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卫生资格考试> 初级药士/药师/主管药师> 初级药士> 考试辅导> 文章内容
2018年初级药师相关专业知识药剂学辅导:液体制剂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8-03-05
中七、乳剂
(一)乳剂的概念与特点
乳剂系指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混合,其中一相液体以液滴状态分散于另一相液体中形成的非均匀相液体分散体系。形成液滴的液体称为分散相、内相或非连续相,另一液体则称为分散介质、外相或连续相。乳剂中的液滴具有很大的分散度,其总表面积大,表面自由能很高,属热力学不稳定体系。
1.乳剂的基本组成 乳剂由水相(W)、油相(O)和乳化剂组成,三者缺一不可。根据乳化剂的种类、性质及相体积比(Ф)形成水包油(O/W)或油包水(W/O)型乳剂,也可制备复乳,如W/O/W或O/W/O型。O/W或W/O型乳剂的主要区别方法见下表。
表2-1-3 水包油(O/W)或油包水(W/O)型乳剂的区别
项目 |
O/W型乳剂 |
W/O型乳剂 |
外观 |
通常为乳白色 |
接近油的颜色 |
稀释 |
可用水稀释 |
可用尚未稀释 |
导电性 |
导电 |
不导电或几乎不导电 |
水溶性染料 |
外相染色 |
内相染色 |
油溶性染料 |
内相染色 |
外相染色 |
2.乳剂的类型 根据乳滴的大小,将乳剂分类为普通乳、亚微乳、纳米乳。
(1)普通乳:普通乳液滴大小一般在1~100μm之间,这时乳剂形成乳白色不透明的液体。
(2)亚微乳:粒径大小一般在0.1~1.0μm之间,亚微乳常作为胃肠外给药的载体。静脉注射乳剂应为亚微乳,粒径可控制在0.25~0.4μm范围内。
(3)纳米乳:当乳滴粒子小于0.1μm时,乳剂处于胶体分散范围,这时光线通过乳剂时不产生折射而是透过乳剂,肉眼可见乳剂为透明液体,这种乳剂称为纳米乳、微乳或胶团乳,纳米乳粒径在0.01~0.10μm范围。
3.乳剂的特点
乳剂中液滴的分散度很大,药物吸收和药效的发挥很快,生物利用度高;
油性药物制成乳剂能保证剂量准确,而且使用方便;
水包油型乳剂可掩盖药物的不良臭味,并可加入矫味剂;
外用乳剂能改善对皮肤、黏膜的渗透性,减少刺激性;
静脉注射乳剂注射后分布较快、药效高、有靶向性;
静脉营养乳剂,是高能营养输液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常用的乳化剂
乳化剂是乳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乳剂形成、稳定性以及药效发挥等方面起重要作用。乳化剂应具备:①应有较强的乳化能力,并能在乳滴周围形成牢固的乳化膜;②应有一定的生理适应能力,乳化剂都不应对机体产生近期的和远期的毒副作用,也不应该有局部的刺激性;③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小;④稳定性好。
1.乳化剂的分类
(1)表面活性剂类乳化剂:常用的有阴离子型乳化剂,如硬脂酸钠、十二烷基硫酸钠等;非离子型乳化剂,如脂肪酸山梨坦、聚山梨酯、卖泽、苄泽、泊洛沙姆等。这类乳化剂混合使用效果更高。
(2)天然乳化剂:这类乳化剂由于亲水性较强,能形成O/W型乳剂,多数有较大的黏度,能增加乳剂的稳定性。常用的有:阿拉伯胶、西黄蓍胶、明胶、杏树胶、卵黄等。使用这类乳化剂需加入防腐剂。
(3)辅助乳化剂:是指与乳化剂合并使用能增加乳剂稳定性的乳化剂。常用的有:增加水相黏度的辅助乳化剂,如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羟丙基纤维素、海藻酸钠等;增加油相黏度的辅助乳化剂,如鲸蜡醇、蜂蜡、硬脂酸、硬脂醇等。
2.乳化剂的选择 乳化剂的选择应根据乳剂的使用目的、药物的性质、处方的组成、欲制备乳剂的类型、乳化方法等综合考虑,适当选择。
(1)根据乳剂的类型选择
(2)根据乳剂给药途径选择:口服乳剂应选择无毒的天然乳化剂或某些亲水性高分子乳化剂等;外用乳剂应选择对局部无刺激性、长期使用无毒性的乳化剂;注射用乳剂应选择磷脂、泊洛沙姆等乳化剂。
(3)根据乳化剂性能选择,应选择乳化性能强、性质稳定、受外界因素(如酸、碱、盐、pH等)影响小、无毒无刺激性的乳化剂。
(4)混合乳化剂的选择:非离子型乳化剂可以混合使用,如聚山梨酯和脂肪酸山梨坦等;阴、阳离子型乳化剂不能混合使用。
(三)乳剂的形成理论
乳剂是由水相、油相和乳化剂经乳化制成,但要制成符合要求的稳定的乳剂,首先必须提供足够的能量使分散相能够分散成微小的乳滴,其次是提供使乳剂稳定的必要条件。
1.降低表面张力
2.形成牢固的乳化膜
(四)乳剂的稳定性
乳剂属热力学不稳定的非均相分散体系,乳剂常发生下列变化。
1.分层 乳剂的分层系指乳剂放置后出现分散相粒子上浮或下沉的现象,又称乳析。分层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分散相和分散介质之间的密度差造成的。
2.絮凝 乳剂中分散相的乳滴发生可逆的聚集现象称为絮凝。发生絮凝的条件是:乳滴的电荷减少,使ζ电位降低,乳滴产生聚集而絮凝。絮凝状态进一步变化也会引起乳滴的合并。
3.转相 由于某些条件的变化而改变乳剂类型的称为转相,即由O/W型转变为W/O型或由W/O型转变为O/W型。转相主要是由于乳化剂的性质改变而引起的。
4.合并与破裂 乳化膜破裂导致乳滴变大称为合并。合并进一步发展使乳剂分为油、水两相称为破裂。
5.酸败 乳剂受外界因素及微生物的影响,使油相或乳化剂等发生变化而引起变质的现象称为酸败。
(五)乳剂的制备与质量评价
1.乳剂的制备方法
(1)油中乳化剂法:又称干胶法。在初乳中油、水、胶的比例是:植物油为4:2:1,挥发油为2:2:1,液状石蜡为3:2:1。
(2)水中乳化剂法:又称湿胶法。
(3)新生皂法:将油水两相混合时,两相界面上生成的新生皂类产生乳化的方法。植物油中含有硬脂酸、油酸等有机酸,加入氢氧化钠、氢氧化钙、三乙醇胺等,在高温下(70℃以上)生成的新生皂为乳化剂,经搅拌即形成乳剂。生成的一价皂则为O/W型乳化剂,生成的二价皂则为W/O型乳化剂。本法适用于乳膏剂的制备。
(4)两相交替加入法
(5)机械法
(6)纳米乳的制备
(7)复合乳剂的制备:采用二步乳化法制备
2.乳剂的制备设备
(1)搅拌乳化装置
(2)乳匀机
(3)胶体磨
(4)超声波乳化装置
3.乳剂中药物的加入方法 乳剂是药物很好的载体,可加入各种药物使其具有治疗作用。若药物溶解于油相,可先将药物溶于油相再制成乳剂;若药物溶于水相,可先将药物溶于水后再制成乳剂;若药物不溶于油相也不溶于水相时,可用亲和性大的液相研磨药物,再将其制成乳剂;也可将药物先用已制成的少量乳剂研磨细再与乳剂混合均匀。
4.乳剂的质量评定
(1)乳剂粒径大小的测定
(2)分层现象的观察
(3)乳滴合并速度的测定
(4)稳定常数的测定
八、不同给药途径用液体制剂
1.搽剂、涂膜剂与洗剂
(1)搽剂:系指专供揉搽皮肤表面用的液体制剂,可分为溶液型、混悬型、乳剂型。
(2)涂膜剂:系指将高分子成膜材料及药物溶解在挥发性有机溶剂中制成的可涂布成膜的外用液体制剂。
(3)洗剂:系指专供涂抹、敷于皮肤的外用液体制剂。
2.滴鼻剂、滴耳剂、含漱剂与滴牙剂
(1)滴鼻剂:系指专供滴入鼻腔内使用的液体制剂。
(2)滴耳剂:系指供滴入外耳道内的外用液体制剂。滴耳剂常用混合溶剂。
(3)含漱剂:系指用于咽喉、口腔清洗的液体制剂。
(4)滴牙剂:系指用于局部牙孔的液体制剂。
3.合剂 合剂系指以水为溶剂含有一种或一种以上药物成分的内服液体制剂。合剂可以是溶液型、混悬型、乳剂型的液体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