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资格考试

导航

2020初级药士考试《药理学》章节复习资料:药效学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9-11-11

  第二节 药效学

  一、药物的作用

  药效学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规律即药物的量效关系规律。

  (一)药物作用的选择性

  大多数药物在治疗剂量时只对某个或某些组织器官有明显作用称为药物的选择作用。取决于组织器官对药物的敏感性。

  1.如洋地黄选择性地增强心肌收缩力,对骨骼肌则无影响。

  2.如乙酰胆碱高选择骨骼肌,对心肌无影响。

  (二)治疗作用

  1.对因治疗:用药目的在于消除原发致病因子,彻底治愈疾病,称为对因治疗,也称治本。如抗生素杀灭体内病原微生物。

  2.对症治疗:用药目的在于改善疾病症状,称为对症治疗,也称治标。如高热时应用阿司匹林解热。

  (三) 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

概念

特点和举例

副作用

由于药物的选择性低(与药物本身的化学结构有关),作用广泛。治疗剂量时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不良反应 

与治疗作用常同时发生在大多数患者身上,难以避免。停药后可以恢复。如阿托品口干,硝酸甘油的头痛

毒性反应

用药量过大, 或疗程过长,缓慢蓄积引起的一种严重的不良反应

一般能事先预知,可避免,严重的甚至导致器官功能永久性损害如:博来霉素肺纤维化、庆大霉素的耳毒性

停药反应

突然停药后,原疾病的症状加剧,故又称反跳反应 

如:高血压患者长期服用可乐定降血压,若突然停药,次日血压将明显回升

后遗效应

指停药后血药浓度降至阈浓度以下时残存的生物效应

如:巴比妥醒后的眩晕、困倦。

变态反应

指与药理作用无关,难于预料的不良反应。用药理性拮抗药解救无效 

如:青霉素及阿司匹林的过敏反应。

特异质反应

指由于遗传缺陷导致对某些药物反应特别敏感,反应严重度与剂量成正比

如:蚕豆病是由于人体缺乏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在服用伯氨喹、磺胺药物后引起的溶血。

  二、受体理论

  (一)受体的基本概念

  1.受体 是存在于细胞膜、细胞浆或细胞核上的大分子化合物(如蛋白质、核酸、脂质等),能与特异性配体(如药物、递质、激素、自体活性物质等)结合并产生特定生物效应。

  2.配体 是能与受体结合的特异性物质,包括内源性配体(如递质、激素、自体活性物质等)和外源性配体(如药物、毒物等)。

  (二)受体特性

  1.特异性;

  2.敏感性;

  3.饱和性;

  4.可逆性;

  5.多样性。

  (三)受体类型

  1.根据受体在靶细胞上存在的位置或分布,大致可分为3类:(1)细胞膜受体;(2)胞浆受体;(3)核受体。

  2.根据受体蛋白的结构和信号转导的机制,至少可分为4类:(1)离子通道偶联受体;(2)G蛋白偶联受体(3)酪氨酸激酶活性受体;(4)调节基因表达的受体

  (四)受体调节

  三、药效学概述

  (一)药物与受体

  药物与受体结合引起生物效应须具备两个条件:亲和力和内在活性。

  1.亲和力 是指药物与受体结合的能力。亲和力高则结合多,亲和力低则结合少。

  2.内在活性 是指药物激动受体产生特异性药理效应的能力,也称效应力。药物具有内在活性时才能激动受体产生受体兴奋的效应,内在活性高则激动效应强,内在活性低则激动效应弱。

名称

概 念

作 用

举例

激动药

对受体既有亲和力又有内在活性的药物

能与受体结合并激动受体而产生兴奋作用

肾上腺素激动肾上腺受体

拮抗药

对受体有亲和力但无内在活性的药物

能与受体结合但拮抗激动药的作用

阿托品拮抗M受体

部分激动剂

对受体有亲和力但内在活性差的药物

具有激动剂和拮抗剂双重特性

(1)多巴胺激动血管的α受体血管收缩
(2)激动多巴胺受体(D1) →血管舒张。

  (二)药物的构效关系与量效关系

  1.药物的构效关系 药物的化学结构与药理活性或毒性之间的关系称为构效关系。

  (1)量反应:药理效应的强弱呈连续增减的量变,可用具体数量或最大效应的百分率来表示,如心率、血压、血糖、尿量、平滑肌收缩或松弛的程度等,这种反应类型称为量反应。

  (2)质反应:药理效应的强弱不呈连续性量的变化,而表现为反应性质的变化,只能用全或无、阳性或阴性表示,如存活或死亡、清醒或睡眠、麻醉或不麻醉、惊厥或不惊厥,这种反应类型称为质反应。

  (3)最小有效量:能引起药理效应的最小剂量。

  (4)最小中毒量:出现中毒症状的最小剂量。

  (5)极量(最大治疗量):出现最大治疗作用,对大多数人并不引起毒性反应,但对个别人也有引起毒性反应的可能,是临床允许使用的最高剂量,非特殊情况一般不得超过。如果特殊情况下必须超过极量时,在处方上应该作好警惕标记“!”。

  (6)治疗量:从最小有效量到极量之间的剂量。

  (7)常用量:比最小有效量大些,但比极量小些的剂量。

  (8)安全范围:最小有效量和最小中毒量之间的范围。此范围越大,用药越安全。

  (9)半数有效量(ED50):能引起50%最大效应(量反应)或50%阳性反应(质反应)的药物剂量。

  (10)半数致死量(LD50):能引起50%实验动物死亡的药物剂量。

  (11)治疗指数(TI):半数致死量与半数有效量的比值(LD50/ED50)。可用TI来估计药物的安全性,其值越大,表示药物越安全。一般认为,比较安全的药物,其治疗指数不应小于3。

  (12)安全指数:5%致死量与95%有效量的比值(LD5/ED95)。

  (13)安全界限:用(LD1-ED99)/ED99表示。

  四、影响药效的因素

  (一)机体方面的因素

  1.年龄 年龄不同对药物作用的反应不同。由于小儿和老年人的生理功能与成年人不同,对药物的敏感性及反应也不同。药典规定:14岁以下使用小儿剂量,14~60岁使用成人剂量,60岁以上使用老年人剂量。

  2.性别 性别不同,对性激素反应差别较大,对其他药物的反应无明显差异。但女性在特殊生理时期如月经、妊娠、分娩、哺乳等,对药物反应较一般情况有所不同,应特别注意。

  3.个体差异

  (1)量的差异表现为高敏性和耐受性:

  1)高敏性:指少数人对某些药物特别敏感,应用较小的剂量即可产生较强的作用。

  2)耐受性:指有些人对某些药物敏感性较低,必须应用较大剂量,才能产生应有的作用。

  (2)质的差异表现为特异质反应和过敏反应。

  4.遗传因素 如某些先天性缺乏高铁血红蛋白还原酶者,应用硝酸酯类、磺胺类等药物,可导致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5.病理状态 如注意药物能诱发或加重潜在性疾病,如某些氢氯噻嗪加重糖尿病,长期大剂量应用糖皮质激素可诱发或加重溃疡等。

  6.心理因素 患者的心理因素与药物的效应密切相关,特别是对慢性病、功能性疾病影响大。

  (二)药物方面的影响

  1.剂量 在一定范围内,剂量越大,血药浓度越高,作用越强。

  2.剂型 口服给药的吸收速率为:水溶液>散剂>片剂。注射剂的吸收速率为:水剂>乳剂>油剂。

  3.给药方法

  (1)口服给药:为最常用的给药途径,其优点是方便、经济、安全,适用于大多数患者和药物。其缺点为吸收慢、不规则,易受胃肠内容物、胃肠蠕动状态及首关消除的影响,不适用于昏迷、呕吐、抽搐、首关消除明显及急重患者,易被消化酶破坏的药物不宜口服。

  (2)注射给药:与口服给药相比,注射给药一般吸收完全、迅速(静脉注射最快)、生效快、剂量准确,但不够经济、方便、安全。

  (3)吸入给药:经肺泡吸收,迅速入血产生疗效或在呼吸道局部发挥作用,作用迅速而短暂。

  (4)舌下给药:脂溶性较高、用量较小的药物可采用舌下给药的方法由舌下黏膜吸收,具有吸收迅速和避免首关消除的特点,但吸收面积小。

  (5)直肠给药:可避免胃肠液对药物的破坏、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首关消除。但吸收面积小,吸收不规则,适用于胃肠道刺激性强及小儿服药困难者。

  (6)皮肤和黏膜给药:药物用于皮肤或黏膜表面,多数药物发挥局部作用,有的药物可发挥全身作用。

  4.反复给药

  (1)耐受性:连续多次用药后引起药效降低的现象。①快速耐受;②交叉耐受性。

  (2)耐药性:指病原体或肿瘤细胞对药物。

  (3)依赖性:精神、躯体依赖。

  5.药物相互作用 同时应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

  (1)协同作用:SMZ+TMP

  (2)拮抗作用:吗丁啉+颠茄

  组胺+苯海拉明

  以教材大纲知识点为指导,精作试题,让你备考复习做题一步到位,提高复习效率

  【焚题库】药学考试题库【历年真题+章节题库+模拟考生+考前模拟试题】

  在线题库,网校课程辅导资料获取,考试交流可以加入卫生资格考试交流群:715404281卫生资格考试有专门老师为你解答。

模拟考场

药学章节练习

历年真题

每日一练

免费模拟考场在线测试

章节针对练习专项突破

每真题练习实战演练

每天10道最新试题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