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资格考试

导航

2020临床医学检验技士《血液学检验》章节题:血栓与止血检验的基本方法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9-08-09

  答案部分

  一、A1

  1、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血块收缩试验可反映血小板血块收缩能力。血小板聚集试验可了解血小板聚集的程度和速度。血小板球蛋白是血小板活化的重要指标。

  2、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PAIg增高:见于ITP,90%以上ITP患者的PAIgG增高,若同肘测定PAIgM、PAIgA和PAC3,其灵敏度可高达100%。

  3、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血浆血栓素B2增高,见于血栓前状态和血栓性疾病。β-血小板球蛋白增高,反映血小板被激活及其释放反应亢进,见于血栓前状态和(或)血栓性疾病。

  4、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β-TG和PF4是血小板的特异蛋白质,它们的血浆浓度升高或血小板内含量的减低,表明血小板被激活和释放反应的增强。

  5、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血小板生存期缩短见于血小板破坏增多性疾病,如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同种和药物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功能亢进、系统性红斑狼疮。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血小板聚集试验(PAgT)减低,反映血小板聚集功能减低。见于获得性血小板功能减低,如尿毒症、肝硬化、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急性白血病、服用抗血小板药物、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等,还见于遗传性血小板功能缺陷。

  7、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D-二聚体是交联纤维蛋白降解产物之一,为继发性纤溶的特有代谢物,可作为原发性与继发性纤溶鉴别的可靠指标,同时也可作为溶栓治疗的有效观察指标。

  8、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原发性纤溶症患者的3P试验阴性,纤溶酶原含量减低,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降低,血浆纤溶酶原活性减低,血浆鱼精蛋白副凝固试验阴性。

  9、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血浆鱼精蛋白副凝固试验阳性见于DIC的早、中期,但在恶性肿瘤、上消化道出血、外科大手术后、败血症、肾小球疾病、人工流产、分娩等也可出现假阳性。阴性见于正常人、晚期DIC和原发性纤溶症。

  10、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增高见于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急性传染病、结缔组织病、急性肾炎、多发性骨髓瘤、休克、大手术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急性感染、恶性肿瘤和应急状态等;降低见于先天性低或无FIB血症、遗传性FIB异常、DIC、原发性纤溶症、重症肝炎和肝硬化等。

  11、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在DIC时,为阳性或增高,是诊断DIC的重要依据。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时,血浆D-二聚体含量也增高。D-二聚体在继发性纤溶症为阳性或增高,而原发性纤溶症为阴性或不升高,此是两者鉴别的重要指标。

  12、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有较强的抗凝能力,可使PT延长,抑制血液凝固。

  13、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在DIC时,为阳性或增高,是诊断DIC的重要依据。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时,血浆D-二聚体含量也增高。D-二聚体在继发性纤溶症为阳性或增高,而原发性纤溶症为阴性或不升高,此是两者鉴别的重要指标。

  14、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凝血酶原时间为观察血浆凝固所需时间,该试验是反映外源凝血系统最常用的筛选试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是内源凝血系统较敏感和常用的筛选试验;血浆中纤维蛋白原的含量与血液凝固时间成负相关,也是实验选项之一,血小板数量直接关系血液凝固时间,作为筛选试验。

  15、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血友病的纠正试验:于患者血浆中加入1/4量的正常新鲜血浆、硫酸钡吸附血浆或正常血清,再做APTT,如吸附血浆能纠正,正常血清不能纠正,为因子Ⅷ缺乏,可确诊血友病。

  16、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凝血酶时间(TT)是指受检血浆中加入“标准化”凝血酶溶液,测定开始出现纤维蛋白丝所需的时间。受检TT值延长超过正常对照3秒为延长,见于:①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②血中FDP增高(DIC)。③血中有肝素和类肝素物质存在。正常人TT为16~18秒,加入甲苯胺蓝后,TT缩短5秒以上,提示血浆中肝素或类肝素样物质增多。因此D选项说法错误。

  17、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APTT是内源凝血系统较敏感和常用的筛选试验;血中有肝素和类肝素物质存在(如肝素治疗中和肝脏疾病等)TT值延长;由于外源性凝血因子主要在肝脏合成,因而肝脏疾病时,PT延长;血小板具有止血功能,当表现为出血症状时,进行血小板计数。所以A为正确答案。

  18、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束臂试验为通过前臂局部加压,使静脉血流受阻,给予毛细血管以负荷,观察前臂皮肤一定范围内新出现的出血点数目,来估计血管壁的完整性及其脆性;血小板计数多用于试验有黏膜出血症状的;出血时间测定反映了毛细血管与血小板的相互作用,包括内皮下组织与血小板黏附、血小板的聚集和释放等反应。

  19、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对内源凝血途径因子(Ⅷ、Ⅸ、Ⅺ)缺乏较CT敏感(血小板异常不影响APTT),能检出Ⅷ:C小于25%的轻型血友病。对凝血酶原、纤维蛋白原缺乏则不够敏感,故APTT延长的最常见疾病为血友病。

  20、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束臂试验新出血点的数目超过正常为阳性见于:①血管壁结构和(或)功能缺陷,如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过敏性紫癜、单纯性紫癜及其他血管性紫癜。②血小板的量和(或)质异常,如原发性和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增多症、先天性(遗传性)和获得性血小板功能缺陷症。③血管性血友病。

  21、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在37℃条件下,以白陶土激活因子Ⅻ和Ⅺ,以脑磷脂(部分凝血活酶)代替血小板第三因子,在Ca2+参与下,观察乏血小板血浆凝固所需的时间,即为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的测定,是内源凝血系统较敏感和常用的筛选试验。

  22、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出血时间延长见于:①血小板减少症。②先天性血小板功能异常。③获得性血小板功能异常。④血管性血友病。⑤一般凝血因子缺乏出血时间不延长,但某些严重的因子缺乏(如因子Ⅹ和Ⅺ)及无纤维蛋白原血症可以延长。

  23、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及甲苯胺蓝纠正试验(1)原理:受检血浆中加入“标准化”凝血酶溶液,测定开始出现纤维蛋白丝所需的时间。纠正试验:甲苯胺蓝可纠正肝素的抗凝作用,在TT延长的血浆中加入少量的甲苯胺蓝,若延长的TT明显恢复正常和缩短,表示受检血浆中肝素或类肝素样物质增多,否则为其他类抗凝物或是纤维蛋白原异常。

  24、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延长见于遗传性外源凝血系统的因子Ⅱ、Ⅴ、Ⅶ、Ⅹ减低。

  25、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APTT延长的最常见疾病为血友病。此时可进一步做纠正试验,即于患者血浆中加入1/4量的正常新鲜血浆、硫酸钡吸附血浆或正常血清,再做APTT,如正常血浆和吸附血浆能纠正延长的结果而血清不能纠正,则为因子Ⅷ缺乏;如吸附血浆不能纠正,其余两者都能纠正,则为因子Ⅸ缺乏;如三者都不能纠正,则为病理性循环抗凝物质。

  26、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PT延长见于遗传性外源凝血系统的因子Ⅱ、Ⅴ、Ⅶ、Ⅹ和纤维蛋白原减低。

  27、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测定在皮肤受特定条件外伤后,出血自然停止所需的时间即为出血时间(BT)。BT反映了毛细血管与血小板的相互作用,包括内皮下组织与血小板黏附(通过vWF的作用)、血小板的聚集和释放等反应,以及PGI2与TXA2的动态平衡。影响出血时间长短的因素主要有血小板数量和功能异常。

  28、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血块收缩能力减低见于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增多症、血小板无力症、红细胞增多症、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多发性骨髓瘤、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等。

  二、B

  1、

  <1>、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是由多种原因致造血干细胞减少和(或)功能异常,从而引起红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减少的一种获得性疾病。

  <2>、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血小板无力症时ADP、胶原和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减低和不聚集。

  <3>、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APTT对内源凝血途径因子(Ⅷ、Ⅸ、Ⅺ)缺乏较CT敏感(血小板异常不影响APTT),能检出Ⅷ:C小于25%的轻型血友病。对凝血酶原、纤维蛋白原缺乏则不够敏感,故APTT延长的最常见疾病为血友病。

  <4>、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在DIC时,为阳性或增高,是诊断DIC的重要依据。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时,血浆D-二聚体含量也增高。D-二聚体在继发性纤溶症为阳性或增高,而原发性纤溶症为阴性或不升高,此是两者鉴别的重要指标。

  <5>、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胆石症、胆道肿瘤、慢性肠炎、偏食、2~7个月龄的新生儿以及长期服用广谱抗生素的患者等,由于维生素K吸收或合成障碍,导致肝脏合成异常的凝学酶原、FⅦ、FⅨ、FⅩ等分子,PT延长。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