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传染病学内科主治医师》诊疗技术与常规:医院内感染的防治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7-12-21
中医院内感染的防治
【诊断要点】
1. 流行病学
(1) 感染源:
1) 有感染的患者。
2) 带菌者与自身感染。
3) 环境中的病原体。
(2) 传播途经:
1) 接触传播。
2) 空气传播。
3) 饮水与食物。
4) 医疗器械操作:例如消毒不够、各种内窥镜检查、插管、呼吸治疗装置、输液器、血液透析等医疗器械操作。
5) 药物和各种制剂。
(3) 易感性:患者抵抗力低,免疫能力不健全,对院内条件致病菌易感性高,又由于接受多项诊疗操作,感染机会增大。
2. 临床表现
(1) 下呼吸道感染:表现为咳嗽,咯痰粘稠,发热,呼吸增快,肺部有湿罗音,可有发绀。胸片和痰菌培养可确诊。
(2) 胃肠道感染:入院8小时后腹泻,稀便每天超过3次,连续超过2天以上。
(3) 尿路感染:住院后发生尿路感染症状和体征,尿培养>10/ml菌落或尿常规白细胞>10/HP.而入院时尿常规正常。
(4) 败血症;高热,中毒症状,血象高,血培养阳性。
(5) 侵入性诊疗技术的感染:
1) 内镜感染。
2) 气管导管感染。
3) 静脉导管感染。
4) 输血感染。
5) 透析后感染。
(6) 各种手术感染
3. 实验室检查:
(1) 病原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2) 菌群失调的检测。
【治疗原则】
1. 合理应用抗生素。
(1) 抗生素的选择:最好根据药敏,但在没有药敏的情况下也可凭经验选择使用。
(2) 联合用药:尽量少用,指征:a.急性感染病因未明;b.严重混合感染;c.注意抗菌药物的使用方法。
2. 原发病治疗及对症治疗。
【预 防】
1. 建立和健全医院感染管理机构。
2. 采取各种有效预防措施。包括各种规章制度的建立与监督执行。
3. 对医院感染的发生或局部暴发有控制措施。