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临床检验初级检验技师考试>第二十五章免疫增殖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8-10-03
中第二十五章免疫增殖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
免疫增殖性疾病是指由于淋巴细胞异常增殖所引起的疾病,故多属于血液疾病范畴。
浆细胞功能异常导致免疫球蛋白异常增殖性疾病分为良性增殖病和恶性增殖病两大类疾病。
本章主要涉及的是与单克隆浆细胞恶性增殖相关的免疫增殖疾病,通过对异常免疫球蛋白的检测可以为该病的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第一节 免疫球蛋白异常增殖性疾病的概念及分类
免疫球蛋白异常增殖性疾病是指由于浆细胞的异常增殖而导致的免疫球蛋白的异常增加,引起机体病理损伤的一组疾病。
通常多克隆增殖的免疫球蛋白多为良性反应性增殖或继发某一疾病,如肝病、结缔组织病及急性感染等。
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增殖多呈恶性,故免疫球蛋白异常增殖性疾病多专指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异常增殖的疾病。
第二节 免疫球蛋白异常增殖性疾病的免疫损伤机制
一、浆细胞异常增殖
浆细胞异常增殖通常是指单克隆浆细胞异常增殖并伴有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或其多肽链亚单位合成异常。
二、正常体液免疫抑制
正常的体液免疫是B细胞的增殖分化产生效应的过程,细胞因子IL-4启动休止期的B细胞进入DNA合成期;IL-5促进B细胞继续增殖;IL-6促使B细胞分化成浆细胞,正常条件下IL-6可以反馈抑制IL-4控制B细胞的增殖分化过程。
大量的浆细胞瘤细胞可以分泌大量的无抗体活性的免疫球蛋白,其Fc段与正常B细胞和原浆细胞以及其他有Fc受体的细胞结合,这些细胞表面将被无活性的免疫球蛋白封闭,影响对其他生物信息的接收,并可阻断B细胞的增殖、发育和影响抗原提呈。
三、异常免疫球蛋白增殖所造成的病理损伤
但其在组织的沉淀可造成组织变性和淋巴细胞浸润,进而导致相应器官的功能障碍。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浓度过高,甚至可以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产生一系列直接或间接的病理损害。
四、溶骨性病变
浆细胞瘤大多伴有溶骨性破坏。目前认为,患者体内高水平IL-6是使破骨细胞数量增多的重要因子,溶骨性破坏与浆细胞的恶性增殖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是骨髓瘤患者疾病恶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三节 常见免疫球蛋白增殖病
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增殖病是指患者体内存在异常增多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的一类疾病。
免疫球蛋白电泳位置在球蛋白区域(丙种球蛋白),故亦称丙种球蛋白增殖病。
由于是单克隆细胞增殖,所以其产生的免疫球蛋白理化性质十分均一,但无抗体活性,也无其他的免疫活性,所以称这类免疫球蛋白为M蛋白。
M蛋白的轻链由于分子量较小 ,可通过肾小球从尿中排出,这种在尿中检出的免疫球蛋白的轻链称本-周蛋白。
一、多发性骨髓瘤
①血清中有大量单克隆M蛋白或尿中有大量本-周蛋白检出。
②骨髓发现大量浆细胞或组织活检证实有浆细胞瘤。
③原发性的溶骨性损害或广泛骨质疏松。
二、巨球蛋白血症
巨球蛋白血症是以分泌IgM的浆细胞恶性增殖为病理基础的疾病。
好发于老年男性,主要表现骨髓外浸润,以肝、脾和淋巴结肿大为主要体征并伴有血黏滞过高综合征,如表现为视网膜出血。
血清呈胶冻状难以分离,电泳时血清有时难以泳动,集中于原点是该病的电泳特征。
三、重链病
重链病是突变的浆细胞所产生的重链异常增多或质量异常不能与轻链装配,导致血清重链过剩,致使血清中和尿中出现大量游离的无免疫功能的免疫球蛋白重链所引起的疾病。
根据重链的不同可进行免疫分型,以γ、α、β型为多见。
四、轻链病
轻链病是变异的浆细胞产生大量的异常轻链,过多的轻链在肾脏和其他内脏组织沉积,导致肾损害和淀粉样变性,轻链蛋白沉积于组织器官是淀粉样变性发生的主要原因。
本病血液和尿中可查到大量的轻链蛋白,根据轻链蛋白类型可将本病进一步区分为λ型和κ型,λ型肾毒性较强。
五、良性单克隆丙种球蛋白血症
良性单克隆丙种球蛋白血症,又称良性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是指血清中出现高水平免疫球蛋白,但并无浆细胞恶性增殖的疾病。
约有1/4的良性单克隆丙种球蛋白血症,在10年左右的时间里转变成恶性单克隆丙种球蛋白增多疾病,如果血中或尿中出现本-周蛋白,很可能是危险信号。
第四节 免疫球蛋白异常增殖常用的免疫检测
一、血清区带电泳
血清区带电泳是测定M蛋白的一种定性实验,常采用醋酸纤维素膜和琼脂糖电泳两种方法。
二、免疫电泳
血清标本先行区带电泳分成区带,继而用特定的抗血清进行免疫扩散,阳性样本的M蛋白将在适当的部位形成异常沉淀弧,根据抗血清的种类、电泳位置及沉淀弧的形状可以对M蛋白做出判定。
正常人血清与上述抗体进行免疫电泳时也可出现沉淀线,但其沉淀线是均匀的弧形,而M蛋白所形成的沉淀线或沉淀弧较宽,呈凸现出的弓形或船形。
三、免疫固定电泳
免疫固定电泳是血清区带电泳与免疫沉淀反应相结合的定性实验。固定电泳后分别在电泳条上加入不同类型的单克隆抗体,相应的抗原将与抗体在某一区带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
与免疫电泳比较,免疫固定电泳具有更高的灵敏性,M蛋白在免疫固定电泳中显示狭窄而界限明确的区带,而多克隆增殖或正常血清γ蛋白区带则比较弥散。
四、血清免疫球蛋白定量
正常血清中κ/λ比例约为2:1,当κ/λ比例大于4:1或小于1:1时应考虑κ型或λ型M蛋白血症。
第五节 异常免疫球蛋白的测定
异常免疫球蛋白是指理化和生物学性质发生改变的免疫球蛋白,主要包括血液中M蛋白、血液和尿中轻链蛋白。
一、M蛋白的检测
M蛋白是由浆细胞单克隆性增殖而大量产生的在类别、亚类、基因型和独特型均一的免疫球蛋白。有如下三类:
①由轻链和重链组成的完整的IgG、IgA或IgM;
②只有游离的κ或λ轻链;
③只有游离的三类重链中的某一类。
二、尿液轻链蛋白的检测
尿中的免疫球蛋白轻链即为本-周蛋白。 此蛋白在40~60℃的条件下发生沉淀,在100℃时沉淀消失。
利用这一特点,经典的检测方法是将尿液标本(一般是尿蛋白定性阳性的尿液)置56℃水浴15分钟,如有混浊或沉淀,再将试管放入沸水中煮沸3分钟,如混浊变清则提示本-周蛋白阳性。
对疑为本-周蛋白阳性的标本宜进一步做确证实验,可以直接采用定量检测方法对尿中κ链和λ链进行定量分析,也可将尿液透析浓缩50倍后做免疫固定电泳分析。
三、异常免疫球蛋白检测的应用原则
对有可疑临床表现者,一般先进行区带电泳分析、免疫球蛋白定量检测和尿本-周蛋白定性检测作为初筛实验。
对于阳性者宜进行免疫电泳、免疫固定电泳、免疫球蛋白亚型和血清及尿中轻链蛋白的定量检测作为确证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