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卫生资格考试> 初级药士/药师/主管药师> 初级药士> 考试辅导> 文章内容
2020初级药士考试《药剂学》章节复习资料:药品检验的主要任务和方法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9-11-07
中药品检验的主要任务和方法
重点:一般杂质检查的方法与原理
(掌握反应试剂)
一、药品检验的任务和一般程序
1.药检任务:
药检工作是药品监督管理和药品质量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运用物理学、化学、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的方法,对各种药物及其制剂进行质量检验,判断其质量是否符合药品质量标准的规定。药检工作不仅仅包括常规的检验,还应包括工艺流程、反应历程、生物体内代谢过程等方面的监测。药品检验可分为:抽检、委托检验、复核检验、注册检验、仲裁检验和进出口检验。
2.药品检验程序
(1)取样:
取样应具有科学性、真实性和代表性。取样的基本原则应该是均匀,合理。
(2)药品的鉴别:依据药物的化学结构和理化性质进行某些化学反应,测定某些理化常数或光谱特性,来判断药物及其制剂的真伪。
(3)药物的检查:药典中检查项下包括有效性、均一性、纯度要求与安全性四个方面;药物的纯度控制主要是通过对药物中存在的杂质检查来进行的。
(4)药物的含量测定:测定药物中主要有效成分的含量。化学分析、理化分析。
(5)留样:留样数量不得少于一次全项检验用量。留样检品保存一年,进口检品保存一年,中药材保存半年,医院制剂保存3个月。
(6)检验记录与报告:检验记录必须真实、完整、科学。
二、鉴别方法
(1)化学鉴别法:
呈色反应鉴别法主要有:
①三氯化铁呈色反应,适用于具有酚羟基或水解后产生酚羟基药物的鉴别,如:水杨酸、对乙酰氨基酚。
反应试剂:三氯化铁
②异羟肟酸铁反应适用于芳胺及其酯类药物或酰胺类药物的鉴别,如β-内酰胺类抗生素(青霉素);
反应试剂:盐酸羟胺、三氯化铁。
③茚三酮呈色反应适用于具有脂肪氨基或α-氨基酸结构药物的鉴别,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链霉素、庆大霉素);
反应试剂:茚三酮。
④重氮化-偶合显色反应,适用于具有芳伯氨基或水解后产生芳伯氨基药物的鉴别,如:盐酸普鲁卡因。反应试剂:亚硝酸钠试液、β-萘酚试液。
⑤氧化还原显色反应适用于具有还原基团药物的鉴别,如:维生素C。
沉淀生成反应鉴别法主要有:
①与重金属离子的沉淀反应,如与银盐、铜盐的反应,如:巴比妥类药物;
②与硫氰化铬铵的沉淀反应;
③其他沉淀反应。
荧光反应法主要有三种情况:
①药物本身在可见光(或紫外光)下发射荧光;
②药物溶液加硫酸使呈酸性后,在可见或紫外光下发射荧光;
③药物与某些试剂如溴、间苯二酚、衍生化试剂等反应,于可见光下发射荧光。
气体生成反应鉴别法:利用药物与某些试剂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可生成特征气体的原理,通过对此种气体的鉴别来确定药物种类的方法。主要有:
①胺类、酰脲类、酰胺类药物经强碱处理后,产生氨气;(含N的药物产生氨气)
②含硫的药物经强酸处理后,产生H2S气体;
③含碘的有机药物,加热,生成紫色碘蒸气;
④含醋酸酯、乙酰胺类药物水解后,加乙醇,产生醋酸乙酯的香味。(含酯键药物产生香味)
(2)光谱鉴别法:主要包括紫外光谱鉴别法和红外光谱鉴别法。
紫外光谱鉴别法(UV):
200nm~400nm为紫外光区;——共轭双键
400nm~760nm为可见光区;——有色溶液
鉴别方法:
①测定最大吸收波长(λmax),或同时测定最小吸收波长(λmin);
②规定一定浓度的供试液在最大吸收波长处的吸收度;
③规定吸收波长和吸收系数法;
④规定吸收波长和吸收度比值法;
⑤经化学处理后测定其反应产物的吸收光谱特性。
红外光谱法:
采用标准图谱对照法
(3)色谱鉴别法:包括TLC法、HPLC法和GC法。
TLC法一般采用对照品(标准品)比较法,要求供试品斑点的比移值(Rf)与对照品的一致。
HPLC法和GC法一般采用对照品(标准品)比较法,要求供试品溶液中药物色谱峰的保留时间(tR)与对照品的一致
供试品 对照品
图 用已知纯物质与未知样品对照比较进行性分析
1~9—未知物的色谱峰 a—甲醇峰 b—乙醇峰
c—正丙醇峰 d—正丁醇峰 e—正戊醇峰
三、杂质及其检查方法
(一)杂质
1.杂质的来源:生产过程中引入、贮藏过程中引入。
2.杂质分类
一般杂质:指在自然界中分布较广泛,在多种药物的生产和贮藏过程中容易引入的杂质,如酸、碱、水分、氯化物、硫酸盐、砷盐、重金属等。
特殊杂质:指在个别药物的生产和贮藏过程中引入的杂质,如阿司匹林在生产和贮存过程中会引入水杨酸。
3.杂质限量与限量检查
杂质限量:指药物中允许杂质存在的最大量,通常用百分之几或百万分之几(ppm)来表示;
S:供试品的量,C:杂质标准溶液的浓度,V杂质标准溶液的体积,L杂质限量。
(二)一般杂质检查方法与原理
1.重金属检查法
检查重金属:银、铅、汞、铜、镉、锡、锑、铋等能与硫代乙酰胺或硫化钠作用显色的金属。
《中国药典》重金属检查法一共收载有三法,以Pb为代表。
(1)硫代乙酰胺法
原理:
适用范围:适用于溶于水、稀酸和乙醇的药物
测定条件:
①每1ml含10μgPb的标准铅溶液,适宜比色范围为27ml溶液中含10~20g的Pb2+。
②用醋酸盐缓冲液(pH3.5)控制溶液pH值为3~3.5。
③试剂:硫代乙酰胺。
(2)炽灼残渣法
适用范围:适用于含芳环、杂环以及难溶于水、稀酸及乙醇的有机药物。
原理:500~600℃炽灼后的残渣,经处理后,依一法检查。
(3)硫化钠法
适用范围:溶于碱溶液,而不溶于酸溶液的药物。如磺胺类、巴比妥类。
原理:
重金属检查法的比较
|
硫代乙酰胺法 |
炽灼残渣法 |
硫化钠法 |
适用范围 |
溶解后溶液澄清、无色的药物 |
难溶于水,或能与重金属离子形成配位化合物的药物 |
溶于碱而不溶于稀酸或在稀酸中生成沉淀的药物 |
原理 |
|||
样品特殊处理 |
无 |
炽灼→加硝酸→加盐酸→硫代乙酰胺反应 |
无 |
2.砷盐检查法
《中国药典》采用古蔡法和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法检查药物中微量的砷盐。
古蔡法:
原理:是利用金属锌与酸作用产生新生态的氢,与药物中微量砷盐反应,生成具有挥发性的砷化氢气体,遇溴化汞试纸,产生黄色至棕色的砷斑,与一定量标准砷溶液在相同条件下所生成的砷斑比较,来判断药物中砷盐的含量。
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法
原理:砷化氢与Ag-(DDC)吡啶溶液作用,使Ag-(DDC)中的银还原为红色胶态银,直接比色或于510nm波长处测定吸收度,进行比较。
|
古蔡法 |
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法 | |
原理 |
第一步 |
#FormatImgID_4# | |
第二步 |
砷化氢与溴化汞试纸反应→黄色至棕黄色斑点 |
砷化氢与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反应→红色 | |
标准溶液 |
标准砷溶液,1mgAs/ml,用量1-2ml | ||
反应试剂 |
溴化汞试纸 |
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吡啶溶液 | |
结果判断 |
目视比较色斑 |
510nm测定吸光度 |
3.氯化物检查法
原理:利用氯化物在硝酸酸性溶液中与硝酸银试液作用,生成氯化银的白色混浊比色。
测定条件:
1)标准NaCl溶液 10gCl-/ml,在测定条件下,以50ml中含50~80μg的Cl-为宜,相当于标准NaCl溶液5~8ml。——原因:在此范围内氯化物所显浑浊梯度明显,便于比较。
2)反应需在硝酸酸性条件下进行,且以50ml供试溶液中含稀硝酸10ml为宜。
加稀硝酸的目的:
①避免弱酸银盐沉淀的形成而干扰检查。
②加速氯化银沉淀的生成并产生较好的乳浊。
3)试剂:硝酸银
4)供试液和对照液稀释后,再加硝酸银溶液,使生成白色浑浊而不是白色沉淀
5)避光、暗处放置5分钟后比浊,——目的:防止AgCl见光分解
6)比浊方法:同置于黑色背景上,自上向下观察。
4.硫酸盐检查法
原理:利用SO42-与氯化钡在盐酸酸性溶液中生成硫酸钡的白色浑浊液,比较。
测定条件:
(1)标准K2SO4溶液0.1mg/ml,50ml溶液中含0.1~0.5mg的所显浑浊梯度明显,相当于标准K2SO4溶液1~5ml。
(2)反应需在盐酸酸性条件下进行,且以50ml供试溶液中含稀盐酸2ml为宜。
加盐酸的目的:可防止碳酸钡或磷酸钡等沉淀的生成 。
pH值约为1为宜——原因:若酸度过高,可使硫酸钡溶解度增大,检查的灵敏度下降。
(3)试剂:氯化钡。
(4)供试液和对照液稀释后,再加氯化钡溶液,使生成白色浑浊而不是白色沉淀。
(5)比浊方法:同置于黑色背景上,自上向下观察。
5.铁盐检查法
原理:铁盐在盐酸酸性溶液中与硫氰酸铵生成红色可溶性硫氰酸铁配位离子,与对照比较。
测定条件:
(1)用FeNH4(SO4)2·12H2O(硫酸铁铵)配制标准铁贮备液(加入硫酸防止Fe3+的水解),标准铁溶液10g Fe3+/ml,50ml溶液中含10~50g的Fe3+显色梯度明显,一般取标准铁溶液1.0~5.0ml。
(2)反应需在盐酸酸性条件下进行,防止Fe3+的水解.且以50ml供试溶液中含稀盐酸4ml为宜。
(3)试剂:硫氰酸铵。加过量硫氰酸铵,使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
(4)加氧化剂氧化Fe2+为Fe3+。加过硫酸铵可氧化Fe2+为Fe3+,同时可防止光线使硫氰酸铁还原或分解褪色。
(5)比色方法:同置于白色背景上,自上向下观察。
氯化物、硫酸盐、铁盐检查方法的比较
|
氯化物检查法 |
硫酸检查法 |
铁盐检查法 |
原理 |
#FormatImgID_5# |
#FormatImgID_6# |
Fe3+SCN-→[Fe(SCN)6]3-红色 |
标准溶液 |
NaCl溶液,10mgCl-/ml,5-8ml |
K2SO4溶液,0.1mg/ml,1-5ml |
硫酸铁铵,10mg Fe3+/ml,1-5ml |
反应试剂 |
硝酸银 |
氯化钡 |
硫氰酸铵(过量) |
反应条件 |
稀硝酸,10ml |
稀盐酸,2ml |
稀盐酸+氧化剂(过硫酸铵),4ml |
比色 |
黑色背景 |
黑色背景 |
白色背景 |
6.铵盐检查法
原理:将供试品中的铵盐碱化后蒸馏出来,与碱性碘化汞钾试液反应而呈色,与标准氯化铵溶液同法显色进行比较。
7.干燥失重:
系指药品在规定的条件下,测定药品中所含能被驱去的挥发性物质,既包括水分,如吸附水,也包括其他挥发性物质,如残留有机溶剂等。照药品项下规定的条件干燥至恒重,从减失的重量和取样量计算供试品的干燥失重。
方法:常压恒温干燥法、干燥剂干燥法、减压干燥法和热分析法。
8.费休水分测定法:可以准确的测定药物中的结晶水、吸附水和游离水,不包括其他挥发性物质。——仪器测定。
四、药物制剂通则检查
(一)片剂、胶囊剂
片剂包括普通片、含片、口腔贴片、咀嚼片、分散 片、可溶片、泡腾片、阴道片、阴道泡腾片、缓释片、控释片与肠溶片等。
检查项目:
多数片剂应进行重量差异和崩解时限检查;
口腔贴片应进行溶出度或释放度以及微生物检查;
咀嚼片不进行崩解时限检查;
分散片应进行溶出度和分散均匀性检查;
阴道片应进行融变时限和微生物限度检查;
阴道泡腾片作发泡量和微生物限度检查;
肠溶片检查释放度;
缓释片与控释片均应检查释放度;
胶囊剂分为硬胶囊、软胶囊、缓释胶囊、控释胶囊和 肠溶胶囊。
除另有规定外,应进行装量差异和崩解时限检查;
缓、控释胶囊和肠溶胶囊应做释放度检查。
(1)重量差异检查:重量差异是指按规定称量方法测得每片的重量与平均片重之间的差异程度。
检查意义:在片剂生产中,由于颗粒的均匀度、流动性及生产设备等原因可使片剂重量产生差异影响临床用药,所以应规定该项检查。(片重差异影响临床用药)
检查方法:取药片20片,精密称定总重量,求得平均片重,再分别精密称定每片的重量,计算每片片重与平均片重差异的百分率。
要求:
表 片剂重量差异的限度
结果判断:超出重量差异限度的药片不得多于2片,并不得有一片超出限度1倍。
平均重量 |
重量差异限度 |
0.30g以下 |
±7.5% |
0.30g或0.30g以上 |
±5% |
(2)含量均匀度检查法:含量均匀度是指小剂量或单剂量固体制剂、胶囊剂、膜剂或注射用无菌粉末中的每片(个)含量符合标示量的程度。
检查意义:当片剂中药物的含量较低时,如每片含几毫克或零点几毫克,药物在颗粒中的均匀度较难控制,仅靠重量差异检查已不能完全反映药物含量的均匀程度,所以需做含量均匀度检查。
凡检查含量均匀度的制剂不再检查重(装)量差异。
(3)崩解时限:指固体制剂在规定的介质中,以规定的方法进行检查全部崩解溶散或成碎粒并通过筛网所需时间的限度。
检查意义:固体制剂经口服后在胃肠道中先崩解,药物才能被释放、吸收。如果不能崩解,药物就无法吸收,也就起不到治病的目的。所以固体制剂需要进行崩解时限检查。
检查方法:崩解仪。
要求:
固体制剂崩解时限
剂型 |
崩解介质 |
崩解时间(min) |
温度(℃) |
片剂 |
水 |
15 |
37℃±1℃ |
糖衣片/薄膜衣片 |
盐酸溶液(9→1000) |
60/30 |
37℃±1℃ |
肠溶衣片 |
盐酸溶液(9→1000) |
120 |
37℃±1℃ |
磷酸盐缓冲液(pH6.8) |
60 | ||
泡腾片 |
水 |
5 |
15℃~25℃ |
凡规定检查溶出度、释放度或融变时限的制剂,不再进行崩解时限检查。
(4)溶出度:指药物从片剂或胶囊剂等固体制剂在规定溶剂中溶出的速率和程度。
检查意义:固体制剂经口服后在胃肠道中需崩解、溶解、吸收等过程,才能产生药效。崩解是药物溶出的前提,但由于药物受本身的溶解性、辅料与工艺条件的影响,崩解后药物的溶出速率会影响疗效,所以固体制剂需要进行溶出度检查。
检查方法:溶出度仪。
第一法为篮法,第二法为桨法,第三法为小杯法,第四法为桨碟法,第五法为转筒法。
(5)释放度:指口服药物从缓释制剂、控释制剂、肠溶制剂及透皮贴剂在规定溶剂中释放的速度和程度。
检查法:溶出度仪。第一法用于缓控释制剂,第二法用于肠溶制剂,第三法用于透皮贴剂。测定至少3个时间点的释放量。
(6)融变时限:融变时限是检查栓剂或阴道片等固体制剂在规定条件下的融化,软化或溶散的情况。
检查意义:药物放入腔道后,在适宜的温度下应能融化、软化或溶散,才能产生局部或全身作用。
检查方法:融变时限仪。
(7)微生物限度:微生物限度检查法是检查非规定灭菌制剂及其原料、辅料受微生物污染程度的方法,检查项目包括细菌数、霉菌数、酵母菌数及控制菌检查。
检查方法:微生物培养法。
(二)注射剂和滴眼剂
注射剂分为注射液、注射用无菌粉末与注射用浓溶液。
注射剂检查项目:
除另有规定外,注射剂应进行装量、装量差异、渗透压摩尔浓度、可见异物、不溶性微粒、无菌、热原或细菌内毒素检查。
滴眼剂检查项目:
除另有规定外,眼用制剂应做可见异物、粒度、沉降体积比、装量、渗透压摩尔浓度和无菌检查。
(1)装量、装量差异检查:(联系重量差异检查)
液体制剂检查装量;
固体制剂检查装量差异。
(2)可见异物
是指存在于注射液、滴眼液中,在规定条件下目视可以观察到的不溶性物质,其粒径或长度通常大于50μm。
检查意义:注射液中若有不溶性微粒,使用后可能引起静脉炎、过敏反应,甚至堵塞毛细血管。
检查方法:灯检法、光散射法。
(3)不溶性微粒
供静脉注射用药物的不溶性微粒的大小及数目。
要求比“可见异物”更高。
检查意义:静脉滴注用注射液直接进入静脉,用量大,控制不溶性微粒对于用药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检查方法:光阻法和显微计数法。
(4)热原或细菌内毒素检查
①热原反应:指输液过程中由于致热原进入人体后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而引起的发热反应,体温可达40℃以上,严重时可伴有恶心呕吐、头痛、四肢关节痛、皮肤灰白色、血压下降、休克甚至死亡。
主要致热原是细菌代谢物(内毒素),具有耐热性、不挥发性、水溶性、滤过性和吸附性的特点。因此注射剂热原或细菌内毒素检查是保证注射剂安全性的重要质量指标,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检查方法:将一定剂量的供试品,静脉注入家兔体内,在规定时间内,观察家兔体温升高的情况,以判定供试品中所含热原的限度是否符合规定。
②细菌内毒素:细菌内毒素主要来自革兰阴性细菌,主要成分为脂多糖,对人有致热反应,甚至导致死亡。
检查方法:鲎试剂法。
(5)渗透压摩尔浓度
(6)澄明度
(7)检漏
(8)无菌检查
检查方法:薄膜过滤法和直接接种法。
(三)栓剂
检查项目:
重量差异、融变时限和微生物限度。
(四)软膏剂和眼膏剂
软膏剂检查项目:
粒度、装量、无菌和微生物限度。
眼膏剂检查项目:
粒度、金属性异物、重量差异、装量和无菌。
(五)颗粒剂
检查项目:
粒度、干燥失重、溶化性、装量差异及装量。
干燥失重检查的意义:
因水分的存在会严重影响颗粒剂的质量。故药典规定应测定颗粒剂的干燥失重。
溶化性检查的意义:
因颗粒剂的主要特点是溶出和吸收速度比较快,可直接吞服或冲入水中饮用。因此药典规定测定其溶化性。
粒度检查的意义:
主药是以固体微粒形式存在的,分散粒径的大小影响制剂疗效的正常发挥,药物粒径越小,则药物更容易发挥药效,因此,应进行粒度检查。
(六)滴耳剂、滴鼻剂、洗剂、搽剂、凝胶剂
检查项目:
装量、微生物限度检查。
无菌检查:用于手术、耳部伤口、耳膜穿孔的滴耳剂、洗耳剂;用于手术或创伤的鼻用制剂;用于烧伤或严重创伤的凝胶剂。
②荧光分光光度法:物质在低浓度范围内的荧光强度与溶液中该物质的浓度成正比。
(3)色谱分析法:是一种分离分析方法,该法先将混合物中各组分分离开,然后逐一检测。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气相色谱法(GC)。
高效液相色谱法:以液体为流动相的色谱法。
分类:
|
正相HPLC |
反相HPLC |
固定相 |
硅胶 |
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 |
流动相 |
有机溶剂混合液(烷烃为底剂,加入适量的极性调整剂组成) |
甲醇-水 |
洗脱顺序 |
极性小的组分先流出 |
极性大的组分先流出 |
应用 |
极性和中等极性化合物 |
非极性、弱极性及中等极性化合物 |
仪器:
流动相储液瓶、输液泵、进样器、色谱柱、检测器、数据处理系统、打印机。
常见检测器:紫外检测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蒸发光散射检测器、质谱检测器。
气相色谱法:以气体为流动相的色谱法。
分类:填充柱、毛细管柱。
仪器:气源系统、进样系统、色谱柱、检测系统、数据处理系统。
常用检测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
③重复性:标准偏差小于2%
④拖尾因子:T
常用定量方法:
①内标法加校正因子测定供试品中主成分含量。
②外标法测定供试品中主成分含量:分为标准曲线法和外标一点法,外标一点法的计算公式为:
其他定量方法:
生物检定法、酶分析法、放射性药品检定法、
氮测定法、旋光度测定法和电泳法。
(4)含量测定的计算
制剂含量表示法:以标示量的百分比表示。以片剂为例:
六、复方制剂分析
复方制剂:含有两种及两种以上的有效成分的药物制剂。
分析方法的研究设计:
①若各有效成分之间互不干扰,利用各成分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异,用专一性较强方法,可不经分离直接分别测定各成分。
②若各有效成分之间相互干扰,可经处理、分离后测定,或者采用HPLC法、计算分光光度法测定。选择1~2个主成分测定以控制质量。
七、药物分析方法的要求
(一)准确度
准确度是指用该方法测定的结果与真实值或参考值接近的程度。准确度一般用回收率(%)来表示。
1.方法:将已知量的测定组分加入到处方比例的附加剂中,用验证的方法进行测定,根据测定结果计算回收率。
2.杂质定量测定中的准确度:采用原料药或制剂中加入已知量杂质进行测定;如不能得到杂质或降解产物,可与另一成熟方法进行比较,如药典方法或经过验证的方法。
3.含量测定中的准确度:测定原料药时,可用已知纯度的对照品或样品进行测定,或用本法所得结果与建立准确度的另一方法测定的结果进行比较。
4.数据要求:测定高、中、低三个浓度,n=3,共9个数据来评价回收率的RSD<2%;用UV和HPLC法时,一般回收率可达98%~102%;容量法可达99.7%~100.3%。
(二)精密度
1.精密度是指在规定的条件下,同一个均匀样品,经多次取样测定所得结果之间的接近程度。精密度一般用偏差、标准偏差(SD)或相对标准偏差(RSD)来表示。偏差、标准偏差(SD)或相对标准偏差(RSD)越小,精密度越好。
2.精密度与准确度的关系:精密度好是准确度高的前提,但方法的精密度好,准确度不一定高。
要求:定量测定应考察方法的精密度。
3.考察内容包括:
重复性:在相同条件下,由一个分析人员测定所得结果的精密度。
中间精密度:在同一个实验室,不同时间由不同分析人员用不同设备测定结果的精密度。
重现性:在不同实验室由不同分析人员测定结果的精密度。
(三)专属性
1.专属性:指在其他组分(如杂质、降解产物、辅料等)可能存在的情况下,分析方法能准确地测出被测组分的特性。
2.鉴别反应的专属性:应能与其他共存的物质或相似化合物区分,不含被测组分的样品均应呈现负反应。
3.含量测定和杂质鉴定的专属性:
色谱法和其他分析法:应附代表性的图谱,以说明专属性,图中应注明各组分的位置,色谱法中分离度应符合要求。
杂质鉴定的专属性:
①杂质可获得:可向供试品中加入一定量的杂质;
②杂质或降解产物不能获得:通过与另一种已证明合理但分离或检测原理不同或具较强分辨能力的方法进行结果比较来确定,或比较破坏前后检出的杂质个数和量。
(四)检测限
指分析方法在规定的实验条件下所能检出被测组分的最低浓度或最低量。
目视法:非仪器法。
信噪比法:2倍噪音或3倍噪音对应的样品浓度或量。
(五)定量限
指样品中被测组分能被定量测定的最低浓度或最低量。
10倍噪音对应的浓度或量。
(六)线性
在设计范围内,测试结果和样品中被测组分的浓度(或量)直接成正比关系的程度。
考察的方法:配制一系列不同浓度的测定组分溶液(至少5份),分别测定其响应值,用最小二乘法以响应值对浓度进行线性回归,即可计算出相关系数r和a、b的值。
(七)范围
指在达到一定的精密度、准确度和线性的条件下,测试方法适用的高低浓度或量的区间。
相关规定:原料药和制剂含量测定的范围应为测试浓度的80%~100%或更宽;
制剂含量均匀度检查,范围应为测试浓度的70%~130%;
溶出度或释放度中的溶出量,范围应为限度的±20%;
杂质测定时,范围应根据初步实测结果,拟订出规定限度±20%。
(八)耐用性
指在测定条件有小的变动时,测定结果不受其影响的承受程度。
以教材大纲知识点为指导,精作试题,让你备考复习做题一步到位,提高复习效率
【焚题库】药学考试题库【历年真题+章节题库+模拟考生+考前模拟试题】
在线题库,网校课程辅导资料获取,考试交流可以加入卫生资格考试交流群:813029275有专门老师为你解答。
模拟考场 |
药学章节练习 |
历年真题 |
每日一练 |
免费模拟考场在线测试 |
章节针对练习专项突破 |
每真题练习实战演练 |
每天10道最新试题 |
查看详情 | 查看详情 |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