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资格考试

导航

2019年内科主治医师考试辅导中医诊断学第十单元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8-09-25

  中医诊断学——第十单元 其他辨证方法

  细目一、辨六经病证

  1.东汉·张仲景,用于外感病的辨证方法。

  2.六经,指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和厥阴。

  3.六经辨证,用来阐述外感病不同阶段的病理特点并指导临床治疗。

  4.六经病的传变:

  ①传经:循经传、越经传、表里传

  ②直中:病邪直入三阴

  ③合病:两经或三经同时出现

  ④并病:一经病证未罢,又见他经病证者

  一、太阳病证

  太阳病提纲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太阳病证指风寒之邪侵犯人体肌表,正邪抗争,营卫失和,以恶风寒、脉浮、头痛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1.太阳经证

  ①太阳中风证

  病因:指以风邪为主的风寒之邪侵袭太阳经脉。

  表现:以发热、恶风、汗出、脉浮缓等为主要表现;或见鼻鸣,干呕。

  ②太阳伤寒证

  病因:以寒邪为主的风寒之邪侵犯太阳经脉。

  表现:以恶寒、发热、无汗、头项强痛、身体疼

  痛、脉浮紧等为主要表现或见气喘。

  太阳中风与太阳伤寒的区别

 

共同点

病因

病机

症状

脉象

太阳中风

外感风寒:发热、头痛、恶风寒、脉浮

风邪为主

卫强营弱

汗出
恶风

脉浮缓

太阳伤寒

寒邪为主

卫阳被遏

无汗
而喘

脉浮紧

  2.太阳腑证

  太阳蓄水证:发热恶寒,小便不利,小腹满,口渴,或水入即吐,脉浮或浮数。

  太阳蓄血证:少腹急结或硬满,小便自利,如狂或发狂,善忘,大便色黑如漆,脉沉涩或沉结。

  二、阳明病证

  1.阳明经证

  身大热,汗大出,大渴引饮,面赤气粗,心烦,苔黄燥,脉洪大。(四大证)

  2.阳明腑证

  日晡潮热、腹满痛、拒按,便秘、甚则神昏谵语,脉沉实等为主要表现。

  三、少阳病证

  病机:邪犯少阳胆腑,枢机不运,经气不利,以寒热往来、胸胁苦满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口苦,咽干,目眩,寒热往来,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欲呕,脉弦。

  三阳病证

  3.少阳病

  发热特点?脉?

  四、太阴病证

  1.提纲: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四肢欠温,脉沉缓或弱。

  2.病机:脾阳虚弱,寒湿内生,以腹满而痛、不欲食、腹泻等为主要表现的虚寒证候。

  五、少阴病证

  1.提纲: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

  2.病机:外感病过程中的后期阶段,全身性阴阳衰惫所表现证候的概括。

  3.分类:

  少阴寒化证

  少阴热化证

  ①少阴寒化证:心肾阳气虚衰,阴寒独盛,病性从阴化寒,以畏寒肢凉、下利清谷等主要表现的虚寒证候。以四逆汤回阳救逆。

  ②少阴热化证:心肾阴虚阳亢,病性从阳化热,以心烦不寐、舌尖红、脉细数等为主要表现的虚热证候。以黄连阿胶汤滋阴降火。

  六、厥阴病证

  1.提纲: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

  2.病机:伤寒病发展传变的较后阶段,表现为阴阳对峙、寒热交错、厥热胜复的证候。

  【习题】

  阳明病热证与阳明病实证的鉴别要点是( )

  A.有无发热

  B.有无汗出

  C.有无神志改变

  D.有无燥屎内结

  E.有无舌苔黄燥

  【正确答案】D

  【习题】

  除哪项外均是阳明病实证的表现( )

  A.身热不扬

  B.舌苔焦黑

  C.腹胀拒按

  D.大便秘结

  E.谵语狂躁

  【正确答案】A

  细目二、辨卫气营血病证

  1.清代叶天士在《外感温热篇》中所创立的一种适用于外感温热病的辨证方法。

  2.卫气营血病证的传变

  顺传:从卫分开始,依次传入气分、营分、血分,反映了温病由浅入深的演变规律。

  逆传:邪入卫分后,不经过气分阶段而直接深入营、血分。病情更加急剧、重笃。

 

发热

口渴

大便

斑疹

神志

卫分

恶寒发热

口微渴

便干或正常

正常

气分

大热

口大渴

便秘

正常

营分

身热夜甚

口不渴或渴不欲饮

便秘

隐隐

神昏谵语

血分

身热夜甚

但欲漱水不欲咽

色黑易解

紫暗

神昏谵语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