3-10g。清热多生用,安胎多炒用,清上焦热可酒炙用,止血可炒炭用。

  【使用注意】

  脾胃虚寒者不宜使用。

  黄连

  【药性】苦,寒。归心、脾、胃、胆、大肠经。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应用】

  1.湿热痞满,呕吐吞酸。

  2.湿热泻痢。为治泻痢要药。

  3.高热神昏,心烦不寐,血热吐衄。

  4.痈肿疖疮,目赤牙痛。尤善疗疔毒。

  5.消渴。

  6.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

  【用法用量】

  煎服,2-5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脾胃虚寒者忌用;苦燥易伤阴津,阴虚津伤者慎用。

  黄柏

  【药性】苦,寒。归肾、膀胱、大肠经。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

  【应用】

  1.湿热带下,热淋涩痛。长于清泄下焦湿热。

  2.湿热泻痢,黄疸。

  3.湿热脚气,痿证。

  4.骨蒸劳热,盗汗,遗精。

  5.疮疡肿毒,湿疹瘙痒。

  【用法用量】 煎剂,3-12g。外用适量。

  【鉴别用药】

  黄芩、黄连、黄柏功用鉴别:

  同:三黄性味皆苦寒,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用治湿热内盛或热毒炽盛之证,常相须为用。

  异:黄芩偏于清上焦肺火,肺热咳嗽者多用;黄连为三黄苦寒之最,偏于泻中焦胃火,并长于泻心火,中焦湿热、痞满呕逆及心火亢盛、高热心烦者多用;黄柏偏于泻下焦相火、除骨蒸,湿热下注诸证及骨蒸劳热者多用。

  龙胆

  【药性】苦,寒。归肝、胆经。

  【功效】清热燥湿,泻肝胆火。

  【应用】

  1.湿热黄疸,阴肿阴痒,带下,湿疹瘙痒。

  2.肝火头痛,目赤耳聋,胁痛口苦。

  3.惊风抽搐。

  【用法用量】煎服,3-6g。

  【使用注意】脾胃寒者不宜用,阴虚津伤者慎用。

  秦皮

  【功效】 清热燥湿,收涩止痢,止带,明目。

  【应用】

  1.湿热泻痢,带下阴痒。

  2.肝热目赤肿痛,目生翳膜。

  苦参

  【功效】清热燥湿,杀虫,利尿。

  【应用】

  1.湿热泻痢,便血,黄疸。

  2.湿热带下,阴肿阴痒,湿疹湿疮,皮肤瘙痒,疥癣。

  3.湿热小便不利。

  白鲜皮

  【功效】清热燥湿,祛风解毒。

  【应用】

  1.湿热疮毒,湿疹,疥癣。

  2.湿热黄疸,风湿热痹。

  清热燥湿药的功效和常考要点

药 名

相似功效

不同功效

常考要点

黄 芩

清热燥湿

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黄 连

清热燥湿

泻火解毒

止泻痢之要药

黄 柏

清热燥湿

泻火除蒸,解毒疗疮

 

龙胆草

清热燥湿

泻肝胆火

 

苦 参

清热燥湿

杀虫,利尿

 

秦 皮

清热燥湿

收涩止痢,止带,明目

 

白鲜皮

清热燥湿

祛风解毒

 

  四、清热解毒药

  【性能特点】本类药性寒凉,清热之中更长于解毒,具有清解火热毒邪的作用。

  【适应范围】热毒证——痈肿疮毒、丹毒、瘟毒发斑、痄腮、咽喉肿痛、热毒下痢、虫蛇咬伤、癌肿、水火烫伤以及其他急性热病等。

  金银花

  【药性】甘,寒。归肺、心、胃经。

  【功效】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应用】

  1.痈肿疔疮。为治一切内痈外痈之要药。

  2.外感风热,温病初起。

  3.热毒血痢。

  4.咽喉肿痛、小儿热疮及痱子。

  【用法用量】

  煎服,6~15g。炒炭宜用于热毒血痢;露剂多用于暑热烦渴。

  【使用注意】

  脾胃虚寒及气虚疮疡脓清者忌用。

  连翘

  【药性】苦,微寒,归肺、心、小肠经。

  【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疏散风热,清心利尿。

  【应用】

  1.痈肿疮毒,瘰疬痰核。 有“疮家圣药”之称。

  2.风热外感,温病初起。

  3.热淋涩痛。

  【用法用量】煎服,6~15g。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及气虚脓清者不宜用。

  鉴别用药

  金银花、连翘功用鉴别

  同:二者均有清热解毒作用,既能透热达表,又能清里热而解毒。对外感风热、温病初起、热毒疮疡等证常相须为用。

  异:连翘清心解毒之力强,并善于消痈散结,为疮家圣药,亦治瘰疬痰核;而金银花疏散表热之效优,且炒炭后善于凉血止痢,用治热毒血痢。

  穿心莲

  【性能】苦,寒。归心、肺、大肠、膀胱经。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燥湿。

  【应用】

  1.外感风热,温病初起。

  2.肺热咳喘,肺痈吐脓,咽喉肿痛。

  3.湿热泻痢,热淋涩痛,湿疹瘙痒。

  4.痈肿疮毒,蛇虫咬伤。

  穿心莲

  【用法用量】煎服,6~9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者不宜用。

  注:兼有清热解毒,清热凉血,清热燥湿三个方面功效

  大青叶

  【性味归经】苦,寒。归心、胃经。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消斑。

  【应用】

  1.热入营血,温毒发斑。

  2.喉痹口疮,痄腮丹毒。

  【用法用量】煎服,9~15g,鲜品30~60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者忌用。

  板蓝根

  【性能】苦,寒。归心、胃经。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应用】

  1.外感发热,温病初起,咽喉肿痛。

  2.温毒发斑,痄腮,丹毒,痈肿疮毒。

  【用法用量】煎服,9~15g。

  【使用注意】体虚而无实火热毒者忌服,脾胃虚寒者慎用。

  青黛

  【性能】咸,寒。归肝、肺经。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清肝泻火,定惊。

  【应用】

  1.温毒发斑,血热吐衄。

  2.咽痛口疮,火毒疮疡。

  3.咳嗽胸痛,痰中带血。

  4.暑热惊痫,惊风抽搐。

  【用法用量】内服1.5~3g,本品难溶于水,一般作散剂冲服,或入丸剂服用。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胃寒者慎用。

  贯众

  【性能】苦,微寒。有小毒。归肝、脾经。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杀虫。

  【应用】

  1.风热感冒,温毒发斑。

  2.血热出血。尤善治崩漏下血。

  3.虫疾。

  4.烧烫伤及妇人带下等。

  【用法用量】煎服,4.5~9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用量不宜过大。服用本品时忌油腻。脾胃虚寒者及孕妇慎用。

  蒲公英

  【性能】苦、甘,寒。归肝、胃经。

  【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湿通淋,清肝明目。

  【应用】

  1.痈肿疔毒,乳痈内痈。为治疗乳痈之要药。

  2.热淋涩痛,湿热黄疸。

  3.肝火上炎,目赤肿痛。

  【用法用量】煎服,9~15g。

  【使用注意】量大可致缓泻。

  鱼腥草

  【性能】辛,微寒。归肺经。

  【功效】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清热止痢。

  鱼腥草

  【应用】

  1.肺痈吐脓,肺热咳嗽。为治肺痈之要药。

  2.热毒疮毒。

  3.湿热淋证。

  4.湿热泻痢。

  【用法用量】煎服,15~25g。不宜久煎,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虚寒证及阴性疮疡忌服。

  射干

  【性味归经】苦,寒。归肺经。

  【功效】清热解毒,消痰,利咽。

  【应用】

  1.咽喉肿痛。

  2.痰盛咳喘。

  【使用注意】本品苦寒,脾虚便溏者不宜使用。孕妇忌用或慎用。

  山豆根

  【功效】清热解毒,利咽消肿。

  【主治病证】咽喉肿痛;牙龈肿痛。

  【使用注意】本品有毒,过量服用易引起呕吐、腹泻、胸闷、心悸等,故用量不宜过大。脾胃虚寒者慎用。

  马勃

  【功效】清热解毒,利咽,止血。布包煎

  鸦胆子

  【性能】苦,寒。有小毒。归大肠、肝经。

  【功效】清热解毒,止痢,截疟,腐蚀赘疣。

  【应用】

  1.热毒血痢,冷积久痢。

  2.各型疟疾。

  3.鸡眼赘疣。

  【用法用量】内服,0.5~2g,以干龙眼肉包裹或装入胶囊包裹吞服,亦可压去油制成丸剂、片剂服,不宜入煎剂。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本品有毒,对胃肠道及肝肾均有损害,内服需严格控制剂量,不宜多用久服。外用注意用胶布保护好周围正常皮肤,以防止对正常皮肤的刺激。孕妇及小儿慎用。胃肠出血及肝肾病患者,应忌用或慎用。

  熊胆

  【性能】苦,寒。归肝、胆、心经。

  【功效】清热解毒,息风止痉,清肝明目。

  【应用】

  1.热极生风,惊痫抽搐。

  2.热毒疮痈。

  3.目赤翳障。

  4.黄疸,小儿疳积,风虫牙痛。

  【用法用量】内服,0.25~0.5g,入丸、散,由于本品有腥苦味,口服易引起呕吐,故宜用胶囊剂。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者忌服。虚寒证当禁用。

  清热解毒药的功效和常考要点

药 名

相似功效

不同功效

常考要点

金银花

清热解毒

疏散风热

治疗一切内外痈之要药

连翘

清热解毒

消肿散结,疏散风热,清心利尿

疮家圣药

大青叶

清热解毒

凉血消斑

 

蒲公英

清热解毒

消肿散结,利湿通淋,清肝明目

治乳痈之要药

鱼腥草

清热解毒

消痈排脓,利尿通淋,止痢

治肺痈之要药

射干

清热解毒

消痰,利咽

 

白头翁

清热解毒

凉血止痢

热毒血痢

板蓝根

清热解毒

凉血,利咽

 

青黛

清热解毒

凉血消斑,清肝泻火,定惊

 

药 名

相似功效

不同功效

常考要点

贯众

清热解毒

凉血止血,杀虫

 

土茯苓

解毒

除湿,通利关节

治疗梅毒的要药

山豆根

清热解毒

利咽消肿

 

白花蛇舌草

清热解毒

利湿通淋

 

穿心莲

清热解毒

凉血,消肿,燥湿

 

紫花地丁

清热解毒

凉血消肿

 

金荞麦

清热解毒

排脓祛瘀

 

大血藤

清热解毒

活血,祛风,止痛

治疗肠痈之要药

败酱草

清热解毒

消痈排脓,祛瘀止痛

 

药 名

相似功效

不同功效

常考要点

马勃

清热解毒

利咽,止血

 

马齿苋

清热解毒

凉血止血,止痢

 

鸦胆子

清热解毒

止痢,截疟,腐蚀赘疣

 

熊胆

清热解毒

息风止痉,清肝明目

 

山慈菇

清热解毒

消痈散结

 

野菊花

清热解毒

 

 

  五、清热凉血药

  【性能特点】本类药物性味多为苦寒或咸寒,偏入血分以清热,多归心、肝经。有清解营分、血分热邪的作用。

  【适应证】主要用于营分、血分等实热证;亦可用于其他疾病引起的血热出血证。

  生地黄

  【药性】甘、苦,寒。归心、肝、肾经。

  【功效】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应用】

  1.热入营血,舌绛烦渴、斑疹吐衄。为清热、凉血、止血之要药。

  2.阴虚内热,骨蒸劳热。

  3.津伤口渴,内热消渴,肠燥便秘。

  【用法用量】 煎服,10-15g。

  【使用注意】脾虚湿滞,腹满便溏者不宜使用。

  玄参

  【性能】甘、苦、咸,微寒。 归肺、胃、肾经。

  【功效】清热凉血,泻火解毒,滋阴。

  【应用】

  1.温邪入营,内陷心包,温毒发斑。

  2.热病伤阴,津伤便秘,骨蒸劳嗽。

  3.目赤咽痛,瘰疬,白喉,痈肿疮毒。

  【用法用量】煎服,10-15g。

  【使用注意】 脾胃虚寒,食少便溏者不宜服用。反藜芦。

  牡丹皮

  【性能】苦、辛,微寒。归心、肝、肾经。

  【功效】清热凉血,活血祛瘀。

  【应用】

  1.温毒发斑,血热吐衄。

  2.温病伤阴,阴虚发热,夜热早凉、无汗骨蒸。为治无汗骨蒸之要药。

  3.血滞经闭、痛经、跌打伤痛。

  4.痈肿疮毒。

  【用法用量】煎服,6-12g。活血祛瘀宜酒炙用。

  【使用注意】血虚有寒、月经过多及孕妇不宜用。

  赤芍

  【药性】苦、微寒。归肝经。

  【功效】清热凉血,散瘀止痛。

  【应用】

  1.温毒发斑,血热吐衄。

  2.目赤肿痛,痈肿疮疡。

  3.肝郁胁痛,经闭痛经,癥瘕腹痛,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煎服,6-12g。

  【使用注意】血寒经闭不宜用。反藜芦。

  紫草

  【性能】甘、咸,寒。归心、肝经。

  【功效】清热凉血,活血,解毒透疹。

  【应用】

  1.温病血热毒盛,斑疹紫黑,麻疹不透。

  2.疮疡,湿疹,水火烫伤。

  【用法用量】

  煎服,5-10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脾虚便溏者忌服。

  水牛角

  【功效】清热凉血,解毒,定惊。

  【应用】

  1.温病高热,神昏谵语,惊风,癫狂。

  2.血热妄行斑疹、吐衄。

  3.痈肿疮疡,咽喉肿痛。

  【用法用量】镑片或粗粉煎服,15-30g,宜先煎3小时以上。水牛角浓缩粉冲服,每次1.5-3g,每日2次。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者忌用。

  清热凉血药的功效和常考要点

药 名

相似功效

不同功效

常考要点

生地黄

清热凉血

养阴生津

清热、凉血、止血要药

玄 参

清热凉血

泻火解毒,滋阴

 

牡丹皮

清热凉血

活血祛瘀

治无汗骨蒸之要药

赤 芍

清热凉血

散瘀止痛

 

紫 草

清热凉血

活血,解毒透疹

 

水牛角

清热凉血

解毒,定惊

 

  六、清虚热药

  【性能特点】本类药物药性寒凉,主入阴分,以清虚热、退骨蒸为主要作用。

  【适应证】肝肾阴虚,虚火内扰以及温热病后期,邪热未尽,伤阴劫液而致的虚热证。

  青蒿

  【药性】苦、辛,寒。归肝、胆经。

  【功效】清透虚热,凉血除蒸,解暑,截疟。

  【应用】

  1.温邪伤阴,夜热早凉。

  2.阴虚发热,劳热骨蒸。

  3.暑热外感,发热口渴。

  4.疟疾寒热。

  【用法用量】煎服,6~12g,不宜久煎;或鲜用绞汁服。

  【使用注意】脾胃虚弱,肠滑泄泻者忌服。

  白薇

  【性能】苦、咸,寒。归胃、肝、肾经。

  【功效】清热凉血,利尿通淋,解毒疗疮。

  【应用】

  1.阴虚发热,产后虚热。

  2.热淋,血淋。

  3.疮痈肿毒,毒蛇咬伤,咽喉肿痛。

  4.阴虚外感。

  【用法用量】煎服,4.5~9g。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食少便溏者不宜服用。

  地骨皮

  【性能】甘,寒。归肺、肝、肾经。

  【功效】凉血除蒸,清肺降火,生津止渴。

  【应用】

  1.阴虚发热,盗汗骨蒸。除有汗之骨蒸。

  2.肺热咳嗽。

  3.血热出血证。

  4.内热消渴。

  【用法用量】煎服,9~15g。

  【使用注意】外感风寒发热及脾虚便溏者不宜用。

清虚热药

共性

个性

作用特点

其他功效

银柴胡

清虚热,除疳热

清疳热力量较强

 

胡黄连

 

清湿热

  清虚热药的功效和常考要点

药 名

相似功效

不同功效

常考要点

青 蒿

清透虚热

凉血除蒸,解暑,截疟

 

地骨皮

清肺降火

凉血除蒸,生津止渴

除有汗之骨蒸要药

白 薇

清热

凉血,利尿通淋,
解毒疗疮

善治阴虚外感

银柴胡

退虚热

清疳热

 

胡黄连

退虚热

除疳热,清湿热

 

  以教材大纲知识点为指导,精作试题,让你备考复习做题一步到位,提高复习效率

  【焚题库】2019年主治医师考试题库【历年真题+章节题库+模拟考生+考前模拟试题】

  在线题库,网校课程辅导资料获取,考试交流可以加入卫生资格考试交流群:932829425卫生资格考试 有专门老师为你解答。

模拟考场

主治医师章节练习

历年真题

每日一练

免费模拟机考在线测试

主治医师章节针对练习专项突破

每真题练习实战演练

每天10道最新试题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